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發信息
關於提請印發《長寧區推進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行動方案》的請示
長發改〔2021〕11號
區委、區政府:
《長寧區推進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行動方案》,已經區政府第163次常務會議、十屆區委常委會第211次會議審議通過。根據會議精神,現提請以區委、區政府名義印發。
特此請示。
上海市長寧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1年3月15日
方案全文
長寧區推進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有關要求,推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在長寧區落地落實,現結合長寧區發展基礎和特色優勢,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背景意義
發展基礎。長寧是“虹橋”品牌發源地,是上海改革開放重要視窗,1986年獲批的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全國最早以發展服務業為主的國家級開發區,2016年獲批的國家級虹橋臨空經濟示範區是上海市唯一的臨空經濟示範區,2020年“虹橋智谷”獲批國務院第三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區位優勢明顯,緊鄰虹橋綜合交通樞紐,虹橋國際機場位於西側,是上海連線長江三角洲的“橋頭堡”。國際化程度較高,擁有全國最早的涉外居民區古北國際社區,境外人口、駐滬領事機構數量全市領先,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集聚明顯。綜合經濟實力較強,貿易和航空服務功能不斷完善,網際網路等特色產業勢頭強勁。營商環境優越,“一照多址”“一證多址”改革、跨區域網路市場協同監管、“驗放分離、零等待”、加強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等創新舉措多次獲國務院通報表揚。
重要意義。2021年2月4日,國務院批覆同意了《總體方案》。《總體方案》提出了“一核兩帶”功能布局,“一核”是上海虹橋商務區,面積為151平方公里,主要承擔國際化中央商務區、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和綜合交通樞紐等功能;“兩帶”是以虹橋商務區為起點延伸的北向拓展帶和南向拓展帶,北向拓展帶包括虹橋-長寧-嘉定-崑山-太倉-相城-蘇州工業園區;南向拓展帶包括虹橋-閔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鹽-海寧。長寧區全域納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北向拓展帶,其中西部19.9平方公里納入核心區範圍。作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上海市域範圍內唯一的中心城區,長寧有基礎、有責任,承擔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賦予的新使命和新任務,這將進一步彰顯長寧開放新優勢,提升長寧資源配置效率和競爭能力,加快推動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精品城區。
二、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認真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充分認識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是打造長三角強勁活躍增長極的戰略承載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連結點,在“大虹橋”強力驅動下,進一步構建要素連結、市場連結和規則連結。緊扣新格局、突出新經濟、營造新生態,聚焦虹橋臨空經濟示範區、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重點區域,推動《總體方案》明確的政策措施、功能平台和重大項目在長寧率先落地落實。在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中彰顯更大作為,努力把長寧打造成為上海推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的先行者和排頭兵。
發展目標。到2025年,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精品城區,推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核心節點定位升級、開放升級、功能升級,打造上海服務新發展格局中心節點的重要平台、戰略連結的重要樞紐,在虹橋全球數字貿易港、虹橋國際商務人才港建設中貢獻長板、拓展長板;國際化中央商務區核心區能級不斷提升,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重要承載區功能不斷凸顯,綜合交通服務水平顯著提升,服務長三角和聯通國際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精品城區,充分發揮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核心節點雙向開放、雙向聯動的功能優勢,成為長三角更高水平協同開放、協同改革、協同創新的樞紐門戶。
