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虹橋商務區“十二五”規劃
- 性質:規劃
- 地點:上海虹橋商務區
- 內容:十二五
涉及範圍和發展現狀
虹橋商務區地處上海西部,涉及長寧、閔行、嘉定、青浦四個區,規劃面積86平方公里,分為27平方公里的主功能區和59平方公里的拓展區,其中主功能區包含4.7平方公里的核心區,核心區是虹橋商務區近階段重點開發區域。主功能區涉及兩個行政區、三個街鎮,分別是閔行區新虹街道、長寧區程家橋街道和新涇鎮部分區域。到2010年底,虹橋商務區涉及的主要街鎮共有常住人口約79萬人,區域內常住人口約為45萬人。
(一)基礎設施配套完善。虹橋綜合交通樞紐2011年7月全面投入運營。由京滬高速(G2)、瀋海高速(G15)、滬渝高速(G50)、外環高速(S20)組成的外圍快速路網,以及虹橋商務區“四橫三縱”(“四橫”指京滬高速、北翟高架、崧澤高架、滬渝高速,“三縱”指外環高速、嘉閔高架、瀋海高速)快速路網系統已初具雛形。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大規模推進,虹橋商務區對外交通條件明顯改善,但區域內部交通尚待進一步規劃完善。
(二)經濟基礎良好。虹橋商務區所在區域是上海經濟基礎較為雄厚的地區之一,產業結構以第二產業為主,目前正逐步向“退二進三”方向發展,具備較好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基礎條件。根據虹橋商務區規劃,閔行區和青浦區已將區域內部分工業園區的土地進行規劃控制,為虹橋商務區下一步發展預留空間。
(三)社會事業特色明顯。虹橋商務區內各項社會事業配套完整,高端居住、國際教育等特色明顯,國際社區文化氛圍濃厚。但部分地區如原規劃控制區域與各區交界區域的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設施發展較為緩慢,需進一步完善各類配套。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思路和目標
“十二五”時期是虹橋商務區開發建設十分關鍵的時期。從國內外環境來看,全球競爭格局進入重大調整階段,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發展面臨重大突破,長三角一體化加速推進,上海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和率先實現轉型發展。這些因素不僅對虹橋商務區發展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而且為虹橋商務區帶動上海周邊地區的發展、做好“三個服務”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總體來說,未來5年,虹橋商務區的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於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緊緊圍繞上海推進“四個率先”和建設“四個中心”的總體要求,以調結構、轉方式,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打造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為發展主線,以打造“貿易平台”、“商務社區”、“智慧虹橋”、“低碳實踐區”、“城市綜合體”為規劃理念,充分發揮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和國家大型會展項目功能,為上海產業結構轉型、城市布局調整、帶動周邊地區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貿易平台:虹橋商務區要建設成為上海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和核心區。吸引和集聚國內外企業總部、外事機構和國內外貿易機構,營造更好的交通環境、生態環境、數字信息環境,提供為國內外企業和機構服務的商務服務、展覽採購、現代物流以及相關的信息服務、專業服務、總部經濟、賓館服務等經濟形態。
商務社區:借鑑社區的空間和人文組織形式,通過結構布局設計,使社區內各城市功能板塊聯繫緊密、功能完備、配套完善,讓人產生歸屬感。
智慧虹橋:基於全光網,建設千兆到樓、百兆到戶(到桌面)、高速出口的寬頻接入網;基於無線網,建設無所不在、百兆極速的無線城市;基於雲計算,為入駐機構建設集約、高效、便捷、安全的數據中心和信息套用環境;基於物聯網,建設智慧型樓宇、智慧型交通、智慧型能源和智慧型社區。
低碳實踐區:按照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以低碳經濟發展為核心,以節約能源、最佳化能源結構、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為重點,通過優良的城市規劃和綠色建築設計等多方面籌劃,實現虹橋商務區的全面低碳排放,建設上海首個低碳商務實踐區,對全市乃至全國低碳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城市綜合體:虹橋商務區內除了具有商務辦公功能,也能滿足購物、休閒、文化、娛樂等多方面的需求,避免功能單一、配套缺乏等問題,使之成為宜人、宜商、宜居的商務區。
(二)基本原則
——引領周邊地區科學發展。在上海整體功能框架基本成型的基礎上,在功能細化、服務層次、目標市場、服務方式等方面,與全國、長三角地區特別是上海嘉定、青浦、松江等新城適度錯位,體現功能互補、協同發展。
