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洲圍鼓

南洲圍鼓

南洲圍鼓是一種傳統鑼鼓器樂。始發於晚清,是由湖北漢劇經澧縣荊河劇團傳入,其鑼鼓樂譜亦是由漢劇中的鑼鼓經演變而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洲圍鼓
  • 類別:傳統鑼鼓器樂
  • 始發於:晚清
  • 傳入:湖北漢劇經澧縣荊河劇團
簡介,曲譜,

簡介

由於京劇是由“徽班”與“漢劇”融合而成,因此“南洲圍鼓”具有北方韻律。“南洲圍鼓”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創新,形成了獨立的具有南縣本地特色的鑼鼓器樂。由於當時南洲鎮屬華容縣轄地,故又稱之為“華容圍鼓”。“南洲圍鼓”鼓點激越,節奏明快,起伏有致,張弛有度,鑼、鈸以不同的聲調交融其中,和諧動聽,有強烈的藝術震撼力。“南洲圍鼓”原有正譜八個,後有續譜八個,鬧台子一組,續譜又稱“水譜子”,鬧台子又稱“十二錘”。後人在這些樂譜之外,又發展補充了許多樂譜。“南洲圍鼓”在演出時常配有其他樂器,如嗩吶、竹笛、二胡等。八個正譜的樂譜名稱分別為:“壘壘金”、“堆羅漢”、“麼二三”、“工尺上”、“紅繡鞋”、“豐老大”、“圈不著”、“撲燈蛾”。現將“南洲圍鼓”正譜中的“壘壘金”、“堆羅漢”,續譜中的“上天梯“的音譜錄出,並略加說明。
南洲圍鼓

曲譜

(1)正譜 “壘壘金”  光卜楞咚光,澤!(拉引:做右手持鼓棒抬起的動作) 光卜澤卜光,以浪以浪澤卜澤卜光,以浪以浪澤卜澤卜光,撲,光卜澤卜光,以浪以浪澤卜澤卜光,撲,光,澤卜澤卜光,澤卜澤卜光,以浪以浪澤卜澤卜光,撲,光卜楞光卜楞光,浪浪以浪以,光卜澤卜光卜澤卜光。
(2)正譜 “堆羅漢”  光卜楞咚光,澤!(拉引:做右手或雙手持棒在鼓的上方畫圈的動作) 澤浪澤卜澤卜光令光,澤浪澤卜澤卜光令澤,光澤卜光,澤浪澤卜澤卜光令光,澤浪澤卜澤卜光令澤,光澤卜光,澤卜澤卜光,澤卜澤卜光,浪浪以浪以,光卜澤卜光卜澤卜光。
(3)水譜子 “上天梯”  光卜楞咚光,澤!(拉引:做雙手持棒抬手的動作) 光令光,依光光,光光依光澤卜澤卜光,卜卜卜卜以卜卜,光光依光澤卜澤卜光,卜卜卜卜以卜卜,光光依光澤卜澤卜光,卜兒卜,光澤卜光,卜兒卜,光澤卜光令各達,光令各達,依光澤卜澤卜光,澤卜澤卜光,澤卜澤卜光,浪浪以浪以,光卜澤卜光卜澤卜光。
“南洲鑼鼓”共有樂器四種,由五人分掌,另有一個背鼓的,一個挑鑼的,共七人。“南洲圍鼓”節奏感強,譜與譜之間有一段銜接鑼鼓,稱為“游鼓子”,意思是指“隨意游過”,不受譜限。司鼓又稱為“掌千子”,司鼓的人是鑼鼓隊的總指揮,打完一個樂譜再打下一個樂譜要看司鼓人的動作。每個樂譜開頭都有一個程式化動作,表示一個樂譜的開始。司鼓的人雙手各持一鼓棒,在整個擊鼓過程中,邊打邊舞,情緒飽滿酣暢,動作優美瀟灑。站在一旁邊聽邊看,使人周身熱血沸騰,頓生昂揚之氣。鈸分頭鈸、二鈸,由二人分持,打擊時彼此相互錯開,有所謂“頭鈸一塊板,二鈸跟著趕”的說法,其聲調鏗鏘有力。鑼的聲音洪亮,司鑼的人右手持鑼槌,見樂譜中有“浪”字和“光”字的地方便擊打。左手則放在鑼的背面,不定時的反覆按捫,通過一松一捫,發出不同的聲音,並巧妙地融匯入整個器樂聲中,聽來和諧悅耳。鑼的對徑大約一米,鑼的銅質要求純正,據說湖南以常德,外地以浙江的“蘇鑼”為最好。 小“點鑼”在與戲曲配合時尤其不可缺少。“南洲圍鼓”場面熱鬧,能夠廣泛適用於婚喪喜事及各種大型慶典活動。“南洲圍鼓”融南北鑼鼓器樂的風格於一體,內容豐富,獨自成家,成為了鑼鼓器樂中的知名樂種。過去,南縣九都山漢劇瑞雲班以及後來的圍鼓班“福生堂”、“百吟堂”、“永勝堂”,由塗段孟三姓統一管理。老藝人塗永樟、段修敬、孟祝清、吳碧雲、李仁壽、陳連馳、羅正球等都為“南洲鑼鼓”的繼承與發展作出了貢獻。現在,“南洲鑼鼓”在南縣南洲鎮小荷堰、火箭、黃家、黑樹山以及浪拔湖太陽山的部分地區還有流傳。其傳人有段德仁、張美華、饒克凡、孟德光、塗光泉、練海棠等。但年輕人不願學,已瀕臨滅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