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洪水

長江流域基本處於東亞副熱帶季風區,大部屬於亞熱帶。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里,幹流長6300公里。西部為高程5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區,東瀕大海,地勢低平,氣候條件、地形條件變化大。在流域的上游有冰川冰雪融水,但水量相對較小,僅組成河道部分基流;濱海海嘯偶有發生,且影響範圍有限;風暴潮除災及濱海之外,有時也波及內地,特別是轉變成低氣壓深入內地造成較大或特大洪水,但機會較少。從全流域來說,暴雨洪水是主要的,一般占年徑流量的70~80%,故屬雨洪河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江洪水
  • 外文名:Changjiang  River  flood
流域簡介,暴雨特性,洪水年際變化,典型洪水,

流域簡介

長江在宜昌以上為上游,屬山丘區,幹流比降10.8‰~0.2‰,洪水傳播迅速,水流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中下游屬平原河流,比降0.04‰~0.005‰。地勢低洼,湖泊眾多,其中主要有洞庭湖和鄱陽湖,對長江及其支流的洪水起著天然的調節作用。長江在江陰以下為三角洲地區,潮汐影響主要在大通以下河段。流域面積在8萬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8條,水量豐沛,年徑流量都在500億立方米以上,都能各自產生大的洪水。流域夏秋多暴雨,面廣雨強大,且山丘區面積為流域的87%,植被率低,徑流集中快。全流域年平均降水量1057毫米,地區上、時間上的分布是很不均勻的,地區分布大致是從東南向西北遞減,從2000~300毫米。以大通站計,在時間上的分布,5~9月占年雨量的59~89%;連續最大三個月,則占全年43~69.8%,可見降雨時段較為集中。流域年總徑流量約1萬億立方米。在年徑流上,6~10月占年徑流量63%,7、8月占28%,大水年更為突出,1954年7、8月徑流占31.5%(幹流湖口站以上7、8月徑流量4586.7億立方米)。

暴雨特性

流域大部分地區都可能發生暴雨或大暴雨,其中主要暴雨區有:以贛東北為中心,包括湘北、皖南、鄂南,中心區年均降雨量1800~2000毫米;以川西為中心,包括川東、川北、陝南、鄂西、滇黔西北,中心區年均雨量約2000毫米。兩個多發暴雨區的暴雨,前者多發生在5、6月,後者多在7、8月。
暴雨發生髮展的基本規律,與大氣環流天氣系統和上升運動緊密相連,且與洪水發生時間和地區一致,一般是:4~6月份主要分布在鄱陽湖水系及湘江;沅、資、澧水為5~7月,清江、烏江為6~8月,金沙江下段及四川盆地各水係為7~9月,漢江7~10月。在中下游幹流7、8月出現洪峰最多,為長江主汛期。10月份以後,長江汛期結束。這種時空的分布,洪峰錯開,且平原區有巨大的湖泊水網調節,是有利於河道宣洩與防禦的。但有的年份各區域或支流洪水趕前錯後,雨期延長,雨區增大,乾支流洪水發生不利遭遇,湖泊窪地排水不暢,從而使河道流量急劇增大,乃至超出安全泄量,造成防洪上的緊張局面,甚至產生嚴重災害損失。流域內洪災為害很廣,而中下游平原區,則因暴雨洪水匯流,乾支流洪水遭遇,可形成巨大洪流,其中武漢市,特別是荊江區受洪水威脅最大,是全江防洪的重點。

洪水年際變化

流域乾支流洪水的年際變化,可根據各控制站洪峰流量和汛期不同時段洪水總量的Cv,值作出判斷。幹流主要控制站有屏山、宜昌、螺山、漢口、大通等5站。從長期資料看,長江洪水有豐平交替的規律性,但更多的是隨機性和突發性,1153年以來長江上游出現大於8萬立方米每秒的洪水有8次;流域型的洪水在20世紀有1931、1954、1998年;上游8次大洪水中,1788~1796年相距8年;1860~1870年相距10年。1848、1849年連年流域性大洪水;1931、1935、1949、1954、1996、1998、1999年洪水,都有連續發生的實況,其中1998、1999年是接連發生,後者小,但城陵磯(蓮花塘)水位,先後為35.80m(歷史新紀錄)和35.54m,居第2位。
長江流域總面積180萬平方公里,大於1萬平方公里的支流49條,其中大於8萬平方公里的支流8條,各較大支流都能產生較大洪水,並在其中下游形成洪災。流域面積不到8萬平方公里的支流中,對本流域的防洪或對幹流中下游防洪影響較大的有沱江、清江、澄水、資水、撫河、青弋江和水陽江等。