——交通商務一體化發展。虹橋商務區具有突出的交通優勢,商務功能開發要充分考慮交通因素,在快速疏散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客流的同時,充分藉助大規模高端客流集聚和其所產生的商流匯聚整合效應,推動商務區產業提升發展。
——堅持先行先試。虹橋商務區作為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的重要承載平台,要堅持先行先試,大膽改革創新,探索科學發展的新途徑、新舉措和新機制,為上海、長三角乃至全國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充分體現土地資源價值。虹橋商務區可供開發的土地資源十分有限,要充分利用商務區的土地資源價值,對其進行差別化管理。核心區要以高強度開發、低碳為特徵,充分體現土地價值,拓展區則以生態、配套為特徵,進行土地開發。
(三)發展目標
從做好“三個服務”的高度,將虹橋商務區著力打造成貿易服務便利化改革的新高地、集聚高端貿易機構和組織的新中心、宜人宜商宜居的新社區、帶動上海西部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長三角通向亞太地區的新門戶。通過“智慧虹橋”建設,全面提升區域綜合服務功能,增強核心競爭能力,初步建成國際貿易中心的承載平台。
到2015年,基本完成核心區(包括國家會展區域)建設,開發規模地上建築面積約為500萬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約為260萬平方米,地均投資額380億元/平方公里,地區生產總值預期達到370億元(不包括國家會展區域),第三產業增加值在總增加值中所占比率達到95%,引進各類企業總部、功能性投資貿易機構50家左右,其他各類配套企業500—700家,超過50%的建築達到二星級綠色建築以上標準,地標建築達到三星級綠色建築標準,所有建築每平方米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現行節能標準值減少約10千克以上。主功能區(26平方公里範圍內)就業人口達到20萬人左右。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日客流集散量達100萬人次左右。
到2020年,依託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將虹橋商務區建成上海現代服務業的集聚區,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新平台,面向國內外企業總部和貿易機構的匯集地,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的高端商務中心,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智慧虹橋,具有示範作用的低碳商務區。
——上海現代服務業的集聚區。充分發揮商務區交通便利的有利條件,加快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做大區域服務業規模,提高全市服務業增量,打造大規模、高等級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進一步完善上海服務業發展格局。
——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新平台。在周邊已經形成的國際貿易服務集聚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空間和內涵,大力發展國際性的會議展示,並以此為平台,搭建連線國內製造業基地與國際市場的貿易橋樑,為國內製造業融入全球產業體系提供專業化、高層次的貿易服務。
——面向國內外企業總部和貿易機構的匯集地。把握各類總部向上海集聚的市場機遇,依託虹橋綜合交通樞紐交通優勢和腹地空間優勢,高標準、高起點開發建設高檔商務樓宇,滿足國內外企業在上海設立總部的需求,打造上海又一個新興的總部經濟基地。
——服務長三角地區、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的高端商務中心。利用地處上海對外通道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加強上海與長三角的互動融合,輻射帶動杭寧經濟帶和皖江經濟帶,全方位連線長江流域各省市和主要城市,為上海更好地服務全國拓展空間。
——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智慧虹橋。發揮商務區的後發優勢,構建高效快捷的信息基礎構架,使其與基礎設施、辦公樓宇高度整合,改變政府、企業和市民互動的方式,提高辦事效率和回響速度。培育包括網際網路企業、電子商務創業企業、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等發展,做到更透徹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聯互通、更深入的智慧型化。
——具有示範作用的低碳商務區。按照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以低碳經濟發展為核心,以節約能源、最佳化能源結構、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為重點,通過優良的城市規劃和綠色建築設計等多方面籌劃,先期實現虹橋商務區核心區的全面低碳排放,對全市乃至全國低碳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主要任務
