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安排
節日
| 放假時間
| 調休上班日期
| 放假天數
|
---|
元旦
| 2014年
| 1月1日~3日
| 1月5日(周六)、1月6日(周日)
| 3天
|
春節
| 2月9日~15日
| 2月16日(周六)、2月17日(周日)
| 7天
|
| 4月4日~6日
| 4月7日(周日)
| 3天
|
| 4月29日~5月1日
| 4月27日(周六)、4月28日(周日)
| 3天
|
| 6月10日~12日
| 6月8日(周六)、6月9日(周日)
| 3天
|
| 9月19日~21日
| 9月22日(周日)
| 3天
|
| 10月1日~7日
| 9月29日(周日)、10月12日(周六)
| 7天
|
假期現象
旅遊產品新花樣
旅行社將開拓客源市場。多家旅行社負責人表示,以往對短線游不太重視,沒有制定完善的線路,缺少行銷手段,這些都要加強,他們將總結首個小長假的經驗教訓,抓住小長假商機,做好短線游市場。
儘管短途旅遊市場一派紅火景象,但是在
旅遊線路上,一些遊客覺得沒有實現多大創新。“很多旅行社都沒有開發有特色的清明節旅遊線路,基本上還是以傳統旅遊景點為主,以前都去過。”市民朱先生
不無遺憾地說。
“放假只是為人們了解和體驗傳統節日提供了一個條件,相應的傳統節日的旅遊產品供給,亟須加強。”社會學者
梁勇說。
商場促銷活動多
省會各大家電賣場紛紛以這個小長假為關注點,促銷力度驟然升溫,在這3天當中,重裝開業、體驗家電綜合大賣場、家電價格直抵底線等活動紛紛亮相,上演了清明節小黃金周促銷熱潮。
新百廣場家電城3天銷售突破3000萬元,創下省內當日單店銷售記錄。
2008年4月4日至6日,北國商城銷售額高出去年五一前三天。企劃部的張玉說,清明節作為全年第一個消費高峰,如果進一步從消費意識上培養與帶動,銷售收入有望超越五一
黃金周。而東購、
建華商場及
保龍倉、
天客隆等超市,也沾了小長假的光,銷售收入比平時增加不少。
假期新發展
傳統節日期間出遊數量都在持續增長。
隨著遊客越來越注重這些傳統節日,旅行社也開始重視並設計出一些更體現傳統文化、
傳統習俗的旅遊產品。
如中秋節前後,雲南有的旅行社在昆明
鳳凰山舉辦“金秋攬月”等觀星活動;端午節有
賽龍舟的習俗,一些旅行社就推出“乘龍舟、賞夜景”等旅遊產品,一些地方還特意舉辦龍舟大賽,以吸引更多遊客。
很多旅遊業內人士都期望將傳統節日旅遊市場做得更好,而除了開發更體現文化傳統的旅遊產品外,缺乏相應的假期成為傳統節日旅遊發展的瓶頸。節假日調整後,這一瓶頸被打破,具有文化內涵的傳統節日可能帶來更多的旅遊小旺季。
旅遊轉型
小長假帶動新旅遊方式小長假帶動觀光型旅遊向休閒度假型旅遊轉變隨著私家車數量的迅速增長,人們也越來越追求個性化的旅遊,追求自由自在的旅行享受。
雲南、廣西、海南等地旅遊業都在從觀光型向休閒度假等多元化轉變,度假村、
農家樂、
自駕游、
探險游逐年升溫。“小長假”滿足了民眾的這種需求。
朱伯威認為,遊客在選擇上更願意將多點觀光型旅遊轉為單點的休閒度假型旅遊。中國國內的旅行社早已經注意到這種自我空間以及旅途自主的需求,旅行社的休閒度假產品也更加豐富,並紛紛推出半自助游系列產品。
在以
熱帶雨林風光著稱的
西雙版納,當地政府正在進行
野象谷、
傣王宮遺址、避寒山莊、貝葉文化館及民族食品街等改造、建設工程。雲南省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旅遊局局長盧
江泉表示,僅靠傳統的觀光旅遊和長假經濟顯然已經不能適應旅遊業的發展,觀光游必須向旅遊、休閒、度假、體驗為一體的多元化旅遊轉變,而節假日調整給旅遊部門和遊客都創造了更多的機會。
假日功能
要增強節假日的社會功能。傳統節日裡,“粽子節”、“月餅節”的痕跡還比較明顯,單一化跡象還很濃厚。傳承傳統文化和增強社會功能上,也未達到“理想效果”。
初步的實踐證明,並不是有了“時間”或“法定的身份”就一定能實現既定目標,尚需增添公民的“節假日意識”,領悟節假日的文化內涵。
專家觀點
在一些民俗專家看來,傳統節日回歸是弘揚傳統節俗、彰顯民族文化魅力的契機,而在旅遊業者看來,這給旅遊帶來更多的文化內涵和持久的發展力。作為千年傳統文化習俗的載體,春節、清明、端午、
中秋等節日,對中國人仍然具有無窮的魅力。
大眾心理
生活工作壓力大,人總需要幾天放鬆、休閒的時間。調查顯示,大多數人一年之中有一次出遠門或時間較長的假期就足夠了,比如昆明的遊客一年最多去一次泰國,而兩個長假和今後逐步規範的帶薪年休假將滿足出遠門的需求。更多的時候,人們需要類似周末的“小長假”,在緊張的生活節奏中緩解壓力,調整狀態。
“‘黃金周’加‘小長假’的組合,對於擴大內需、豐富旅遊產品等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不過,在滬全國政協委員
王向朝更傾向於取消 “小長假”,恢復正常的節假日放假制度。
他認為,“小長假”的出現,頻頻打破正常的“做五休二”工作習慣,客觀上擾亂了正常情況下人們已經形成的
人體生物鐘,連續休息三天也不見得一定讓人緩過勁來。如此一來,初衷為改善勞動者休息質量的“小長假”,反而給人們身心健康帶來一些不易察覺的不利影響,“假期綜合症”因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
取消人為地強制調整休息日組成所謂的“小長假”,更有利於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更靈活地根據實際需要,自行調整和安排休假(特別是帶薪年休假制度),有利於錯峰出行,減少“旅遊潮汐”情況的出現。
“
法定節假日與靠近的周末若不相連,相隔在一到兩天之間,若取消強制調休,按正常情況放假,對有出行等需求的職工就可以加上一兩天的帶薪年休假,連成一個四五天的較長假期組合,自己安排旅遊、休息等,客觀上可以讓‘小長假’更長。 ”
王向朝表示。
近日,全國假日辦徵集
法定節假日放假安排意見的調查正式結束,受假日辦委託,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對調查數據的分析整理工作已經開始。該中心特約研究員
劉思敏在新華網、搜悅等媒體公開表示,針對民眾反映的長假不調休的問題是可能實現的,但調整黃金周的可能性不大。
劉思敏表示,我國11個全民放假節日中,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等均是1天假期,通過調借雙休日才形成3天小長假的,從拉動消費來講,3天假和2天周末差別不大,從遊客出遊意願和旅遊行程計畫來說,只有7天長假才能帶來和周末不一樣的質的變化。
因此,在保證全年總放假天數不變的前提下,不再對小長假
調休,而改為正常休假,從民意或經濟需求上都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