長鰭短額鮃

長鰭短額鮃,Engyprosopon filipennis (Wu et Tang, 1935),鮃科短額鮃屬的一種魚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長鰭短額鮃
  • 拉丁學名:Engyprosopon filipennis (Wu et Tang, 1935)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鰈形目
  • 亞目:鰈亞目
  • :鮃科
  • :短額鮃屬
  • :長鰭短額鮃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棲息環境,地理分布,漁業方法,

基本信息

編號: 8655
拉丁目名: PLEURONECTIFORMES
拉丁亞目: PLEURONECTOIDEI
中文科名: 鮃科
拉丁科名: Bothidae
中文屬名: 短額鮃屬
拉丁屬名: Engyprosopon
拉丁種名: filipennis
定名人: Wu et Tang
年代: 1935

形態特徵

體長卵圓形;兩眼均在左側;背緣突起。頭大;吻短鈍,雄魚具吻棘。雄魚眼間隔較寬而凹陷,雌魚及小魚較窄。口小;上頜骨稍短,上頜延伸至下眼前緣下方;上頜具二行尖銳錐狀齒,下頜具一行;齶骨無齒。鰓耙短不呈鋸齒狀,第一鰓弓之鰓耙數0-2+10-12。眼側被中大弱櫛鱗,盲側被圓鱗;背鰭與臀鰭鰭條均被鱗;眼側具側線,盲側無側線;側線鱗數39-44。背鰭正常,具軟條數88-93;臀鰭正常,具軟條數66-68;左右腹鰭不對稱;胸鰭延長,以第2鰭條最長,長於頭長;尾鰭尖圓形。體淡褐色,鱗後緣較暗,眼緣、吻部及下頜後端附近有褐色小點,各鰭淡黃色,胸鰭有3-4條褐色點狀紋,尾鰭無大形黑斑;雄魚盲側除了頭部為乳白色外,餘為淡褐色,雌魚全為乳白色。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台灣、南中國海等。台灣分布於南部及西南部海域。

漁業方法

通常是用底拖網或底流刺網捕捉,體型較小,一般皆加工作扁魚酥或以下雜魚般利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