(一)加快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
重點發展主體業態、功能業態和配套業態這三類業態。主體業態為總部經濟、貿易機構、商務辦公等;功能業態為會議、展覽等;配套業態為商業、酒店、文化、娛樂等。
到“十二五”期末,力爭引進商業貿易性機構500家左右,各類企業總部50家左右。完成大型會展和精品會展設施建設。重點發展的產業類別是:
總部經濟。吸引長三角和國內其他地區的大型企業總部以及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研發中心、採購中心、財務管理中心、結算中心等功能性外資機構入駐,集聚一批國際性、地區性貿易性機構以及各類行業協會、商會等,推進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平台建設。
會展服務。招攬有影響力的國內外大型會議、展覽、活動,推動舉辦虹橋貿易論壇。打造服務全國、服務長三角、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國際會議展覽中心。用地規模約1平方公里,布局會展、會議、酒店等功能,先期啟動會展及核心配套功能,建設大型的國家級會展中心,爭取在“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
文化創意產業。引進影院、藝術館等文化娛樂設施,提升商務環境品質。積極發展設計、時尚、廣告、傳媒等文化及創意產業。依託文化及創意產業,推動經濟發展,提升城市競爭力,塑造良好的區域整體形象。
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積極發展與貿易、物流等相關的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堅持自主創新與吸收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相結合,重點扶持有良好市場前景與帶動作用的關鍵項目,並以政策為引導,促進軟體、信息服務業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營造良好的套用市場環境。
國際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依託技術進出口交易中心,大力發展技術服務貿易。重點發展涉外商貿服務、專業服務和技術服務,創建國際服務貿易核心區。鼓勵設立離岸外包企業或以承接離岸外包業務為主的服務外包企業,創建服務外包專業園區,使虹橋商務區成為國際服務外包的目的地、承接服務外包企業和服務發包機構的集聚地。
商業服務。吸引知名商業運營管理企業,展示區域形象,滿足區域內及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客流消費需求。建設適應經濟發展和引領消費水平的現代商業設施。依託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提供多元化、高層次的旅遊配套服務。打造具有高端品質、提供高端服務的五星級酒店、酒店式公寓,與核心區公務、商務、高端消費人群的需求相適應,為區域內的商務活動提供餐飲住宿服務。
教育、醫療和文化娛樂。大力發展職業培訓、繼續教育和國際學校。建設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引進多家一流的醫療機構、科研機構進駐,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醫療中心,為境內外高端人士提供個性化的醫療服務。
專業服務。定位於面向長三角區域提供金融投資服務的主要視窗和前沿陣地。同時,發展律師、會計、諮詢等專業服務業,為推進長三角及國內實體經濟發展、促進區域經貿合作提供國際化的高端商務服務。
現代物流。定位於為亞太地區、國內外城市提供綜合性航空物流服務,大力吸引物流運營管理、採購運營管理和商業及物流展示中心等企業入駐,籌建保稅區等功能區域,通過完善供應鏈管理服務,提高虹橋商務區物流能級與管理水平。
(二)打造以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為核心的交通體系
進一步提升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管理水平,完善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管理體制。加強虹橋商務區各類交通設施建設,著力構建以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為核心,內外銜接、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
加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協調和管理。理順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內各管理主體的關係,建立完善協調機制。明確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內各管理主體的管理邊界,明確許可權,權責分明,並通過聯席會議的形式,通報運行情況,不斷提升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管理水平。建設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應急回響中心的信息平台,實現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各運營管理單位的信息共享、應急聯動。
