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番薯

長樂番薯

長樂番薯,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長樂番薯薯塊呈紡錘形,大小均勻,光滑美觀,商品薯率高;肉質細膩,纖維少,口感面、香、甜;含薯塊烘乾率23~26%、薯乾澱粉含量52.6~55.7克/100克、可溶性糖18.5~22.4克/100克、粗蛋白2.9~6.8克/100克、粗纖維2.5~3.9克/100克。

2016年8月16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長樂番薯”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樂番薯
  • 產地名稱: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
  • 品質特點:薯塊呈紡錘形、大小均勻、光滑美觀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 第2435號
  • 批准日期:2016年8月16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特徵,內在品質指標,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資源,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

長樂番薯薯塊呈紡錘形,大小均勻,光滑美觀,商品薯率高;肉質細膩,纖維少,口感面、香、甜。
長樂番薯

內在品質指標

長樂番薯含薯塊烘乾率23~26%、薯乾澱粉含量52.6~55.7克/100克、可溶性糖18.5~22.4克/100克、粗蛋白2.9~6.8克/100克、粗纖維2.5~3.9克/100克。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是一個準半島,地貌屬低山丘陵小區。低山丘陵略成“工”字型,分布於中部和南部。東部為開闊的濱海平原,最低處海拔2~5米。西部為營前-玉田平原,貫以溪川,屬福州平原一部分。境內山丘屬戴雲山脈東翼的延伸支脈。長樂的主要土壤為沙壤土, 土壤比較肥沃,土質疏鬆,耕性較好,適種性廣,適宜番薯的種植,種植出的番薯表面美觀光滑,薯塊大,均勻。且土壤有機質、全氮和全鉀含量較豐富,有機質3.06~3.9克/千克,鹼解氮52~64毫克/千克,速效鉀91~133毫克/千克。有研究表明鉀對番薯的莖葉生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鉀對薯塊的增產效應顯著,同時鉀可以改善番薯的品質。

水文資源

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中部與南部丘陵低地將境內水系一分為二:西部與西北部屬閩江水系,自南往北注入閩江,構成營前-洋嶼水網(太平港水網);東部長樂平原上密布的河汊與天然港道,構成南洋水網與北洋水網。北洋水網北入閩江,南洋水網北經渡橋與北洋水網溝通,從潭頭港等地注入東海;西經北山與太平港水網相通,注入閩江;東經文武砂、十八孔、漳港仙岐等地注入東海。河網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2公里。河流較短促,為獨立水系,大多源自境內低山區。由於長樂地處沿海,年平均逕流深600~900毫米,屬福建省低值區,地表水全靠降水補給。年平均地表水逕流量4.084億立方米,逕流分布從西南向東北遞減,年逕流係數都在0.6以下。長樂境內地表水均屬於低礦化度、總硬度低的軟水,天然水質較好,水源水質達到國家飲用水2級以上標準,優質的水源選就長樂番薯優良的品質。
長樂番薯

氣候情況

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暖和濕潤,夏長少酷暑,冬短少霜雪。年平均氣溫19.3℃。1月平均氣溫10.3℃,極端低溫-1.3℃;7月平均氣溫28.3℃,極端高溫37.4℃。無霜期333天。降水量1382.3毫米。境內空氣壓力較高,濕度較大,年平均絕對濕度19.7毫巴,年際變化不大,均在19.2~20.3毫巴。年平均風速每秒4.1米,大多東北風。年平均太陽輻射量107.7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4400小時,日照百分率41.5%。全年中,7~8月份日照最豐,由於充足的光照條件,使得長樂番薯能夠很好的進行有機質的積累,澱粉含量增加,長樂番薯的食味香甜,粉質可口。

歷史淵源

長樂種植番薯的歷史可追溯至明朝。
《長樂縣誌》記載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長樂青橋人從菲律賓攜回薯蔓在福州長樂試種獲得成功,甘薯(番薯)成為長樂僅次於水稻的主要糧食作物。
長樂番薯
清朝陳世元《金薯傳習錄》中援引《採錄閩侯合志》:“按番薯種出海外呂宋”。

