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烽燧,中國古代用於遠距離軍情報警的設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城烽燧
- 用途:遠距離軍情報警
長城烽燧,中國古代用於遠距離軍情報警的設施。
長城烽燧,中國古代用於遠距離軍情報警的設施。由一系列烽火台、關、亭障、屯戍城等構成。在峰頂、高岡或易於相互瞭望之處,每隔一定距離(一般5千米左右)築一土堡或高台為烽火台。敵寇白晝來犯時舉蓬、表(用不同顏色的布做成的信號旗...
齊長城烽燧 齊長城考察中共發現烽燧遺址13處,多數建在長城上的山峰頂和高崗上,還有的築在長城外側500米左右丘阜上,也有設在長城內側的。楊家山烽燧 位於長清與肥城邊界海拔293米的楊家山頂,石砌,殘牆高1米。萬南烽燧 位於長清長城...
烽火台是白天點狼糞,晚上燃柴草,白天燒狼糞用煙比較明顯,晚上燒柴草靠火光報警。警戒方式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居延烽燧遺址發掘中獲得的《塞上蓬火品約》,把漢代建武初年長城的蓬火制度記錄得相當清楚,該漢簡講當時的蓬火品約由都尉...
玉門關及長城烽燧遺址(包括大方盤、小方盤):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代。位於敦煌市西北90公里的戈壁灘上。包括三部分:玉門關遺址,又名小方盤城,是西漢玉門都尉治所遺址,關城周垣尚在,方形,夯土修築,現存關城城牆南北長...
安西漢長城沿線的烽燧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長城和烽燧建築在同一個直線上,長城往往在烽燧北側繞半圈而過向前延伸。長城走向的轉折處之多以烽燧為標記。燧的平面多為四方形,主體建築為一個高起的望樓,望樓的外形是一個四方形的土台...
中國漢代長城關隘及障塞烽燧(烽火台)遺址。 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北境。基本知識 烽火台又稱烽燧,俗稱烽堠、煙墩。因燒煙常用狼糞,也名狼煙臺,古時用於點燃煙火傳遞重要訊息,系古代重要軍事防禦設施,遇有敵情發生,則白天施煙,夜間點火...
玉門關及長城烽燧 玉門關及長城烽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玉門關及長城烽燧,位於位於甘肅省敦煌市,所處的時代為漢。經國務院批准,於1988年1月13日被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是漢王朝修建的、比明長城還要長的“外長城”。它是一條以壕溝或利用自然地形作屏障,由烽燧、古堡、亭障等組成防禦工事的“外長城”,在漢代書簡中被稱為“塞”。漢長城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則用沙子和石子。或鑿石壘牆,或取土夯築;...
昌吉州境內烽燧群早在漢武帝時期就開始修建,之後歷朝歷代的君主們,都為確保西北地區的安全,組織大量的人力不斷修築長城和烽燧。2008~2009年,國務院組織實施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及長城資源調查工作。2013年5月,由26處烽燧及驛站組成的...
烽燧 長城沿政線設有烽燧和障城。烽燧 共發現 6 處,大青山前 3 處,烏拉山山前 3 處。蘆房溝烽燧 位於土右旗美岱召鎮上協力氣村東北 1 公里的大青山南城高地上,平面呈方形,邊長 6 米,殘高 1.7 米,粘土夯築,夯層厚 ...
根據歷史文獻、出土漢簡和實地考察可知,烽燧數量眾多且一直延伸到長城以外很遠的地方。按烽燧配置的位置和功能,可以分為四組:設在大漠深處的烽火台是發出警訊的最前線,沿長城兩側設定的烽火台向沿線傳遞情報,由長城通往京師的系列烽火...
歷經2200多年的風吹日曬、雨雪沖刷,長城石塊原來所用的青色、半黃色石料,現 在表面已蒙上了一層黑色、棕黑色的氧化物。站在高處,依然可見這段秦長城順山勢上下。在城牆內側,每隔1000米設一座烽火台。固陽段內共有烽火台4座,也都...
烽火,古代邊防軍事通訊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國家戰事的出現。古代在邊境建造的烽火台,通常台上放置乾柴,遇有敵情時則燃火以報警——通過山峰之間的烽火迅速傳達訊息;古有周幽王為褒姒一笑,博烽火戲諸侯而失信於天下,導致周朝...
漢代烽燧線通化縣段及古城堡 漢代烽燧線通化縣段及古城堡是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2020年11月24日,漢代烽燧線通化縣段及古城堡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名單。
唐代脫西克烽燧 唐代脫西克烽燧是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24日,唐代脫西克烽燧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名單。
長城旁邊有121×121米的列障,列障四周有壕,有板築牆、門闕。長城烽燧下有一口石砌古井。從整體布局可看出這些附設物與長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是軍事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河驛 新河澤本身就是長城附設的列障,現遺址尚存...
烽燧 張維華先生在其《中國長城建置考(上編)》論述“漢邊塞”時曾說:“今之登居庸關八達嶺者,視此地長城建築之完固,認為古代各地之長城皆然,實不如此。”要查清秦始皇長城的西端首起及建置、形制,不能囿於傳統的視洮河沿岸長城...
新建的西段長城,自內蒙古額濟納旗的蘇古諾爾湖畔起,沿額濟納河,經甘肅金塔、敦煌至玉門關。玉門關以西經新疆羅布泊(鹽澤)湖畔至喀什,僅築有亭障和烽火台。中段長城,除利用和修繕原有的兩道秦長城外,由於漢武帝大舉征伐匈奴以後...
嘉峪關附近烽燧、墩台縱橫交錯,關城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關地勢天成,攻防兼備,與附近的長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又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文化遺產 嘉峪關關城 走進嘉峪關這座...
齊長城烽火台,坐落在青島市黃島區於家河村東北的海邊上。整個烽火台通體由灰色花崗岩石砌築。烽火台高22米,占地3571平方米,由寬、長各12米左右、高6米左右的“方形烽火台”,和由寬大石階長達48米的“烽火台通道”,及其兩側各厚...
哈密境內烽燧遺址是古代的報警系統,與長城並存,組成一個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但也有獨立存在發揮預警防禦作用的,它們與絲綢之路中道與北道走向一致,起到了護衛絲路暢通的重要作用。截至2022年12月,新疆哈密市累計發現古代烽燧106座,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