提高對外的交通便捷程度。繼續增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對外交通功能,使各種對外交通方式通達便利、換乘便捷。通過城際鐵路,建立虹橋商務區“1小時輻射圈”;通過長途客運汽車,建立虹橋商務區“2小時輻射圈”;通過航空,建立虹橋商務區“3小時輻射圈”;通過高速鐵路,建立虹橋商務區“4小時輻射圈”。
完善市域交通系統。推進嘉閔高架路南北延伸建設,完善虹橋綜合交通樞紐高架快速路集散系統。打通與周邊地區的“毛細血管”,減少斷頭路。抓住軌道交通17號線(青浦線)建設的機遇,開展相關交通規劃和方案研究,研究建設機場快速公交(磁浮聯絡線)。進一步調整完善地面公交網路,彌補軌道交通網的空白服務區域,形成以軌道交通為骨幹、地面公交為基礎、出租汽車為補充、公共租賃腳踏車為接駁的便捷交通體系,完善市域交通網。
完善內部交通系統。建設以公共運輸為主的低碳交通,主功能區內的公交環線採用清潔能源車輛。依託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服務和輻射功能,以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和軌道交通車站、大型居住區等為核心,最佳化設定公交線路,並配建相應的公交場站設施。
(三)促進城鄉協調發展與區域一體化發展
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以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及周邊地區的功能布局和產業集群為依託,立足總部經濟、會展經濟,發展價值鏈高端業務和高輻射能級的產業,加快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快速推進城市化,並利用大規模城鎮化建設的契機,推進“三個集中”,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集中置換,將目前空間分散的小塊農村宅基地通過土地的空間置換,向商務區、城鎮集中,穩步推進農民居住向城鎮集中,為虹橋商務區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推進虹橋商務區與周邊區域協同發展。堅持“區域聯動、功能互補”的原則,充分發揮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服務長三角,虹橋商務區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發展的作用,打破行政區劃約束,帶動東、西、南、北的長寧、青浦、閔行、嘉定等周邊地區的錯位聯動、協同發展,推動上海郊區新城建設,最佳化上海城市形態的空間結構。周邊地區以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地區的發展為契機,充分利用先進制造業現有發展基礎,發展相關生產性服務業,與虹橋商務區錯位聯動、相互支撐、共同發展,把虹橋商務區建設成為功能完備、和諧活力的上海西部新中心。
——虹橋商務區向東輻射到長寧、普陀部分地區,以虹橋國際機場東片區現有的機場行政辦公區、倉儲物流用地等的重新規劃布局為依託,充分利用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古北等地高端商務資源優勢,帶動虹橋臨空經濟園區和虹橋涉外貿易中心,實現長寧、普陀與虹橋商務區的東西聯動發展。
——虹橋商務區向南輻射到閔行、松江部分地區,以位於閔行華漕地區發展國際教育、國際醫學中心和專業交易市場等功能為依託,輻射帶動閔行七寶、莘莊,松江九亭、泗涇、佘山,松江新城等地發展,發展生態商務區、業務型總部,提升綜合服務功能。
——虹橋商務區向西輻射到青浦部分地區,以青浦徐涇地區發展會議、展覽、總部經濟、商貿、賓館酒店、高端居住等功能為依託,輻射帶動青浦趙巷、華新、重固、青浦新城等地發展,引導商業集聚,吸引跨區域消費人群。
——虹橋商務區向北輻射到嘉定部分地區,以嘉定江橋地區發展航空物流、交通配套服務、信息服務外包、文化創意、設計研發等服務業為依託,引導專業化企業總部集聚,適當配建大型居住區,引入商業休閒、餐飲娛樂、體育運動等生活性服務業功能配套,輻射帶動嘉定的安亭、南翔和嘉定新城等地的發展,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努力改變城鄉兩元結構。以虹橋商務區建設為契機,最佳化區域規劃和空間布局,促進土地再開發和建築再利用,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突破行政區劃束縛,統籌城鄉區域規劃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建立健全以商促農,以城帶鎮的長效機制,積極建設郊區城鎮和大型居住社區的軌道交通、公交站點、路網等基礎設施,加大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公共資源供給的傾斜力度,迅速提高村鎮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讓城鄉居民共享城市化發展的成果。多舉措統籌城鄉發展,著力消除現有的城鄉兩元經濟、社會結構特別是破解人口兩元結構,基本實現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
(四)打造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智慧虹橋
