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芒莧

長芒莧

長芒莧(學名:Amaranthus palmeri S. Watson)是莧科,莧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達300厘米,淺綠色,莖直立,粗壯,葉片無毛,卵形至菱狀卵形,葉基部楔形,葉柄長,纖細。雌雄異株。穗狀花序,直立或略彎曲,花序生於葉腋者較短,苞片鑽狀披針形,雄花花被片極不等長,長圓形,雄蕊短於內輪花被片。雌花花被片稍反曲,花被片匙形,花果近球形,果皮膜質。

原產於美國西部至墨西哥北部。瑞士、瑞典、日本、澳大利亞、德國、法國、丹麥、挪威、芬蘭、英國、澳大利亞等國也有分布。中國僅見於北京市。長芒莧適生性強,在曠野荒地、溝渠地邊、河灘、耕地、村落邊、倉庫周圍、加工廠、工地、鐵路與公路邊、港口、垃圾場和家禽家畜飼養場周圍等地均可生長。

長芒莧 於2016年12月12日 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列為:第四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外來物種入侵是造成生物多樣性下降的直接原因之一,嚴重危害到中國的生態壞境。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物種危害,防治方法,農業防除,化學防除,

形態特徵

長芒莧長芒莧
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達近300厘米,淺綠色,雌雄異株。莖直立,粗壯,綠黃色或淺紅褐色,無毛或上部散生短柔毛。分枝斜展至近平展。葉片無毛,卵形至菱狀卵形,先端鈍、急尖或微凹,常具小突尖,葉基部楔形,略下延,葉全緣,側脈每邊3-8條。葉柄長,纖細。
穗狀花序生於莖頂和側枝頂端,直立或略彎曲,花序長者可達60厘米以上。花序生於葉腋者較短,呈短圓柱狀至頭狀。苞片鑽狀披針形,長4-6毫米,先端芒刺狀,雄花苞片下部約1/3具寬膜質邊緣,雌花苞片下半部具狹膜質邊緣。雄花花被片5,極不等長,長圓形,先端急尖,最外面的花被片長約5毫米,中肋粗,先端延伸成芒尖。其餘花被片長3.5-4毫米,中肋較弱且少外伸。雄蕊5,短於內輪花被片。雌花花被片5,稍反曲,極不等長,最外面一片倒披針形,長3-4毫米,先端急尖,中肋粗壯,先端具芒尖。其餘花被片匙形,長2-2.5毫米,先端截形至微凹,上部邊緣齧蝕狀,芒尖較短。花柱2(3)。果近球形,長1.5-2毫米,果皮膜質,上部微皺,周裂,包藏於宿存花被片內。

生長環境

長芒莧適生性強,在曠野荒地、溝渠地邊、河灘、耕地、村落邊、倉庫周圍、加工廠、工地、鐵路與公路邊、港口、垃圾場和家禽家畜飼養場周圍等地均可生長。

分布範圍

原產於美國西部至墨西哥北部。瑞士、瑞典、日本、澳大利亞、德國、法國、丹麥、挪威、芬蘭、英國、澳大利亞等國也有分布。中國僅見於北京市。
長芒莧長芒莧

繁殖方法

長芒莧以種子繁殖。種子成熟後,在溫濕度條件適宜時即可萌發

物種危害

長芒莧主要通過棉花、糧食、豆類及飼料等農產品攜帶進行遠距離傳播。長芒莧適生性較強。據調查,在荒地、溝邊路旁、鐵路與公路沿線、倉庫周圍及農田均可生長,但在濕潤地或水澆地中植株生長得更為茂盛。長芒莧植株高大,與農作物爭奪肥水、光照和生存空間的能力很強。長芒莧結子量極大,有利於繁衍和擴散。長芒莧覆蓋度大,競爭力強,能抑制當地物種的生長,很容易形成優勢群落,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起破壞作用。長芒莧植株體內含有硝酸鹽,家畜家禽過量採食後會引起中毒。長芒莧是農田和果園的重要雜草,一旦在新的環境中繁衍擴散將很難根除,應引起植物保護等部門的高度重視,及早進行監測和治理。

防治方法

農業防除

在長芒莧幼苗期至植株結子期前進行人工或機械剷除,防止長芒莧種子成熟後擴散蔓延。加強植物檢疫工作,杜絕長芒莧種子隨農副產品調運傳人新的區域。農作物種子在播種前要嚴格精選,發現帶有長芒莧種子時。要徹底清除。

化學防除

在長芒莧2-3葉期。選用72%2,4-D丁酯乳油50毫升/667平方米;或25%滅草松水劑200-300毫升/667平方米;或24%克闊樂乳油30-35毫升/667平方米;或41%農達水劑200毫升/667平方米,對水30-40升/667平方米進行莖葉噴霧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