三、著力提升國際高端商務功能,建設高標準的國際化中央商務區核心區
(一)構建特色鮮明實力強勁的現代產業體系
大力發展代表未來都市經濟發展方向的創新型經濟、服務型經濟、總部型經濟、開放型經濟、流量型經濟等,加快構建特色鮮明實力強勁的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提升傳統優勢產業能級,大力發展現代貿易、信息服務、專業服務等傳統優勢產業,注重新技術新模式融合滲透,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加快做強臨空經濟、智慧型網聯、時尚創意等優勢特色產業,依託虹橋臨空經濟示範區發展航空服務業及配套產業,鼓勵發展飛機整機、航空發動機等融資租賃業務,積極發展飛機全周期維護、航空資源交易、航空培訓等高附加值業務,開展航空服務業重點企業特殊監管創新試點,建設全球航空企業總部基地和高端臨空服務業集聚區。培育面向未來的新興產業,促進人工智慧、金融服務業、生命健康等新興產業成為區域經濟重要增長點,大力發展線上新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建設上海市“虹橋智谷”國家雙創示範基地,支持推進華為-聯通人工智慧創新示範中心、新微智穀人工智慧型培育基地、繽穀人工智慧型產業大廈、聯合利華-阿里U創孵化器、牛劍創新中心、中航油長三角科技信息發展基地、全國航空醫學研究中心等項目建設。
(二)提升總部經濟要素配置能力
緊緊把握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外引內培”雙向發力,加快提升總部經濟資源配置能力和規模能級。大力推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集聚發展,鼓勵符合條件的跨國公司開展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設立全球或區域資金管理中心。加快培育集聚本土跨國公司和企業總部,吸引更多國內企業總部或區域總部落戶。加大對國內民營企業總部和貿易型總部的培育力度,支持一批新經濟頭部企業做大做強。吸引中央企業設立功能性總部、研發類平台和創新聯合體。推動總部機構拓展研發、銷售、貿易、結算、數據等功能,向價值鏈、產業鏈高端發展。對接推進外資投資性公司放寬準入限制政策落地,給予金融、人才、通關等方面便利。
(三)促進經濟載體提質增效
加大優質經濟載體新增供給力度,推進臨空12號地塊、宜家薈聚購物中心、光大安石虹橋中心、天山路680弄、仙霞南豐地塊、虹橋31號地塊、文化大廈、上海融僑中心等重點項目開發建設。加快推動機場東片區脫胎換骨改造,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有序推動南北園南塊、北塊和望春花地塊出讓,加快推進友樂路商辦樓、春秋總部辦公樓以及機場集團、東航和中航油等主體單位存量地塊城市更新等項目建設。鼓勵存量老舊、低效樓宇更新改造,推動國展中心、虹橋天都、虹橋友誼商城、原天山消防站等改造提升。推進一紡機及周邊地塊等土地複合利用。打造一批特色產業園區,積極推動攜程智慧出行園、西郊國際金融產業園、虹橋臨空跨國公司(總部)科創園、虹橋流量經濟產業園、蘇河匯全球共享經濟數字貿易中心、臨空人工智慧產業園、1號灣大健康產業園、線上新經濟產業園等建設。
(四)深化科技創新人才集聚區建設
主動對接市“海聚英才”工程,大力推進高峰人才支持、重點產業人才激勵、社會事業緊缺人才培育、高技能工匠人才培養、優秀青年人才開發等計畫,吸引集聚高層次、專業化、創新型人才,大力吸引新生代創新創業人才。放大虹橋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務、海歸人才創業系列活動、留學回國人員落戶審批等品牌效應和功能作用,努力成為海外人才創新創業首站。積極開展國際人才管理改革試點,為境外高層次專業服務人才來華執業及學術交流合作提供簽證、居留、永久居留便利。支持經認定的外籍高層次人才憑其持有的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創辦科技型企業,並與中國公民享受同等待遇。探索承接長三角外國人工作許可異地辦理以及外籍高層次人才聘僱外籍家政服務人員辦理居留許可等。試點設立招收面向全國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吸引全球一流高校舉辦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教育項目。
(五)提升高端公共服務品質
加強高水平醫療服務供給,推進同仁醫院新建日間中心大樓、光華醫院異地遷建、婦保院原址改擴建、天山中醫醫院改擴建等項目,推動同仁醫院爭創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婦保院、精衛中心、天山中醫醫院達到三級專科醫院水平,加快外資醫療健康服務等高端醫療項目落地。積極爭取國家對區內醫療機構配置甲類大型醫用設備給予支持。積極為外籍醫務人員在區域內居留、執業以及患者與陪護人員入境、停留、就診提供便利。加快布局重大文化體育項目,加快推動上海國際體操中心、婁山關路445弄、虹橋體育公園、臨空體育中心等項目建設。爭取市級部門支持,允許外商投資建設劇院、電影院、音樂廳等文化場館和設立演出場所經營單位,引進一批有影響力的文化體育賽事活動。加強房地產租賃市場建設,積極推進臨空地區、古北地區等市場租賃房建設。複合利用土地增加停車設施,推進1號航站樓停蓄車場和IV-K-08綠地、海粟綠地、中山公園一號門地下空間開發。