加快制定信息化發展規劃。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視信息產業發展,抓住機遇,按照一流標準,提高信息通訊能力,推動信息化建設,制定虹橋商務區信息化發展規劃。在全市率先建成高速寬頻信息網路,成為移動互聯的網路區域,使用戶能夠快捷、方便、順暢地訪問網際網路。推廣穩定可靠的新技術,將虹橋商務區打造成為信息化新技術、新業務的先行地區和信息安全一流的可信城市區域。
加強基礎通信設施建設。堅持高標準和適度超前的原則,跟蹤國內信息化基礎建設最新進展,套用國內外最新技術成果,在區域內系統地進行管線、基站和綜合布線等基礎設施建設,奠定智慧型商務區的良好通信基礎,為虹橋商務區的總部經濟建設提供完善的基礎通信配套服務、優質的綜合通信及信息化套用服務,有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升企業運營效率與管理能力。
積極運用信息化新興技術。聚焦下一代通信網路、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積體電路和高端軟體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核心區內著力建設5A甲級智慧型樓宇,大力發展智慧型電網,利用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搭建商務區企業平台,促進電子商務發展。根據政府部門在城市格線化智慧型化管理方面的需求,建設高水平的政務管理平台。利用先進信息化手段,拓寬政府服務渠道,實現公共信息快速發布,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增強政府服務能力,改善公眾與政府間的雙向良性互動,提升公共資源為社會的服務質量。
(五)努力形成有效有序的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格局
推進拓展區內大型居住社區建設。發展面向虹橋商務區白領人士居住的“人才公寓”,在拓展區內布局適當數量的人才公寓和租賃型公寓,吸引和集聚人才。探索限價限交易、先租後售等模式,緩解結構性居住矛盾。積極解決產城融合問題,有效緩解交通壓力。
推動社會事業均衡健康發展。進一步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引進優質的中國小、學前教育資源,提供雙語等特色教育,繼續推進涉外教育,大力提升國際教育的辦學規模和水平。高水平建設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引進優質醫療資源,改善醫療設施條件。建設高端文化藝術設施,承辦各類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精品展示、演藝演出,推廣“大虹橋”文化品牌,打造具有國際水準、輻射上海西部、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的文化娛樂中心。加快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和管理,重點加強社區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顯著提高基層體育服務能力。
積極促進和諧社區建設。建立高效、統一、快速的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公共安全體制,提高快速反應和綜合調度能力,積極開展城市格線化管理試點,繼續實施城市管理和服務的“大聯動”機制,加強派出所等基層公共安全服務設施的規劃建設,推進警力下移,發展群防群治,提高社會治安整體防控水平。
搞好人口管理和服務。按照虹橋商務區人口規模控制目標和要求,運用經濟、行政、法律等有效手段,實施綜合調控,有效控制大量人口導入,分階段控制人口規模過快增長,緩解人口導入與公共服務之間的突出矛盾。
重視人才吸引和服務。充分發揮虹橋商務區產業結構升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對人口分布的引導和人力資源的配置功能,海納百川,吸引中高端商務人士集聚;鼓勵在虹橋商務區引進符合產業發展導向的優秀人才尤其是商務商貿、會議展覽、現代物流等方面的人才,並按有關規定,為引進人才辦理戶籍或《上海市居住證》,並提供醫療保障、子女就學等方面的優惠便利;建設滿足商務人群需求的酒店式公寓、人才公寓,使虹橋商務區成為高端人士的理想居所。通過高端商務人群、優秀人才的入駐,提高區域人口素質,最佳化人口布局。
完善社會保障與社會穩定工作體系。提高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投入營運、虹橋商務區開發建設吸納就業的能力,對轉移人員、征地勞動力、農村富餘勞動力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援助。
完善突發事件處理機制和社會風險防範機制。規範居民動拆遷工作,按照“四高”標準,建設好動遷配套商品房,穩妥解決各類信訪問題,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六)大力加強區域環境資源管理
建設低碳商務區。“十二五”期間,將虹橋商務區打造成上海首個低碳商務區,主要目標為:核心區內全部建築為國家標準一星級綠色建築,其中二星級綠色建築超過50%以上,三星級綠色建築6座以上;地標建築全年採暖、通風、空氣調節和照明的總能耗應減少65%;所有建築每平方米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現行節能標準值減少約10千克以上;大力發展低碳交通,優先發展公交系統,最佳化交通組織,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最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提供更多更好的運輸服務。
