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停滯論

長期停滯論,解釋蕭條時期和經濟成熟時期的經濟停滯的理論。20世紀30年代由阿爾文·漢森和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提出。他們試圖用此種理論解釋大蕭條時期失業人數增多和投資減少等現象。這種理論認為,美國和英國等先進國家的經濟中總需求不足,不僅僅是一個周期性問題,而且是這種經濟的特點,成熟經濟的高速發展(例如大於人口增長的技術進步) 所必需的各種因素,同樣可能導致總需求達不到充分就業所必需的水平。漢森以美國為例指出: 19世紀美國大規模私人投資,是人口增長、開拓西部邊疆、與戰爭關聯的工業擴張與技術創新的結果。到20世紀30年代,隨著人口增長放慢,邊疆開拓停止,儲蓄增加,以及技術創新使資本的使用得到節省,美國已達到經濟成熟的狀態。結果,投資機會減少,失業的長期趨勢不斷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