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懷蘭

林懷蘭

林懷蘭,中國引種番薯第一人,廣東湛江吳川市梅菉鎮人,於明萬曆年間由越南將番薯種帶回中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懷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湛江吳川市梅菉鎮
人物簡介,人物事跡,林懷蘭故里,引種番薯人物之議,

人物簡介

商務印書館於1934年編印的《辭源》釋“番薯”一詞的註解:“其本出於交趾(今越南),吳川人林懷蘭嘗得其種以歸,遍種於粵,因不患凶旱。電白縣有懷蘭祠,題曰番薯林公廟。”
泥塑《吳川歷史文化名人——林懷蘭》。泥塑《吳川歷史文化名人——林懷蘭》。

人物事跡

《電白縣誌》記載:“霞洞鄉有番薯林公廟,副榜崔騰雲率鄉人建立。相傳番薯出交趾,國人嚴禁以種入中國著罪死。吳川人林懷蘭善醫,薄游交州, 醫其關將有效,因薦醫國王之女,病亦良已。一日賜食熟番薯,林求食生者,懷半截而出,亟辭歸中國。過關為關將所詰。林以實對,且求私縱焉。關將曰:‘今日之事,我食君祿,縱死不忠,然感先生之德,背之不義。’遂赴水死。林乃歸,種遍於粵。今廟祀之,旁以關將配。”
廣東電白縣霞洞鄉的“番薯林公廟”,是為紀念林懷蘭和守隘關將而建。據廣東《電白縣誌》記載:廣東吳川縣中醫林懷蘭,醫術高明,經常到交趾國(今越南)行醫,並為守關將領治病。明萬曆年間,他將薯種帶回電白縣栽種。按當時交趾國法令,外運薯種要處死刑,關將為感謝林懷蘭救命之恩,把林放過關,而自殺。林懷蘭帶回薯種在電白縣試種,成功後迅速推廣。

林懷蘭故里

《梅菉志》載:“懷蘭積埇,周遭數里,斜亘中流,相傳明季林懷蘭作海客,採得番薯種,船返至此,遇風擊沉,日久積成沙埇。近有番薯,懷蘭之力也。”
電白番薯林公廟在1956年被拆毀。林懷蘭墓原在梅菉麻坡(同德路),1964年因建梅菉盲老院,墳已被挖去,墓碑亦難以尋找。現在梅菉轄內的圍蘭埇(懷蘭積埇)便是當年林懷蘭生活過的地方,懷蘭埇原有上下兩村,村中住的多是林懷蘭後人,1951年住戶全部遷到上村,下村已被江水沖毀。

引種番薯人物之議

甘薯傳入中國通過多條渠道,時間約在16世紀末葉,至少有三種可能的途徑:
一是葡萄牙人從美洲傳到緬甸,再傳入中國雲南;
一是葡萄牙人傳到越南,東莞人陳益或者吳川人林懷蘭再傳入廣東;
一是西班牙人從美洲傳到呂宋,長樂人陳振龍再傳入中國福建。
野生種起源於美洲的熱帶地區,由印第安人人工種植成功,哥倫布初見西班牙女王時,曾將由新大陸帶回的甘薯(即番薯)獻給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將甘薯傳至呂宋(今菲律賓),葡萄牙水手將甘薯傳至交趾(今越南)。自廣東傳入,為林懷蘭陳益攜來,得自交趾;自福建傳人,為陳振龍攜來,得自呂宋。三路先後傳入,互不關聯,其中林懷蘭帶回來的是番薯,陳益和陳振龍帶回來的均是番薯藤。
陳振龍:清陳世元《金薯傳習錄》中援引《採錄閩侯合志》:“按番薯種出海外呂宋。明萬曆年間閩人陳振龍貿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種之法入中國。值閩中旱飢。振龍子經綸白於巡撫金學曾令試為種時,大有收穫,可充穀食之半。自是磽确之地遍行栽播。”
陳益:《東莞縣誌·物產·薯》所引《鳳岡陳氏族譜》載:“萬曆八年(1580年),客有泛舟之安南(今越南)者,公(陳益)偕往,比至,酋長延禮賓館,每宴會,輒饗土產曰薯者,味甘美。公覬其種,賄於酋奴,獲之。……未幾伺間遁歸。……萬曆十年(1582年)夏,乃抵家焉。……嗣是種播天南。”
中國引種番薯第一人,吳川人林懷蘭、長樂人陳振龍和虎門人陳益均可享此美譽,他們各自引種,互不關聯,他們都為緩解當時國人的溫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在我國農業發展史上有重要意義。
番薯的傳播:“中國引進番薯第一人”陳振龍的功績。
陳振龍,青橋人。約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生於書香家庭。他自幼飽讀詩書,年未二十中秀才。後棄儒經商,寓居福州達道鋪,隨眾商人乘船往呂宋(今菲律賓群島)經商。他在呂宋見當地人民種植朱薯,當時福建沿海一帶旱澇無常,常鬧饑荒,振龍想到福建多山,若在山上即曠地種植朱薯,可以救荒,決心把朱薯帶回國內引種。
甘薯的傳入我國,另有一民間說法:最早是廣東東莞縣人陳益。《東莞陳氏族譜》記載,陳益於明萬曆八年(1580年)去安南,萬曆十年(1582年)夏設法帶著薯種回東莞,在家鄉試種成功。以後很快向各地傳播。
但是也有人說是先從呂宋傳入泉州或漳州,然後向北推廣到莆田、福清、長樂的,說法不一。當時福建人僑居呂宋的很多,傳入當不止一次,也不止一路。傳入後發展很快,明朝末年福建成為最著名的甘薯產區,在福州每斤不值一文錢,無論貧富都能吃到。
廣東也是迅速發展甘薯栽培的省份,在明朝末年已和福建並稱。傳入途徑也不止一路,其中有自福建漳州(鄰近廣東)傳來的,也有從交趾傳來的。據載,當時交趾嚴禁薯種傳出,守關的將官私自放醫生林懷蘭過關傳出薯種,而自己投水自殺。後人建立番薯林公廟來紀念林懷蘭和那個放他的關將。江浙的引種開始於明朝末年。徐光啟曾作《甘薯疏》大力鼓吹,並多次從福建引種到松江、上海。到清朝初年,江浙已有大量生產。
其他各省,沒有看到明代栽培甘薯的記載。我們查看了清代乾隆以前的方誌,各省最早的記載如下:(1)台灣1717年,(2)四川1733年,(3)雲南1735年,(4)廣西1736年,(5)江西1736年,(6)湖北1740年,(7)河南1743年,(8)湖南1746年,(9)陝西1749年,(10)貴州1752年,(11)山東1752年,(12)河北1758年,(13)安徽1768年。此外,山西、甘肅兩省尚未看到記載。這些記載未必能代表實際的先後次序,因為常有漏載、晚載。
吳川長崎蘇村番薯以松粉甜聞名於世吳川長崎蘇村番薯以松粉甜聞名於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