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臀鮠為善游的底層魚類, 幼魚常在支溝入江口的漫水中覓食,成魚則喜在江岸,河叉緩流中索餌。為亞熱帶山麓河溪底層魚類,喜清澈流水環境。性貪食,以蝦類、小魚、底棲水生昆、小型貝類等為主食。體長,側扁,背鰭起點為體最高處。頭平扁,略呈三角形,背面骨粗糙裸露。吻突出,鈍圓。口近端位,弧形,上頜略突出。其肉味鮮美,含脂肪量較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長臀鮠
- 拉丁學名:Cranoglanis bouderius
- 別稱:骨魚、枯魚
- 界:動物界
- 目:SILURIFORMES鮎形目
- 科:Cranoglanididae長臀鮠科
- 屬:Cranoglanis長臀鮠屬
- 種:bouderius
- 分布區域:為珠江水系特產種。分布於廣西、廣東、海南、貴州、雲南等。
- 英文名:Helmet catfish
- 瀕危等級:易危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地區,肌肉組成,
外形特徵
體長,側扁,背鰭起點為體最高處。頭平扁,略呈三角形,背面骨粗糙裸露。吻突出,鈍圓。口近端位,弧形,上頜略突出。上頜齒帶橫列,中間有裂縫;下頜齒帶明顯,分為左右兩塊;齒絨狀。兩鼻孔相隔較遠;前鼻孔近吻端,呈短管狀;後鼻孔有1發達的鼻須,鼻須一般伸達眼後緣,個別略超過或僅至眼中心。上頜須1對,一般伸達胸鰭刺的1/2-4/5,較小個體可達胸鰭刺的末端。下頜須2對,下頦外側須一般達胸鰭起點,下頦內側須可達峽凹部。鰓孔大,鰓膜游離。匙骨後端尖形。體無鱗。側線直線形。背鰭很高,尖刀形,位於體背前部,硬刺的後緣和前緣的上部具弱鋸齒;脂鰭短,後端游離;臀鰭甚很長,臀鰭條26-34;胸鰭位低,後伸不達腹鰭;腹鰭位於背鰭基後,伸達臀鰭;尾鰭尖叉狀,體背側橄欖色,腹側乳白色。鰭灰白,基部黃色。
生活習性
為亞熱帶山麓河溪底層魚類,喜清澈流水環境。善游,性貪食,以蝦類、小魚、底棲水生昆、小型貝類等為主食。
分布地區
長臀鮠原在珠江水系(尤其在廣西各江)很習見,最大個體體重可達1公斤。由於其肉味鮮美,含脂肪量較多,原為珠江深受歡迎的主要食用魚類之一。近數十年來,由於人口驟增,捕撈過度,致使資源量明顯減少。分布於廣西的左江、右江、紅水河、邑江、鬱江、黔江、潯江、西江、桂江,廣東的北江,貴州的南盤江。海南島與雲南元江另有一亞種。
肌肉組成
長臀鮠肌肉中含有11種脂肪酸,其中,飽和脂肪酸4種,不飽和脂肪酸7種。飽和脂肪酸的質量分數占脂肪酸總質量分數的33.96%,不飽和脂肪酸的質量分數占脂肪酸總質量分數的66.03%,其中,單不飽和脂肪酸的質量分數占脂肪酸總質量分數的50.49%,多不飽和脂肪酸的質量分數占脂肪酸總質量分數的15.54%。長臀鮠肌肉脂肪酸主要由C18:1、C16:0和C18:2n-6脂肪酸組成,這3種脂肪酸質量分數總和占脂肪酸總質量分數的80.44%,C18和C16脂肪酸含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