加強環境保護。虹橋商務區拓展區是承載中心城生態間隔保護功能的重要區域,處於中心城外環綠帶和市域環形綠帶之間,嘉定、青浦生態走廊和青浦、松江生態走廊的交匯處,是地區未來發展的重要環境基礎保障。該地區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今後商務區功能發展的重要保障。制定區域環境保護規劃,以提高區域環境質量為目標,以完善各類環境保護要素為切入點,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整治。
推進綠化建設。制定區域綠化、林業、公園發展整體規劃,實施更嚴格的保護措施,切實保護規劃內的綠帶、林地、古樹名木。鼓勵發展垂直綠化、屋頂綠化等多種形式的立體綠化。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從源頭抓起,在項目規劃設計時,就考慮立體綠化,對屋頂、車庫以及牆面進行綠化。按照計畫推進休閒綠地建設,發揮綠地的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建設由公共綠地、防護綠地、河流水域等形成的生態綠環,使之成為虹橋商務區生態品質的保障。完善綠地林地格線化建設,積極引進社會力量,提高綠地林地管理效率。
(七)全面提升城區建設和管理水平
堅持建管並舉,加強商務區規劃編制和實施,大力推進各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不斷提高城市建設管理水平。
搞好商務區專項規劃的編制。積極參與主功能區內東片區規劃修編工作,著力推進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和樓宇改擴建工程。啟動核心區南北片區建設規劃,有序推進拓展區內控詳規劃編制和實施,根據功能發展布局和需求,明確各類系統性、跨行政區的規劃控制要素落地。協調指導相關各行政區(閔行區、嘉定區、青浦區)做好拓展區開發建設工作,確保規劃有序實施,確保其功能業態與主功能區有效對接。
大力推進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核心區一期基本建設(含樓宇、地下空間、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配套等)。參與拓展區內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工作,統籌安排區域市政基礎設施布局,推進快速路系統、地面幹道系統,以及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等實施建設。“十二五”期間,重點建設核心區(一期)公共地下空間人行通道工程、主功能區綠地景觀二期工程、商務信息網路建設工程等20個基礎設施項目和功能性項目(詳見附屬檔案),預計總投資約100億元。
保障措施
(一)轉變政府職能。按照“強化、弱化、轉化”的要求,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不斷增強法制觀念,切實落實執法責任制,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範、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建設憂民所憂、樂民所樂的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通過加強信息公開、完善法制環境、制定相關政策、維護市場秩序等,創造良好的巨觀環境、體制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使政府、企業、市場互補互動,促進各類資源和市場要素的最佳化配置。通過創新社會管理體制與公共事業發展途徑,切實履行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二)創新管理體制。在嚴格依照《上海市虹橋商務區管理辦法》依法管理、按章辦事的基礎上,創新政府管理體制,加快轉變政府管理方式,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完善政府服務體系,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政府相關部門要在招商、審批、落地、社會配套和後續服務等環節,提前介入,實行全過程管理、全過程服務,簡化審批手續,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營造良好的親商服務環境,通過對企業後續服務能力的強化和提高,不斷增強對國內外企業總部的吸引力和集聚力。健全商務區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加大公共服務領域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政體制,積極運用財政政策促進商務區發展。
