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蘆鹽運使署,鹽務管理機構。駐天津鼓樓東倉門口內。其所屬機構有豐財場、蘆台場、石碑場公署。民國十四年(1925)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蘆鹽運使署
- 機構職能:鹽務管理
長蘆鹽運使署,鹽務管理機構。駐天津鼓樓東倉門口內。其所屬機構有豐財場、蘆台場、石碑場公署。民國十四年(1925)裁。
以運司駐地在長蘆鎮而冠以“長蘆”二字。自此以後,河北省鹽區都沿用“長蘆”稱謂。本場的前身“石碑場”因場署初設在今馬頭營鎮石碑村而得名。大清河鹽場名稱的來歷,則是因場區在樂亭縣大清河西岸,而冠其稱。機構設定 長蘆鹽區的開發歷史悠久。遠在明朝時期,在滄縣長蘆鎮就設定了管理鹽課的轉運使,統轄...
“玉屑”長蘆鹽(井新)“蘆台玉砂”話蘆鹽(吉朋輝)長蘆鹽運使署何年移駐天津(王勇則)長蘆巡鹽使司的兩專家(王惜偉)乾隆皇帝巡閱豐財鹽場(靳雲璋)《長蘆鹽法志》中的天津史料(繆志明)長蘆鹽運使周學熙(陳凱)嚴復長子嚴璩曾任長蘆鹽運使(嚴孝潛)王襄供職長蘆鹽業(章用秀)長蘆鹽務專家曾仰豐(...
《長蘆鹽務管理局民國二十八年年報》,政治類刊物,不定期刊物,1940年創刊於天津,由長蘆鹽務管理局編輯出版。辦刊背景 長蘆鹽務管理局為民國時期管理長蘆鹽區鹽務的專門機構。民國初年,民國政府先後成立長蘆鹽運使公署和長蘆鹽務稽核分所兩個機構,共同管理當地鹽務。1937年4月9日,國民政府財政部鹽務總局宣布撤銷上述...
長蘆鹽務管理局是長蘆人民政府工作部門 長蘆鹽務管理局,鹽務管理機構。駐天津。民國二十六年(1937)由長蘆運司與長蘆稽核分所合併改組而成。隸屬南京國民政府財政部鹽務總局。下轄總務、稅務會計、產銷、警務科,豐財、蘆台場公署和硝磺處、理化實驗室。“七七事變”後,長蘆鹽區被日軍占領。民國三十四年秋國民政府接...
長蘆中學堂是運使陸嘉觳在鹽運使署西南空地建造的私立中學堂。長蘆中學堂清光緒三十年(1904)九月,運使陸嘉觳在鹽運使署西南空地建造。專門招考13—20歲的商灶子弟正額40名,嗣後另取預科20名。一切課程規制,均遵照中學堂章程辦理。計每月額支經費銀700兩,年共支銀8 400兩。宣統二年(1910)併入天津私立中學...
時長蘆鹽運使張鎮芳將轉任河南省的都督,繼任鹽運使張弧尚未接任,運署事務由提調黃鳳池護理。在劫後的第二日即正月十五日,黃取整寶十二個計六百兩,交緝私統領部稽查長劉序東作為守衛隊兵的獎賞,劉即送交統領宋明善處理。宋當時交給劉兩個元寶。而張鎮芳竟趁此機會,將此項庫銀全數親自解送北京,交給他的...
以運司駐地在長蘆鎮而冠以“長蘆”二字。自此以後,河北省鹽區都沿用“長蘆”稱謂。本場的前身“石碑場”因場署初設在今馬頭營鎮石碑村而得名。大清河鹽場名稱的來歷,則是因場區在樂亭縣大清河西岸,而冠其稱。地理位置 大清河鹽場,位於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西面渤海沿岸。距樂亭縣城35公里,即東經118度46分...
清初,又將長蘆鹽運使署從滄州移來天津,從而天津又成為長蘆鹽綱(蘆綱公所)的基地。因此,在天津,海運、糧食及鹽務,就成為富商巨賈聚斂財富的主要手段。歷史沿革 從清初特別是所謂康乾盛世以來,以鹽務起家的富戶,在社會上的聲勢日益顯赫。如鹽商張霖,發家後在北京和天津都建造了豪華的宅邸和園林。鹽商安麓村以...
