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及應對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及應對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是2020年中國財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及應對
  •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
  • 出版社:中國財富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1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4770769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與謀劃下,長江經濟帶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成績。同時,我們認識到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具有長期性和複雜性,需久久為功。在新時代新形勢下,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仍面臨著生態環境、上游生態屏障、化工安全、產業轉型升級、主體功能區劃、區域協調機制、一體化發展、上游城市群經濟區、自由貿易區、鄉村金融、農村人居環境、民營企業發展的諸多挑戰。為破除阻礙,本書共提出12個應對舉措:①堅持以“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理念破除生態環境嚴峻形勢;②編制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規劃,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③確立近期、長期應對舉措,化解和防範長江經濟帶“化工安全”潛在危機;④最佳化城市群產業布局;⑤科學編制主體功能區劃,化解無序競爭、產業同構;⑥加快區域協調、戰略規劃、城市群、縣域經濟、財稅體制發展;⑦以經濟一體化推動長江經濟帶一體化發展;⑧啟動“長江上游城市群經濟區”規劃建設;⑨加快“長江經濟帶+自貿區”發展;⑩建立鄉村發展創業投資基金;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最佳化營商法治環境。多措並舉,朝著高質量發展方向篤定前行,定能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簡稱“人大長江院”)是中國人民大學下屬科研機構(智庫),由中國人民大學與宜賓市人民政府共建。圍繞建設“全國校府(高校與政府)合作建設智庫的先進典範與樣板”“建設具有強大社會影響力的G家級知名智庫”的雙重目標,構建政、學、研、產相結合的平台與機制,發揮黨和政府“信得過、用得上”、既“頂天”又“立地”的咨政作用,為國家戰略決策、長江經濟帶建設、政府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決策諮詢和智力支撐。建設長江經濟帶研究院,既是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對中國人民大學作為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建設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人民大學發揮高端智庫服務社會、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生動體現。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的成員如下:
羅來軍,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中國方案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入選國家“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內參多次獲總書記及相關部門的批示。主持、組織國務院、國家部委、省市政府政策研究、發展規劃10多項。在《World Economy》《經濟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重要期刊和媒體發表文章200多篇。
鄧玲,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人民政府原參事,是我國較早研究生態文明建設的專家之一。已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研究”“長江上游經濟帶與生態屏障共建及其協調機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生態文明發展戰略及其區域實現研究”、國家發改委重大改革研究課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問題和制度機制研究”。
肖漢平,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先後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國際期貨、中保信實業、嘉實基金、中國銀河證券、中國證監會(借調)、清華大學等從事經濟、產業、金融和資本市場研究工作。先後參與國家“七五”課題“黃土高原綜合治理”之城鎮與工業布局課題研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持的國家軟科學課題“九十年代中國西部開發”課題研究之“東中西三大地帶比較”課題研究、中國證監會落實“國九條”之“合規資金入市”課題研究和中國證監會“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與發展”之“機構投資者發展”和“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課題研究。曾在《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經濟科學》《改革與理論》《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經濟學家》《國際石油經濟》《經濟研究參考》《新華文摘》《證券市場導報》《光明日報》《科技日報》《中國經濟時報》《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等報刊、圖書公開發表論文和文章數十篇。
保建雲,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國際經濟關係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軟科學研究會理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首席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柏林自由大學兼職博導,安特衛普大學、芝加哥大學訪問學者。多家中英文學術刊物、國際出版機構與知名大學匿名審稿人。獨立主持科研課題10餘項,出版學術著作10部,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120餘篇。
袁正,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研究員,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西南財經大學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1項。
黃寰,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研究員,成都理工大學二級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青年科技獎得主,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研究方向為區域可持續發展。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軟科學項目等各級縱向課題80多項,在《人民日報·理論版》《光明日報·理論版》《中國軟科學》等發表論文90多篇,出版專著8部。成果被《光明日報》《情況反映》(機密)、《人民日報內參》(秘密)等編髮,20多篇報告被省市領導批示或地方政府部門運用。
王美舒,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法學院晨暉學者。研究方向包括法律與經濟發展,營商法治環境評估。組織、參與多省市營商環境評估。
李偉,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原副院長、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國際制度與規範研究中心主任、食品安全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清華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後。主要研究能源和氣候變化政治經濟學、生態屏障、複雜系統、開發開放等問題。主持和參與G家級、省部級項目20多項,發表期刊論文、媒體文章70多篇。
鄢傑,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研究員,西南財經大學財稅學院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區域經濟和財稅問題。主持G家級、省部級等課題10餘項,在《統計研究》《經濟學家》《巨觀經濟研究》《經濟日報》、光明網、中國網等刊物及網路媒體發表文章40多篇,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心全文轉載。擔任成都市人大預工委、成都市人才研究會等單位財經諮詢專家和理事。科研成果先後獲得中國縣級財經研究會、四川省財政學會、四川省稅務學會一等獎、特等獎和二等獎等。
傅佳莎,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研究員,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包括產業經濟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等。參與多項國家與省部級課題,曾獲省部級領導批示。
韓文龍,經濟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研究員,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市場經濟運行與巨觀調控等,在《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經濟學動態》《政治經濟學評論》《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農業經濟問題》《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重要期刊和報紙媒體發表文章60多篇,10餘篇論文被《新華文摘》和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心等全文轉載,獲得過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獎一等獎和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獎一等獎等。
羅子欣,四川省社科院副研究員,四川省青年科技獎得主,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研究方向為科技與社會。
胡先強,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綜合辦公室主任助理、內參編輯部編輯。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長江經濟帶發展取得積極進展1
一、頂層、中層設計基本完成1
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3
三、經濟指標穩步提升5
四、產業轉型升級持續向好6
五、開發開放不斷深化8
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成效顯著9
七、共抓大保護形成強大合力11
第二章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面臨的諸多挑戰13
一、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13
二、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滯後17
三、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特大污染事故警鐘長鳴23
四、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轉型升級任務艱巨28
五、主體功能區劃不清晰導致產業同構嚴重33
六、區域協調機制不健全35
七、一體化發展不充分37
八、長江上游城市群經濟區戰略意義沒有凸顯40
九、“長江經濟帶+自貿區”發展不充分43
十、鄉村發展創業投資基金缺位導致鄉村金融發展不足51
十一、農村人居環境遭受破壞56
十二、民營企業面臨“法治夾層”困境59
第三章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應對舉措63
一、堅持以“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理念破除生態環境嚴峻形勢63
二、編制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規劃,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67
三、確立近期、長期應對舉措,化解和防範長江經濟帶“化工安全”潛在危機73
四、最佳化城市群產業布局79
五、科學編制主體功能區劃,化解無序競爭及產業同構82
六、加快區域協調、戰略規劃、城市群、縣域經濟、財稅體制發展86
七、以經濟一體化推動長江經濟帶一體化發展91
八、啟動“長江上游城市群經濟區”規劃建設95
九、加快“長江經濟帶+自貿區”發展100
十、建立鄉村發展創業投資基金106
十一、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108
十二、最佳化營商法治環境115
附錄1習近平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118
附錄2習近平: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
會上的講話123
後記13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