(三)完善協調機制。按照《上海市虹橋商務區管理辦法》,建立重大問題協調機制,由虹橋商務區管委會牽頭,相關區政府、市有關部門和管理單位共同參加,及時協調重大問題,明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責任;建立虹橋商務區管委會指導、協調相關區人民政府對虹橋商務區內的公共事務管理的協調機制,督促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稅務、工商、公安、道路、交通、勞動保障、文化、教育、衛生、市容綠化、城管執法、水務、民政、司法行政等方面的工作。組建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應急回響中心,負責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應急工作的常態管理、信息匯總、應急值守、綜合協調和指揮平台等職責,實現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各運營管理單位的“信息共享、應急聯動”。督促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各運營管理單位根據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特點制定應急預案,構建適應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功能的應急預案體系,營造和諧有序的運行環境。
(四)促進貿易便利化。結合《虹橋商務區產業發展重點支持目錄》,適時出台虹橋商務區《產業發展優惠政策》和《專項發展資金管理辦法》,發揮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內外企業總部和貿易性機構入駐發展,打造本市現代服務業的集聚地。幫助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服務業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使其及時得到確認,並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建立與有關部門的商務聯繫工作機制,建設商務發展信息資料庫,跟蹤區域內重點企業經營發展情況,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營造良好商務環境,提高虹橋商務區的開放度,便利度,做好公共服務平台和公共信息網路建設,健全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
(五)加速人才開發。根據虹橋商務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大力實施人才引進戰略。重點圍繞開發建設需要,凝聚力量、強化服務,突破傳統體制壁壘,形成全方位多功能的人才服務平台體系、高效產出的人才培養體系、活力激發的選人用人機制和良好的人才生態環境,培養造就一支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區功能定位相適應、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門類齊全的專業人才隊伍,加快構築人才新高地,逐步形成在不同領域中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人才群體,使人才成為虹橋商務區重要的競爭優勢。
附屬檔案
“十二五”期間虹橋商務區政府投資項目計畫表
編號 | 項目名稱 | 建設內容 |
1 | 核心區(一期)地下空間公共人行通道工程 | 建設公共地下空間聯通系統 |
2 | 核心區(一期)空中廊道公共段工程 | 建設約1.5公里長的商務區核心區一期空中廊道公共段 |
3 | 核心區(一期)能源管廊工程 | 建設約4公里長的能源管溝 |
4 | 核心區儲備地塊余土外運 | 使擬出讓地塊達到淨地出讓條件 |
5 | 博世變電站建設相關工程 | 根據規劃實施地下結構,補貼土建費用差價 |
6 | 主功能區綠地景觀二期工程 | 建設主功能區內約75公頃公共綠地,包括雲霞、天麓、華翔、迎賓(暫定名)四個大型主題公園 |
7 | 主功能區外圍綠帶景觀綠化工程 | 環主功能區外圍建設22公頃綠地,規劃範圍北至北翟路,南至滬青平公路,西至嘉閔高架,東至七莘路 |
8 | 主功能區新建路網及其地下管線工程 | 建設主功能區範圍內規劃SN7路、迎賓三路輔道,以及錫虹路、舟虹路跨北橫涇橋樑工程等 |
9 | 核心區南北片區能源管廊工程 | 建設約8公里長的能源管溝 |
10 | 核心區南北片區地下通道 | 建設公共地下空間聯通系統 |
11 | 核心區濱河景觀及區域燈光亮化工程 | 商務區北橫涇濱河景觀綠化(約12公頃),以及核心區內道路、綠地和建築物的景觀燈光 |
12 | 主功能區環衛設施工程 | 按環衛專業規劃要求建設小壓站等 |
13 | 公共停車場建設工程 | 建設若干個社會停車庫 |
14 | 南北片區的二座變電站相關工程 | 根據規劃實施地下結構,補貼土建費用差價 |
15 | 中軸線西延伸段雙向地下通道 | 建設兩條含人行、新交通系統的地下通道,建立國家會展中心與虹橋商務區核心區、交通樞紐之間的快捷低碳交通系統,包含交通裝置購置 |
16 | 商務區空中廊道西延伸段項目 | 建設連線國家會展中心的空中廊道,完善空中廊道功能 |
17 | 水環境改善及水資源節約利用工程 | 建設核心區範圍內河道的水環境治理工程,建立區域雨水或中水回用系統 |
18 | 信息網路建設工程 | 信息基礎設施及配套項目建設 |
19 | 核心區低碳交通基礎設施工程 | 建設商務區低碳交通基礎設施 |
20 | 南北片區與核心區一期連線通道 | 建設相關區域之間的地下空間聯通系統 |
註:編號1-5項及第6項中的迎賓綠地項目為2012年虹橋商務區重點推進建設的基礎設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