留學美國,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民國元年(1912)回國後歷任漢口中國銀行主任、鹽務稽核總所副文案、雲南鹽務稽核所經理、鹽務署參事。民國十二年任北京政府財政部次長、總長兼鹽務署署長。民國十七年任國民政府財政部參事兼鹽務署署長,後調任長蘆鹽運使。事鹽二十餘載,熟稔近代中國之鹽務稽核、鹽務管理、食鹽運銷。
楊壽枏初名壽棫,字味雲,晚號苓泉居士,江蘇無錫縣人,清同治七年(1868)8月21日出生於一個“累代書香”的家庭。祖父楊延俊是道光年間進士,曾任山東肥城等縣知縣。曾任北洋政府鹽政處總辦,長蘆鹽運使,粵海關總督,山東財政廳廳長,財政次長等職。楊壽枏6歲起讀經書、通鑑,12歲隨父讀於溧陽學署,14歲...
李百齡(1789~1849年),字明倫,號仁山,祖籍梧州。歷任知縣、知州、知府,官至直隸長蘆鹽運使。他為人端厚,為官清正,任上政績卓著,還鄉造福一方,清譽遠播。詩禮傳家,一門人傑 清朝中期,“長洲李氏”是梧州一大名門望族,家境殷實,惠及鄉里,人才輩出,在當地傳為佳話。李百齡的高祖父李世瑞,因獲歲貢授...
河北鹽業生產歷史悠久,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長蘆鹽”的發源地和主要產區。早在西周時期,幽州就有魚鹽之利。春秋戰國時期,燕國因有“魚鹽之饒”,成為“渤碣之間”一大商業都會。元統一中國後,大規模擴展河北鹽業,設定河間都轉鹽運使司,所轄鹽場多達22場,鹽產量基本穩定在8萬噸左右。明洪武元年(1368年)與...
鹽名。清制, 凡壇、廟、陵寢之祭,供用磚鹽。如祭祀天壇、地壇、常雩,供用磚鹽七斤;祈谷供用磚鹽四斤八兩;社稷之祭,供用磚鹽三斤等。東陵、西陵之祭,每年供用磚鹽一千五百零八斤。光祿寺行祭所用磚鹽,由長蘆鹽運使每年解送磚鹽三千三百斤, 存儲於光祿寺掌醢署鹽庫備用。自貢鹽場過去還有一種...
伍長華於嘉慶十八年(1813年)中舉人。翌年,參加會試,聯捷廷試,中一甲進士第三名,授翰林院編修。後四校京闈,主浙江鄉試,督廣東學政。歷任廣西右江道、廣東、長蘆鹽運使、甘肅按察使等。在任期間,賑濟災民,興修水利、革新鹽務、銅政及漕運,興辦書院等,頗有政績。道光十八年(1838年),擢湖北巡撫,署湖...
鹽業銀行由袁世凱表弟、張伯駒之父、久任長蘆鹽運使的張鎮芳創辦。天津鹽業銀行開業時,本市八大家中的楊、黃、石、卞等家為其股東,踴躍“堆花”,裝倉存款達兩千萬元。它憑藉天津水陸通達的地理優勢,鹽業為主的經濟條件,通商口岸的開放格局,吸納民間遊資,利用北洋背景,發展業務,擴張勢力。以抵押、收購等方式...
張弧(1875年--1938年) ,原名毓源,字岱杉。浙江蕭山城廂鎮人,祖籍河南開封。張弧,清光緒二十八(1902)舉人。1902年至1905年間代理福建布政使,兼省立高等師範學堂校長。曾充長蘆鹽運使等職。1912年任兩淮鹽運使。次年調北洋政府鹽務籌備處處長,旋改財政次長,併兼鹽務署署長、鹽務稽查總所總辦。1917年協助...
蘆台場,海鹽產場。場署原駐天津寧河縣蘆台鎮,蒙古太宗(孛兒只斤窩闊台)三年(1231)後製鹽場地南移漢沽,民國二年(1913)場署移駐漢沽。東南濱海,東至斗沽,西南至軍糧城,北至寶坻縣境。後唐同光三年(925)置。明清時屬長蘆都轉運鹽使青州分司管轄。元明置司令、司丞,清置鹽課大使,民國置場知事管理鹽務。...
倪道烺返回安徽後,串通有關組織和民間團體,將王抵唐排擠出皖。正當倪道烺再一次迷幻著主皖的美夢時,段又委任吳炳湘主皖,他又一次失算,被段任命為長蘆鹽運使。1927年初,倪道烺被張宗昌委為直魯聯軍預備軍軍長。1928年4月,北伐軍將直舟聯軍挫敗,倪道烺逃回天津作了寓公。1937年“七·七”事變,全國...
