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背景介紹,制度設定,優點介紹,缺點介紹,反對意見,相關資料,
背景介紹
從2008年1月1日起,中國開始實行小長假制度,2012年前後,公眾對國務院辦公廳有關部分節假日的安排,往往持批評態度,主要原因之一是雙休日調休無章可循,忽而出現一個月內休息和工作被分解為8段,忽而出現連休3天后連續工作8天的情況。
根據2013年法定假日的安排,元旦假期後要連上8天才能雙休,春節假期後又要連上7天班,清明過後連上6天,連上7天班才能過“五一”,連上7天班才能過端午,中秋3天假期後,要連著上6天班,中間9月28日休息1天,然後再上2天班才能迎來國慶。由於不斷調休,改變了公眾正常的作息時間,意見自然就比較多。
制度設定
根據蔡繼明對2013年之前30年的統計,元旦、清明、端午、中秋四個節日中,平均每年有超過2個是周一,這自然能和周末靠在一起,形成長周末。如果把五一節改成五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又湊成一個長周末。這樣算下來,一年下來會有超過3個長周末。
優點介紹
缺點介紹
長周末制度雖然避免了小長假制度在部分節假日的安排中出現一個月內休息和工作被分解為8段,但是,忽而出現連休3天后連續工作8天的情況。這樣不利於身心健康,同時也會降低工作效率。
反對意見
眾所周知,節日之為節日,一個重要特徵就在於,它具有日期上的特殊固定性、不可更改性。若節日日期也能隨意被挪動、動輒前提或推遲,那也就不成其為節日了。比如,中秋節若被提前或推後到八月十四或八月十六放假過節,一個沒有了十五圓月的中秋,還能算中秋嗎?要知道,節日尤其是民族傳統節日,並不止是一個簡單的休假日,更是一個具有特殊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的紀念日,是不可能離開特定日期而存在的。因此,即便初衷良好,也不得不說,所謂的“長周末制度”,並不靠譜。
其實,即使拋開節日特殊性不論,僅就休假本身來看,“長周末”的不靠譜還體現在,這一僅囿於“休假時間”和“日期拼湊”的建議,實際上也與目前國民真實的休假狀況和現實需要,存在明顯出入。
《人民日報》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在全年52個周末104天雙休中,全部能休的人僅占22.6%;除了公共假期,61.6%的人表示無法享受帶薪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