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綠色發展智庫聯盟
- 成立時間:2019年10月26日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綠色發展智庫聯盟由中國巨觀經濟研究院和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聯合22家研究機構發起成立,成立儀式於2019年10月26日在京舉行。智庫聯盟聘請了七位長期從事長江經濟帶研究的資深專家和院士擔任顧問,分別是:國務...
聯盟以對接國家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其核心任務是為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提供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高質量研究報告和重大決策諮詢建議,共同推動智庫間的人才交流和學生培養。主張對長江經濟帶開展全方位、多學科研究,從政府間區域合作機制的構建與完善,到長江水系的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從長江流域的歷史人文,到文化產業...
2019年8月,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加掛“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牌子。11月,國開行聯合中國巨觀經濟研究院成立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綠色發展智庫聯盟。2020年5月13日,作為第一批倡議方,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起“數位化轉型夥伴行動”倡議。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根據2019年12月官網顯示,中國巨觀經濟...
《國家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試點示範研究》是2023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為反映長江經濟帶國家級綠色發展方面的試點成效,進一步在全流域乃至全國產生示範效應,我們決定撰寫《國家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試點示範研究》一書,並納入《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研究叢書》。全書分為10章,第一章國家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中國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於2022年11月30日在北京發布了《長江經濟帶綠色高質量發展指數(2022)報告》。2024年1月28日,中國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在北京發布了《長江經濟帶綠色高質量發展指數(2023)報告》。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部門的支持與指導下,《長江經濟帶綠色高質量發展指數》將作為一項長期課題逐年研究並...
2021年12月,湖北省出台《湖北省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一屏一區一地”總體戰略定位,即努力建設長江中游生態保護屏障、長江經濟帶綠色崛起先行區和長江經濟帶幸福生活宜居地,著力打造長江經濟帶綠色崛起先行區。內容解讀 《規劃》提出,到2025年,湖北省將基本構建綠色經濟...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充分發揮長江經濟帶橫跨東中西三大板塊的區位優勢,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推動長江上中下游地區協調發展和沿江地區高質量發展。發展背景 地理背景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發源於青海省唐古拉山,注入東海。長...
“長江經濟帶發展”是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調研時提出的治國理政方針。2023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關於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發展歷史 2023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關於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提出背景 2013...
2018年11月28日,財經高等研究院院長提出組建長江經濟帶智庫聯盟,得到省政府領導批示。在國家、省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在各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支持下,智庫聯盟的籌建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科研成就 湖北經濟學院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研究院成立不到一年時間,已有以下研究長江經濟帶和湖北發展的成果:1.撰寫著作5部:《長江...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2023~2024)》是2024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由國務院參事室“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課題組主編,匯集了長江沿線地方政府參事、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和相關科研院所專家最新研究成果。從共抓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大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積極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長江經濟帶航運聯盟是一個非營利的行業性組織,旨在貫徹落實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秉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發揮聯盟的協同聯動作用,以長江經濟帶港口建設和航運發展為導向,推進長江航運資源最佳化配置和協同發展,著力提升黃金水道功能,實現航道暢通、樞紐互通、江海聯通和關檢直通,降低企業綜合物流成本,...
(四)智慧綠色發展先行示範。5G、區塊鏈、人工智慧、北斗導航等技術在航運中進一步推廣套用,智慧港口、智慧航道試點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綠色港口、綠色航運、綠色船舶、綠色運輸組織等方面指標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到2025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長江幹線過閘船型標準化率達到95%。 三、重點任務 (一)增強現代航運基礎設施網路。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2022)》由國務院參事室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中心編制,集成了國務院參事、地方政府參事和科研院所專家有關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書圍繞加強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著力發展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形成全面開放新態勢、保護...
習近平關於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想研究報告 孫智君 李 萌 (1)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指數研究報告 夏晶晶 (24)技術進步和環境規制對長江經濟帶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研究報告 王 磊 王雪利 (45)長江經濟帶創新型綠色發展效率測度與時空演化研究報告 李雪松 龔曉倩 曾宇航 (69)長江經濟帶農村環境...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2019)》是2020年1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謝瑾嵐、楊順順、劉敏、羅黎平。內容簡介 本書對長江經濟帶東、中、西3大板塊、11省(市)綠色發展水平進行測度評價,對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進展、問題與對策思路進行專題探討,同時,對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湖南位勢與對策方向進行...
《“十四五”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方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長江辦編制。截至2021年4月,《實施方案》已基本編制完成,徵求有關方面意見。出台背景 為紮實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和綠色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新的進展和成效。注重規劃引領,構建“1+N”規劃體系,深入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
《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戰略歷程 2023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關於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會議指出,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實施效果 戰略實施以來,思想認識、生態環境、...
在新時代新形勢下,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仍面臨著生態環境、上游生態屏障、化工安全、產業轉型升級、主體功能區劃、區域協調機制、一體化發展、上游城市群經濟區、自由貿易區、鄉村金融、農村人居環境、民營企業發展的諸多挑戰。為破除阻礙,本書共提出12個應對舉措:①堅持以“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理念破除生態環境嚴峻...
長江經濟帶發展高端論壇是 由武漢大學與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共同發起,旨在通過開展多學科交叉的學術交流與思想碰撞,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提供有力的智力和技術支撐。2023年12月10日,“第六屆長江經濟帶發展高端論壇暨2023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指數報告發布會”在武漢舉行。主辦單位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 歷屆活動 第...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2021)》是一本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本書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圍繞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
《長江經濟帶藍皮書: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2019)》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國務院參事室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巨觀經濟研究院。內容簡介 本書由國務院參事室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中國巨觀經濟研究院共同編撰,集成了國務院參事、地方政府參事和科研院所專家近年來有關長江經濟...
.6 浙江林改實踐及對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啟示 滕飛 李忠/075 .7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的贛南探索 劉謨炎/085 .8 長江經濟帶沿岸城市環境績效評估研究 周馮琦 尚勇敏/102 Ⅲ 綜合交通篇 .9 加快構建現代化沿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更好支撐引領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謝雨蓉 樊一江 毛科俊/111 ....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於2018年2月28日制定印發,共七章二十七條,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 2020 年。《辦法》(發改基礎規〔2016〕1369 號附屬檔案 3)同時廢止。發布信息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發改基礎...
而且,作為來自上層建築的積極反作用,新時代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制度賦能。本書從新時代長江經濟帶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方面的發展進行研究,得出要以國家治理現代化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結論。圖書目錄 第1章 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理論闡析:一個馬克思主文政治經濟學的解讀 1.1...
編撰出版《中國長江經濟帶發展年度報告》建設中國發展網“長江經濟帶頻道”提供智力支撐 收集長江經濟帶規劃資料和數據 服務長江經濟帶政府與企業 發布國內首個夜間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中國夜間經濟發展質量指數1.0(2020)》發布長江經濟帶綠色高質量發展指數報告 重點研究領域 中國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是國家高端智庫...
2023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指數報告 《2023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指數報告》是2023年12月10日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共同發布的報告。發布信息 2023年12月10日,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共同發布《2023長江經濟帶綠色創新發展指數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