鮃

鮃(Bothidae;Citharidae;lefteye flounders) 硬骨魚綱鮃科、棘鮃科魚類的統稱。比目魚的一類。包括棘鮃科的棘鮃亞科、牙。..如:三斑雙線鮃、大斑鰜鮃、纖羊舌鮃、矛狀左鮃、中間角鮃、青纓鮃、長鰭短額鮃、圓鱗鮃及豹鮃等。體側扁,不對稱,兩眼都在頭的左側,最大體長1M左右。口前位,下頜多少突出。前鰓蓋骨邊緣游離。有眼的一側暗灰色或具斑塊,無眼的一側白色。種類繁多,廣布於熱帶和溫帶海洋,中國沿海均有分布。鮃類在中國南海屬種最多,北方較少。常見的又牙鮃、大菱鮃、花鮃(Tephrinectes sinensis)、斑鮃(Pseudorhombus arsius)和桂皮斑鮃(P.cinnamomeus)等。供鮮食或制罐和鹹乾品;肝可制魚肝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鮃
  • 拉丁學名:Bothidae;Citharidae
  • :動物界
  • 魚綱
  • 鰈形目
  • 亞目:鰈亞目
  • 鮃科
  • :鮃
  • 英文名稱:lefteye flounders
基本信息,基本字義,形態特徵,分布範圍,其他,

基本信息

鮃
鮃 拼音:píng 繁體字:鮃
部首:魚,部外筆畫:5,總筆畫:13 ; 繁體部首:魚,部外筆畫:5,總筆畫:16
五筆86:QGGH 五筆98:QGGF 倉頡:NMMFJ
四角號碼:21149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C86

基本字義

● 鮃
(鮃)
píng ㄆㄧㄥˊ 形聲。字從魚,從平,平亦聲。“平”意為“壓扁的”。“魚”和“平”聯合起來表示“身體被壓扁的魚”。本義:扁魚。
◎ 魚的一科,體形側扁,呈片狀,長橢圓形,兩眼都在身體的左側,常見的有“牙鮃”、“斑鮃”等。生活在淺海中,以小動物為食物。肉可鮮食,肝可制魚肝油。
English
◎ sole

形態特徵

鮃體側扁,不對稱,兩眼都在頭的左側,最大體長1M左右。口前位,下頜多少突出。前鰓蓋骨邊緣游離。有眼的一側暗灰色或具斑塊,無眼的一側白色。

分布範圍

廣布於熱帶和溫帶海洋,中國沿海均有分布。鮃類在中國南海屬種最多,北方較少。常見的又牙鮃、大菱鮃、花鮃(Tephrinectes sinensis)、斑鮃(Pseudorhombus arsius)和桂皮斑鮃(P.cinnamomeus)等。

其他

鮃[Bothidae;Citharidae;lefteye flounders]鰈形目鰈亞目中兩眼常位於左側魚類的通稱。包括棘鮃科的棘鮃亞科、牙鮃科和鮃科,約有39屬210種。體多為長橢圓形,偏扁;左側體暗似海底,常平伏水底,捕食其他動物。主要分布於大西洋、西太平洋及印度洋熱帶淺海。鮃類在中國南海屬種最多,北方較少。華鮃圓鱗鮃、長鰭短額鮃等為中國特產。
鮃科:鰓蓋膜互連,背鰭始於吻部;左腹鰭基很長,始於鰓峽後端,各鰭僅尾鰭中部鰭條分枝,常只左側有一側線;第一上鰓骨非叉狀,第三上鰓骨無齒。尾桿骨與尾下骨4~5已癒合,尾舌骨除弧斑鮃屬外均尖鉤狀,有肌膈骨刺等而無肋骨,中國已知有1337種。如:三斑雙線鮃大斑鰜鮃纖羊舌鮃矛狀左鮃中間角鮃青纓鮃長鰭短額鮃圓鱗鮃豹鮃等。
鮃類在中國南海屬種最多,北方較少。華鮃、圓鱗鮃、長鰭短額鮃等為中國特產。
鮃營養分析:鮃魚能肉質細嫩而潔白,味鮮美而肥腴,補虛益氣,但不宜多食,有動氣作用。供鮮食或制罐和鹹乾品;肝可制魚肝油。鮃適合人群:一般人群都可食用。
鮃食療作用:鮃魚味甘,性平,無毒;能補虛益氣。
鮃做法指導:牙鮃在烹調中適合燒、清蒸、油炸、扒,還可做魚肉丸子。牙鮃在西餐中也被廣泛使用,可用於煎、炸、烤、煮等類菜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