(六)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大力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布局一批“新網路”“新設施”“新平台”“新終端”,為數字生活的打造提供發達的基礎設施支撐。高水平建設5G和固網“雙千兆”寬頻網路,實現5G網路基本覆蓋,全面完成IPV6改造。圍繞人工智慧、醫療裝備、生物製品等布局創新設施,重點推動AI超算中心、全智慧型化網際網路醫療影像服務平台等建設。推動區級建築能耗監測平台、臨空“智慧園區”雲平台等建設。加快神經元感知網路、車路協同車聯網、智慧物流、新能源終端等建設。
(七)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堅持以企業需求和感受度為導向,探索具有長寧特色的改革舉措,堅持“容缺、容錯,扶新、扶特”,更大力度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設立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營商服務基地。推進“一業一證”改革試點落地長寧,以“照後減證”為重點,探索建立行業綜合許可制度,強化改革系統集成與協同配合,爭取實現“準入即準營”。研究推進企業辦理事項跨區域“一網通辦”。設立商標業務受理視窗,為長三角企業提供便捷優質的商標受理服務。在各領域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根據信用等級高低實施差異化監管措施,落實信用修復工作要求。拓展司法領域營商環境改革措施的廣度和深度,爭取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設立的境外知名仲裁及爭議解決機構在虹橋商務區長寧片區設立分支機構,就國際商事、投資等領域發生的民商事爭議開展仲裁業務。進一步擴容深化證明事項告知承諾試點範圍,有序推動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工作向線上新經濟領域延伸與覆蓋。深化網際網路審判“長寧模式”,探索完善網際網路行業規則,構建與電子證據本身屬性相適應的證據認定規則,完善電子證據的採納和採信標準,推動“中立第三方線上非訴糾紛解決平台”向更多領域拓展。
四、著力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構建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重要承載區
(八)加強重點領域制度創新供給
持續放大進口博覽會溢出帶動效應,積極承接進口博覽會期間的展品稅收支持、通關監管、資金結算、投資便利、人員出入境等創新政策上升為常態化制度安排。繼續深化長寧區與上海海關戰略合作,聚焦企業訴求,在通關指引、服務保障、簡化監管手續等方面爭取支持和指導。積極探索保稅功能突破路徑,爭取保稅功能從浦東國際機場延伸至虹橋國際機場,積極爭取“主分區”制度創新試點。支持在虹橋國際機場擴大免稅購物場所,鼓勵開展離境退稅“即買即退”試點。加快建設常年展示交易平台。積極推進貿易政策創新、服務創新、模式創新,建設高水準虹橋國際貿易服務中心。推動落實長寧區與上海海關戰略合作協定相關內容,創新口岸通關模式,提升進口飛機航材、進口食品等通關便利性。深化重點企業便利通關服務,對設立的研發中心、地區總部、營運中心以及出口品牌企業等重點企業給予積極支持,培育更多企業成為海關高級認證企業,為高資信企業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服務。
(九)推進數字貿易創新發展
充分挖掘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效益,以大力發展新基建為契機,加快推進上海市服務貿易示範基地建設,推動虹橋臨空經濟示範區探索建立“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順應貿易創新發展新趨勢,積極推動數字貿易、服務貿易、跨境電商以及高品質進口貿易發展,促進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推動傳統貿易轉型升級。積極爭取跨境電商B2B出口試點,推動跨境電商新業態快速發展。爭取設立虹橋臨空經濟示範區至國際通信出入口局的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支持區內貿易真實且信譽度高的企業通過自由貿易賬戶開展新型國際貿易。
(十)培育吸引高能級貿易平台集聚
充分利用相關自貿協定簽署落地機遇,以虹橋商務區被列為全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為重要契機,高水平建設一批面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專業貿易平台和國別商品交易中心。推動貿易企業總部及功能性機構集聚,培育引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持續提昇平台經濟能級,深入推進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建設,培育壯大一批交易規模百億級以上的貿易主體和商品交易平台。