坨務局 坨務局,長蘆鹽務管理機構之一。坨務局,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設。直隸運署。專司發運,運商配鹽由灘鹽公所給付憑照,赴坨築運,由坨務局按數稱發。
河北鹽業生產歷史悠久,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長蘆鹽”的發源地和主要產區。早在西周時期,幽州就有魚鹽之利。春秋戰國時期,燕國因有“魚鹽之饒”,成為“渤碣之間”一大商業都會。元統一中國後,大規模擴展河北鹽業,設定河間都轉鹽運使司,所轄鹽場多達22場,鹽產量基本穩定在8萬噸左右。明洪武元年(1368年)與...
辛亥革命時,任閻錫山督軍署參軍。後歷任山西省財政處處長、天津海關監督、長蘆鹽運使、山西省財政廳長、山西省建設廳長等職、山西公營事業董事會董事長等職,並經辦財政諸事,掌西北實業公司、同蒲鐵路、山西銀行、山西省鐵路銀號等企業金融大權。抗日戰爭開始後,山西省財政公署遷至運城一帶辦公,閻錫山為搜刮民財...
民國成立後,伯玉以財政和洋務專家的資格,繼續在財政和鹽務部門擔任要職,歷任長蘆鹽運使、財政部參事、公債司司長。嚴復死後,他還曾三度任北洋政府的財政部次長,全國鹽務署署長兼鹽務稽核總所總辦等要職。十月革命勝利後,帝俄在華經營的“華俄道勝銀行”辦理結束,嚴伯玉擔任“華俄道勝銀行清理處”督辦。民國...
嵇承志,清朝大臣,大學士嵇璜子。由舉人官內閣中書,累遷長蘆鹽運使。乾隆五十九年,天津海河溢,築堤守御。高宗以承志無守土責,能盡力,特詔嘉之。尋病歸。嘉慶六年,從侍郎那彥寶治永定河,復授長蘆鹽運使。七年,署河東河道總督。承志年已老,上特以其家世習河事,故任之。八年,河決封丘衡家樓,次年,...
於是聯名發起成立永利制鹼公司,並經創辦人聯名呈請長蘆鹽運使署轉請財政部鹽務署以第 1415號訓令特許立案。民國七年(1918年)11月,范旭東創辦永利制鹼公司。民國九年(1920年)5月,永利第一屆股東會議決定以資本40萬元在塘沽建廠,范旭東任總經理。民國十一年(1922年)8月,范旭東在久大精鹽公司化驗室的基礎上...
1914年署理四川巡按使公署政務廳廳長,兼充承審處處長,繼後署理西川道道尹,四川水利署知事,都江堰水利工程局局長。1920年8月18日,被北京政府任命為教育部次長,1930年以後,曾任山東鹽運使、兩淮鹽運使、長蘆鹽運使等職。人物生平 王章祜(1875~1934),字叔鈞,四川華陽縣(今成都市)人。清貢生。早年留學...
後任冀察政務委員會長蘆鹽運使署幫辦。1936年任天津市教育局局長。抗日戰爭爆發去職,赴上海賦閒。1941年應陝西省政府主席熊斌之邀,任建設廳廳長。抗日戰爭勝利後,任北平市公用局局長。1946年去職在開灤礦務局任職。新中國成立後,在天津組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曾任天津民革副主委,天津市政協常委,民革中央...
1725年,調清河道。是年8月,任長蘆鹽運使。1727年,升福建布政使。1729年,任河南布政使。1730年,升福建巡撫。福建俗尚貞烈,固守女子殉夫惡習,凡女未嫁而夫死,其家族竟為扎彩台,親友送禮祝賀,屆時逼促該女登台自縊,對如此血腥的惡習,趙上書朝廷,嚴禁此舉。並甄定范世傑呈詞之文字獄冤案,平反順天府丞...
然而,它地近府署縣衙,長蘆鹽運使署也離其不遠。貴胄富賈人家或陪客伴友,或攜妻擁眷,多習慣就近到金聲茶園看戲消遣。只要是好戲好角不在乎花錢多少。為此,園主不惜重金邀約孫菊仙、汪桂芬、程永龍、元元紅等享譽京津的皮黃、梆子大家前來獻藝。在當時民眾心目中,金聲茶園無論是唱戲的還是聽戲的,較之以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