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塊根倒圓錐形。莖高26-100厘米,無毛,只在上部疏被短柔毛,
中部以上密生葉(間或葉較疏生),不分枝或分枝。莖下部在開花時枯萎,中部葉有短柄;葉片形狀似伏毛鐵棒錘,寬卵形,長3.4-5.5厘米,寬4.5-5.5厘米,小裂片線形,寬1-2.2毫米,兩面無毛;
葉柄長約4-5毫米。
頂生
總狀花序長約為莖長度的1/4-1/5,有8-35朵花;軸和花梗密被伸展的黃色短柔毛;下部苞片葉狀,或三裂,上部苞片線形;
花梗短而粗,長2-6毫米;小苞片生花梗上部,披針狀線形,長4-5毫米,疏被短柔毛;萼片黃色,常帶綠色,有時藍色,外面被近伸展的短柔毛,上萼片船狀鐮刀形或鐮刀形,具爪,下緣長1.6-2厘米,弧狀彎曲,外緣斜,側萼片圓倒卵形,長1.2-1.6厘米,下萼片斜長圓形;
花瓣無毛或有疏毛,瓣片長約8毫米,唇長1.5-4毫米,距長不到1毫米,向後彎曲;花絲全緣,無毛或疏被短毛;心皮5,無毛或子房被伸展的短柔毛。
蓇葖長1.1-1.4厘米;
種子倒卵狀三稜形,長約3毫米,光滑,沿棱具不明顯的狹翅。7-9月開花。
近種區別
鐵棒錘與
伏毛鐵棒錘近緣,區別點在於花序的毛開展,上萼片比較窄,常呈鐮刀形。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西藏、雲南西北部、四川西部、青海、甘肅南部、陝西南部及河南西部。生海拔2800-4500米山地草坡或林邊。模式標本采自甘肅。
生長習性
鐵棒錘適生高山
草甸、山坡石隙及灌木林緣。這些地區大部分為高海拔,冷涼的二陰山區,年降雨量大都在400毫米以上、年均溫0-5℃、日照在1800-2800小時。
野生鐵棒錘生長地區土壤含有豐富的腐殖質,
疏鬆肥沃,排水良好。一般是壤土、沙壤土、黑鈣土。以中性黑鈣土生長最好。因此在人工栽培時應該選擇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砂壤土或黑鈣土進行栽培。在甘肅產區,選擇在疏鬆肥沃的黑鈣土栽植,
鐵棒錘的適應性較強,易引種栽培。但是在低於適合生長的海拔時一般不宜生長。乾旱時塊根的生長發育緩慢。在較高
溫度下幾乎不能生長,鐵棒錘耐旱、喜涼、怕積水。
繁殖方法
秋播宜在10月初進行。選擇乾淨、飽滿、色亮的當年產種子做生產用種,在已整理好的田塊上,用釘齒耙拉1厘米深的小溝,將種子撒入耱平即可。為確保撒播均勻,按1份種子、3份過篩的細土混合,前後左右撒3遍,做到不露撒、不留死角。播種量為90千克/公頃左右。
栽培技術
鎮壓:11月初,即晝消夜凍的季節,無論有無灌溉條件均應進行冬前鎮壓。鎮壓要選擇在晴朗的下午進行,方法是用重75千克左右的石頭碾子將地塊細細碾壓一遍,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
除草:翌年出苗後,於5月下旬進行第1次手工除草。以後中耕要勤,一般每月2次。如遇雨,要及時中耕破除板結。
間苗定苗:當苗高3厘米左右即可間苗,除去過密、生長瘦弱的幼苗。結合間苗要及時補苗,確保苗全。當苗高5厘米左右時,按株距15厘米、行距20厘米定苗,保苗33萬株/公頃左右。
病蟲防治
根腐病:保持田面平整,遇雨及時排除積水,並經常中耕除草,保持土壤通透性良好,以減少發病機會。發病初期可用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5%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灌根防治。
主要價值
【
藏藥】雪上一支蒿:塊根治跌打損傷,風濕《滇省志》。
榜那:根用於龍病,寒病,黃水病,麻風,癲狂等症《部藏標》。
曼欽:根和幼苗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跌打損傷,流行性感冒,瘟病時疫,毒熱癰癤腫毒《藏本草》。
榜阿那保:根治疫癘,蟲病,黃水,麻風,癲狂等症《中國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