(十一)推動金融賦能貿易便利化發展
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開立自由貿易賬戶,為國際貿易等企業提供便利的跨境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為區內企業和非居民提供跨境發債、跨境投資併購等服務,支持開展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和再融資業務。鼓勵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開發建設主體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以及符合條件的基礎設施項目開展REITs試點。推廣應收賬款票據化、積極試點“貼現通”業務。積極對接公共信用信息和金融信用信息互補機制探索,爭取相關套用場景在長寧落地。充分發揮上海市擔保基金管理中心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基地平台作用,為中小企業發展注入資金活水。深化與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等機構合作,高水平打造金融科技功能平台和套用示範場景,推動數字人民幣試點套用。吸引更多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機構新型業務主體落地。
五、著力提升區位交通優勢,提高綜合交通服務水平
(十二)積極拓展國際航空樞紐服務功能
積極爭取最佳化拓展虹橋機場國際航運服務,探索研究與國際開放樞紐相適應的功能定位。提升公務機運營服務功能,爭取探索航班時刻次級市場市場化改革試點,打造智慧航空物流服務體系。重點依託國家級虹橋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大力集聚基地航司、貨航、貨代、通航等主體及相關協會、聯盟等機構。支持虹橋機場與周邊機場加強協作,加大信息共享、運營管理、航班備降、應急救援等方面合作力度。推進“智慧機場”“精品機場”建設,探索值機模式創新,針對高端商務旅客提供專項服務和個性化安檢通道。提升客運中轉服務水平,打造國際一流的機場服務品質。
(十三)最佳化完善綜合交通網路體系
推進區域軌道交通選線更加合理,進一步提高站點密度,研究並爭取在臨空經濟示範區內增設站點,推進落實17號線東延伸規劃方案。實現多向對外聯繫快速通道,配合推進北橫通道江蘇路二級匝道、跨蘇州河橋(隧)等建設。強化骨幹路網功能,拓寬古北路(天山路-仙霞路)、哈密路(可樂路-淞虹路)。大力推進外環線抬升工程和地面配套路網建設,研究推進外環線抬升背景下區域資源釋放、融合發展和功能提升等工作。協調推進古北SOHO、高島屋、軌道交通10號線伊犁路站之間的勾連,以及延安西路捷運站東西側勾連。研究構建“大運量軌道交通+中運量公交+低運量地面公交”的多層次公共運輸系統,推動東虹橋地區形成“一主兩支”局域線網路。
六、著力提升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能力,強化服務長三角和聯通國際的開放門戶樞紐功能
(十四)深度參與長三角區域協同聯動發展
依託長寧區高端商務設施,便利國際知名會計、法律、諮詢等機構向長三角地區拓展業務。依託長寧特色產業基礎紮實、會展龍頭企業集聚、貿易平台豐富優勢,努力提供更多研發創新、市場對接、品牌打造等服務。鼓勵推動區內國際貿易企業、機構到長三角省市設立加工、倉儲基地,鼓勵長三角其他地區各類主體在長寧區布局設點,努力成為長三角經貿活動的重要承載區、長三角企業布局上海的優選之地。拓展長三角網路市場跨區域協同監管,共創健康有序的網際網路發展環境。吸引一批長三角科技創新類項目在長寧培育、成長,推動長三角產業園區聯動合作。深化推進與湖州市、馬鞍山市、池州市、寧波市海曙區等戰略合作,加強文化旅遊、養老、衛生等領域合作交流。探索登記設立跨區域社會組織。
(十五)強化聯通國際的開放門戶樞紐功能
充分發揮長寧區駐滬領事機構集聚優勢,進一步推動國外城市、外資企業與長寧區加強合作,更深入地開展經濟貿易、科技創新、城市治理、營商環境等領域交流合作,不斷擴大長寧區聯通國際的服務效應。積極爭取市相關部門支持探索服務業擴大開放,對接RCEP等自貿協定,深化與日本在高端專業服務業等領域合作,在虹橋臨空經濟示範區、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區域探索中日經貿合作新路徑。支持虹橋國際機場在蘇州、嘉興等地建設虛擬航站樓,“一站式”提前辦理出關、乘機手續,提高交通出港便利度。
七、保障措施
(十六)建立工作機制
參照市級層面工作機制,建立長寧區推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工作機制,統籌推進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相關工作。建立與市相關部門、中央企業、市屬國企等有關方面的定期溝通協調機制。強化區相關部門職能職責和相關街道、鎮屬地責任,凝聚各方力量,切實保障各項任務落地落實。加強與“一核兩帶”其他地區的功能銜接,加強對重大任務、重大政策、重大項目的協同聯動,形成攜手共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生動局面。