典型洪水

1870年洪水:根據歷史洪水調查與分析,1870年洪水為1153年以來上游最大洪水,該年的有關文獻資料豐富,沿江水痕石刻多,上下游協調性較好,是一次可靠性很高的歷史洪水。這次洪水主要來自嘉陵江,根據水痕推估北碚洪峰流量約5.70萬立方米每秒,宜昌約10.5萬立方米每秒。根據萬縣記載,推估30天洪量約1650億立方米。在清江入匯後,枝城站洪峰達11萬立方米每秒,長江南岸下堤在松滋潰口,衝出一條松滋河,直泄洞庭湖,沿程廬舍蕩然無存。江北自監利以下多處潰口,江漢平原一片汪洋。該年洪水僅中游淹沒4萬餘平方公里,災情極為嚴重。
1931年洪水:為全流域型大洪水。這年氣候反常,洞庭湖、鄱陽湖水系雨季比常年提早半個多月,江湖前期水位較高。7月份長江中下游大範圍長曆時大雨和暴雨,長江乾支流洪水猛漲。8月初長江上游支流岷江又發生洪水,長江幹流寸灘站8月6日出現最大洪峰流量63600立方米每秒。8月10日上游洪水到達宜昌,洪峰流量64600立方米每秒。枝城洪峰流量接近70000立方米每秒。在上游大洪水來臨,沿江沿湖洪水上漲,多處決口分洪情況下,8月19日漢口達到最高洪水位28.28m,洪峰流量59000立方米每秒。由於洪水來量巨大,長江中下游江堤圩垸普遍決口,荊江大堤決口多處,長江幹流自湖北省石首至江蘇省南通沿程漫溢決口354處。江漢平原、洞庭湖區、鄱陽湖區、太湖區大部分被淹。武漢市受水淹達100天。湖北、湖南、安徽沿江沿湖一片汪洋。京漢鐵路長期停運,津浦鐵路中斷行車54天。據統計,是年長江流域受災人口2887萬餘人,死亡14.54萬人,受災農田377.3萬公頃,損毀房屋約178萬間,估計直接經濟損失達13.84億銀元。
1935年洪水:為中游區域型洪水,在長江中游主要支流漢水、澧水產生特大洪水。①漢水幹流丹江口調查洪水跡推算洪峰流量5萬立方米每秒,居400年調查洪水的第2位。7月6日漢水中遊河谷水位猛漲,襄樊市等多處城鎮被淹,碾盤山站推算流量5.2萬~5.79萬立方米每秒,漢水左岸獅子口乾堤潰決,漢北區被淹。漢水中下游淹沒農田42.7萬公頃,淹死8萬人。②澧水7月6日三江口站的流量為3.1萬~3.3萬立方米每秒,河谷各地及其下游平原淹死3萬餘人。③清江7月6日長陽洪峰流量1.5萬立方米每秒,衝掉長陽縣城一條街。長江幹流暴雨主要在三峽區問,宜昌洪峰流量5.69萬立方米每秒,與清江洪水發生嚴重遭遇,至沙市,又與沮漳河7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相遇,情況十分不利,結果荊江南岸涴市江堤決口,北岸荊江大堤因長江洪水沿沮漳河頂托和倒灌在萬城上段決口,淹死約2.3萬人。洪水災害主要在長江中游。
1954年洪水:為全流域型大洪水。流域天氣反常,梅雨天氣早來,梅雨期比正常年增長約1倍,雨強較常年大,暴雨頻繁發生,中下游許多站的6~7月份雨量超過均值1~3倍。中下游支流汛期提前,並延長至7月,從而與上游乾支流洪水發生嚴重的不利遭遇.5~6月份中下游幹流幾乎全線突破警戒水位;7月中旬,各站又先後突破保證水位,圩垸大量潰口;至8月中旬,在大量分洪潰口情況下,中下游幹流全線達到最高水位(沙市站44.67m、城陵磯站34.55m、漢口站29.73m、湖口站21.68m、大通站16.64m、南京站10.22m),各控制站超過歷年最高水位值0.18-1.66m,其中漢口站超過1.45m。宜昌站洪峰流量6.68萬立方米每秒,60天洪水總量2448億立方米,占多年平均年總水量的54.3%,為多年同期均值的1.52倍。漢口站實測洪峰流量7.61萬立方米每秒,7~9月份總水量4723億立方米,占多年平均年總水量均值的63.5%,為多年同期均值的1.51倍。大通站洪峰流量9.26萬立方米每秒,年總水量13539億立方米,為多年平均年總水量的1.46倍;7~9月份水量6123億立方米,占多年平均年總水量的66.6%,為多年同期均值的1.7倍。自5月下旬潰口、分洪開始直至8月,合計水量1023億立方米。扣除洪水淹沒前已被漬澇的田畝外,洪水增加淹沒167萬公頃。
1998年洪水:1998年長江發生了僅次於1954、1931年的流域型大洪水。這年長江流域天氣反常,受1997年厄爾尼諾現象影響,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持續偏南、偏強,汛期降水長期在洞庭湖、鄱陽湖和長江上游徘徊,造成流域內降雨頻繁、持續時間長,雨量多,強度大,覆蓋範圍廣。梅雨期長達39天,比正常年多10餘天。暴雨日74天;日暴雨最大覆蓋面積15.6萬平方公里(6月13日)。6~8月份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670mm,比同期多年平均值多183mm,僅比1954年同期少36mm。降雨籠罩面積,超過800mm的有23萬knf,超過1500mm的有1萬平方公里。日降雨大於200mm的有39站(次),武漢市48h降雨457mm,為本流域罕見。受暴雨影響,6月中下旬鄱陽湖、洞庭湖水系發生洪水,兩湖洪水匯入長江使幹流沿線水位迅速上漲。7月初~8月底,長江上游先後出現8次洪峰,與中下游洪水遭遇,形成了全流域性大洪水。8次洪峰中以第6次為最大,8月16日宜昌站洪峰流量為63300立方米每秒,僅低於1954年的66800立方米每秒和1931年的64600立方米每秒。這次洪峰在向中下游推進時又與清江、洞庭湖、漢水等支流洪水遭遇,8月中旬幹流中下游各站相繼達到最高水位:沙市45.22m,監利38.31m,城陵磯35.8m,九江23.03m,湖口22.59m,均高於1954年。8月19日21時漢口最高水位29.43m,僅比1954年的29.73m低0.3m;洪峰流量71100立方米每秒,低於1954年的76100立方米每秒,高於1931年的59900立方米每秒。1998年洪水最大60天洪量;宜昌為2545億立方米,大於1954年的2448億立方米;漢口3536立方米每,小於1954年的3830億立方米。1998年分洪潰口水量共約200億立方米,遠小於1954年的1023億立方米。由於汛期900萬軍民防汛抗洪3個多月,大量防洪工程發揮了重要作用,洪災損失大大低於1954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