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經與鑼鼓譜

戲曲藝人學習打擊樂,大多採用口傳心承。樂手須先念會、背熟“經訣”和掌握其板眼節奏,然後再練習演奏。有“不會背,打不對;會念經,容易通”的諺語。然而,作為口頭誦念的鑼鼓經,畢竟很難達到完備和統一的程度,而且不容易保存和流傳。把鑼鼓經的各種套數中所包含的音響節奏、組合結構,較為全面地準確地反映出來,就需要以分行聯合總譜形式記錄。這種記錄的譜式就叫鑼鼓譜。很好

戲曲打擊樂器鑼鼓譜式。鑼鼓經簡稱鑼經。是將打擊樂中各種鑼鼓點子的音響以口頭模仿誦念,如僧侶誦唪禪經,故借喻為鑼鼓經。在一般觀念上,它又是“鑼鼓點子”或“鑼鼓譜”的同義詞。
現行的鑼鼓譜大致有 3種類型:①以漢字書寫的鑼鼓經譜;②以拉丁字母為音符的鑼鼓簡譜;③分行式打擊樂總譜。
第1種類型,屬於舊式的直行書寫形式,它是把鑼鼓經用相應的漢字記錄成譜。這種譜式所用的代音字較為繁雜,念法上各劇種也不夠統一。早年的戲曲樂譜和民間器樂譜,常因襲沿用此種樂譜。
第2種類型屬於簡譜形式,它是以鑼鼓經為基礎,選用拉丁字母作為音響符號,代替了原用的漢字,並在用字和讀音上做了必要的精簡和統一,使之規範化。這種譜式書寫簡捷,眉目清楚,與通用的音樂簡譜節拍、時值協調一致。
以上兩種類型的鑼鼓譜,都屬於單行式的文字譜。嚴格說來,用單行譜式記錄多種器樂的組合,都有其不足之處。
第 3種類型系分行式總譜,採用代音字或是符號式,它不僅能分別表明各個樂器演奏的實際時值,而且各種音響的組合,也一目了然,並將鼓板與鑼、鈸的關係清楚地標明出來,是比較科學的記譜方式。
熟悉鑼鼓經(譜)對於文場樂手和演員說來,也很重要。文場樂手必須掌握鑼鼓點子與曲調、板式的關係,演奏時銜接才能嚴緊、默契;演員嫻熟鑼鼓經,能增強表演和唱念上的節奏感和準確度。雖然不要求他們掌握演奏技術,但能諳知,對表演確有很大裨益。 鑼鼓譜式三種
鑼鼓經與鑼鼓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