(十七)強化組織實施
加強重點任務分解和責任分工,明確每一項工作任務的責任部門、具體要求、責任分工和時間進度,有步驟地推進各項工作任務落實。以項目化、清單化方式推進年度重點工作。建立督查考核機制,加強對重大任務和重大項目的跟蹤分析、督促檢查、綜合協調,確保做實承接《總體方案》落地的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一批高水平的功能平台和一批高能級的重大項目。
(十八)增強要素支撐
加大財政資金對推進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重大任務和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統籌空間設施共享,鼓勵工業、研發、辦公、商業等用地混合布置,提高土地資源配置效能。加強產業發展政策、招商政策和人才政策的統籌和銜接,加快引進更多高能級項目,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水平。
(十九)做好宣傳引導
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和網路新媒體作用,全面解讀建設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重大意義、發展目標、功能布局和戰略定位,專題介紹長寧發展特色優勢、貫徹落實《總體方案》的總體考慮和經驗做法等。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實施成果
2021年2月,《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正式獲批,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成為長寧未來發展和軟實力躍升最為重要的戰略機遇之一。
過去的一年,為加快把新藍圖轉化為實景圖,長寧區成立推進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領導小組,由區委書記、區長擔任雙組長,全區36個部門、街道(鎮)協同推進。2021年3月,發布《長寧區推進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行動方案》和80項重點任務分工。2021年5月,長寧區推進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領導小組成立,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掛帥。2021年7月,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發布年度71項重點工作安排,提出“最虹橋”目標。2022年1月,在區臨空辦的基礎上,正式成立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東虹橋發展辦公室,實現實體運作機構,承擔平台支撐作用,強化市區聯動協同、區內緊密合作的工作機制。
經過一年的努力,長寧總體成效顯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圍繞打造強勁活躍增長極,凸顯“長寧速度”。作為“大虹橋”上海市域唯一的市中心區域,《總體方案》出台以來,長寧各項經濟成長指標均領先全市平均水平,走在上海聯動區的前列。2021年,長寧地區生產總值增幅達到11.2%,快於全市平均3個百分點,快於上海聯動六區平均水平近4個百分點,增幅位列全市第一、六區之首。區級稅收增幅達23.1%、區級一般公共預算增幅達16.5%,均領先全市平均水平,居上海聯動區首位。
發揮“一核”唯一中心城區綜合優勢,彰顯“長寧功能”。2021年,長寧片區以不到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1/7的土地面積,貢獻了近1/2的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3的稅收,綜合稅收占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比重達37.4%。長寧片區累計引進經市級部門認定的各類總部型企業40家,其中跨國公司地區總部27家、民營企業總部8家、貿易型總部2家、研發中心3家。
推動政策落地與創新,體現最佳化營商環境“長寧品牌”。長寧區以專班、專案、專人為機制保障推動政策先行先試,高含金量政策更注重落地實際套用場景。《總體方案》29項高含金量政策措施,長寧共落地26項,落地率為89.7%。其中15項政策具備承接主體、操作案例和政策實效,占比51.7%。率先完成設立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大虹橋”首家外籍人才持永居創辦科技型企業落戶,金融創新政策全部落地等。
長寧區搶抓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機遇,推動相關政策措施、功能平台和重大項目落地,開放特徵最鮮明、高端產業最集聚、城區功能最完備、輻射作用最突出,“最虹橋”已成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中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