生產情況

2015年,福州長樂番薯總保護面積46038公頃,年生產面積2000公頃,年產量15000噸。

產品榮譽

2016年8月16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長樂番薯”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長樂番薯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包括福建福州市長樂區轄區內的潭頭鎮文嶺鎮湖南鎮鶴上鎮梅花鎮江田鎮羅聯鄉古槐鎮金峰鎮漳港鎮文武砂鎮,東到梅花鎮梅東村,西到羅聯鄉東林村,南到江田鎮下沙村,北到潭頭鎮福星村,保護範圍為11個鄉鎮、172個村。地理坐標:北緯25°48′19"~26°05′43"、東經119°27′30"~119°51′26"之間。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6-02-1915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要求:宜選擇土質疏鬆肥沃的壤土,或土層厚、土壤疏鬆、通氣性好的沙、壤土進行深耕曬白。採用高畦栽培,擴大根系活動範圍,增大晝夜溫差,為番薯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一般要求畦寬(連溝)90~110厘米,畦高35厘米。
2、品種選擇:選用熟期早、薯塊大小均勻、薯形美觀、表皮光滑、食味好的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與控制技術:根據長樂區的氣候特點和種植習慣,結合本品種個體長勢旺的特點,長樂番薯採用小畦高壟,中耕提蔓,施夾邊肥等當地傳統的栽培模式。在6月中旬扦插,單行株距扦插適宜密度4.5萬株/公頃,即株距28~33厘米。一般要求畦寬(連溝)90~110厘米,畦高35厘米。作壟時,用腐熟有機肥15頓/公頃條施於壟心,然後做直、做平壟面,便於扦插。在插後30天,結合提藤和中耕,採用雙夾邊肥,施用複合肥40斤/畝,為塊根膨大期提供足夠的養分。番薯的施肥應掌握以下原則: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基肥為主,追肥為輔。追肥以前期為主,後期為輔。長樂番薯種植使用農業投入品要嚴格按照 DB51/337-2003《無公害農產品農藥使用準則》、DB52/ 471-2004《無公害農產品肥料使用準則》執行。長樂番薯病害主要有番薯黑斑病;蟲害主要有:象鼻蟲和斜紋夜蛾,要以農業和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杜絕使用禁用農藥,控制化學農藥使用劑量、使用次數,採用生物農藥和低毒低殘留農藥,嚴格執行安全間隔期,確保番薯的質量安全,適時防治並加強病蟲害的測報,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態和規律,達到防治指標時,根據環境和物候期適時對症用藥。
4、產品處理:早中熟品種9月底10月初開始收穫,遲熟品種11月中旬開始收穫。最遲收穫期在降霜之前。禁止雨天收穫。收穫時要輕挖、輕裝、輕運、輕卸,防止薯皮和薯塊碰傷。貯存要求溫度在10~15℃空氣相對濕度在85%~90%。貯存場所應清潔衛生,做好防鼠、防毒工作。同時要有保溫措施,防止凍傷和擠壓,並注意通風散熱。
5、生產記錄要求:如實記錄生產投入品,包括化肥農藥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日期;收穫日期,質量檢測情況、銷售情況、生產記錄應當保在兩年以上。
  • 質量安全規定
安全要求:長樂番薯產品質量應符合NY 5221-2005《無公害食品薯芋類蔬菜》標準。

專用標誌使用

在長樂區地域範圍內生產出的長樂番薯,如需使用“長樂番薯”地理標誌的,應當向福州市長樂區農學會提出申請,經審核批准後才能使用,同時,要規範包裝標誌的使用和產品運輸。1、包裝:產品包裝上應標明:產品名稱、產品等級、商標標誌、食用方法、貯存指南、單位名稱、單位地址、產品標準編號、生產日期、數量或毛重等。包裝材料須整潔,符合衛生要求。2、標識: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石銘芋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3、運輸:長樂番薯運輸應單裝專運、裝好後要用篷布遮蓋防日曬、雨淋,即裝即走。運輸的車廂應乾燥、無污染、無異味、乾淨。運輸長樂番薯的車輛必須具備“三證”,相關手續全齊。裝卸必須小心輕放,不得摔包、勾包。嚴禁和有毒物品混放混裝,貯存在通風、乾燥的室內,以防發霉、串味。4、貯藏:貯存產品的倉庫,必須符合通風、陰涼、清潔、無陽光直射的要求,嚴禁與有毒、有異味、易生蟲、易污染的物品同侖貯存。番薯搭架平鋪排放不堆放。產品出庫堅持先進先出原則,對有爛點的產品不得出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