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山報告》於1967年, 戴爾出版社(dial press)出版的,據稱是被泄露的絕密政府報告。書中最具爭議的內容是:世界和平雖然不錯,但是戰爭體系是全球穩定的一個非常重要而且不可替代的部分。這是一個惡作劇?諷刺小說?或者竟然是真實的?三十多年過去了,對這份報告的真實 性仍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基本介紹
- 書名:《鐵山報告》
- 出版社:戴爾出版社(dial press)
- 出版時間:1967年
簡介,輿論,傳播,封殺,經典,證實,
簡介
《鐵山報告》書中聲稱,1963年,政府委託了一些學者並成立 “課題組”,在一個名為“鐵山”的地下核掩體中工作了兩年半,於1966年9月完成了該報告。“課題組”其中的一個成員泄漏了政府嚴禁公開和傳播的秘密報告。
該課題組的研究目標是:當世界出現了“永久和平”這種情況,美國政府該如何應對?這個“官方”報告的原文提到:“毫不誇張地說,世界和平將導致世界上所有國家的社會結構發生翻天覆地的革命性變化。全面裁軍,這是和平最顯而易見的後果。僅以裁軍對經濟的影響為例,它改變全球的生產和分配模式之巨大程度,將使得過去五十年來的變化看上去都是微不足道的。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的變化也同樣深遠。當政和在野的有識之士都越來越認識到,世界根本沒有為這種變化做好準備。這種憂慮促成了這項對世界和平可能性的研究。”
輿論
該報告發表於冷戰時期,恰好是血腥的種族衝突此起彼伏和成堆的屍體從越南運回美國的時候。政府真的在推廣一種戰爭文化嗎?人們在到處談論這這個“報告”。不少人認為這份報告是真實的。著名經濟學家John Kenneth Galbraith 在 《華盛頓郵報》上用筆名Herschell Mclandress寫的書評也佐證了這種觀點,他提到:“我以我個人信譽來證明這個檔案的真實性,同時也認為這個結論是正確的。我有所保留的只是將它公布給普通公眾是否明智。”儘管還是有許多人,包括大多數書評家,認為這只是一個諷刺小說而已。當人們問及美國大使館對此報告的看法時,大使們矢口否認這是來自官方的報告。而且很顯然,詹森總統也無法肯定他的前任甘迺迪總統沒有下令開展這個報告。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總統得知這個報告時大發雷霆,並責令“永遠封鎖”該報告。但如果是一個惡作劇,誰是幕後操縱者呢? Leonard Lewin被懷疑是嫌疑人之一,他為報告寫 了介紹,而且此前剛完成了一部政治諷刺小說。另一個可能的作者是John Kenneth Galbraith,因為他《華盛頓郵報》和《芝加哥論壇》上用化名寫了書評。但為什麼他用化名,而不是真實姓名?雖然許多人懷疑該報告的真實性,但是沒有人能有任何證據來證明他們的判斷。
傳播
截止1972年, 該書已被譯成15種語言。同年,Lewin 在3月19日的《紐約時 報》書評欄目中承認這個報告只是個惡作劇而已。這個惡作劇創意來源於諷刺雜誌《Monocle》的發行人Victor Navasky。而就職於《Monocle》的Richard Lingeman 和Marvin Kitman曾經協助過Lewin的工 作。1966年,Navasky在《紐約時報》讀到一篇文章,該文將股市低迷歸咎於“和平恐慌”。1972年,他說為什麼五角大樓檔案和其他一些涉及越戰的檔案,“讀起來象鐵山報告的拙劣仿製品而不是鐵山報告模仿這些檔案”。惡作劇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他說:“我只是想以一種激進的方式引起人們對戰爭與和平的問題的關注。人們必須接受戰爭系統的荒謬本質,儘管這很可悲,但這是個必須接受的事實。本書用來譏諷智囊團們已絞盡腦汁地追求表面的嚴謹和看似合理的結果。運氣好的話,或許還可以使公眾對‘和平計畫’的理解突破慣常的庸俗的界限。”簡而言之,“世界和平”的美好願望,是像人們都期待選美皇后遊行一樣的好事,但是需要事前精心的討論,把“希望”變成行動方案,還需要小心翼翼得把經濟、政治、社會等因素調整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1980年,該書不再印刷。曾經的爭論似乎被遺忘。
世界的和平也並未到來。到了90年代,Lewin發現右翼民兵組織在散發該書的盜版給自己的成員,並宣稱這個報告是真實的。他在1972年的關於“惡作劇”的陳述,似乎被右翼美國徹底忽視了。Lewin控告這個版本侵權,但是這個右翼民兵組織反駁,這是一個從公眾域獲得的正式檔案。這意味著,這是一個官方檔案,Lewin的署名只是官方詭計的一部分。簡而言之,他們爭辯的焦點是:這個版本是真實的,但是一經泄露,政府就否認,並說這是一個惡作劇,並讓Lewin承認他就是這個惡作劇的始作蛹者。
封殺
法院最終做出了對Lewin有利的判決,Lewin得以收回所有的書。但是在1993年, 這本書在有爭議性的電影《甘迺迪》最具震撼力的一幕中出現了。這一幕“解釋”了為什麼軍事產業複合體想殺死甘迺迪。 這個陰謀是如何發生的?因為Col.Fletcher Prouty相信這個報告是真實的,所以在自己的書-《甘迺迪-中央情報 局、越南、陰謀刺殺甘迺迪》中引述這個觀點。這本書的內容被《甘迺迪》的電影腳本使用。電影中,Fletcher由Donald Sutherland飾演,在華盛頓會見Jim Garrison (由Kevin Costner飾演),這個會面實際上未發生過。Stone引用了prouty的書中來自報告中的一段話到劇本對話中:“任何社會的組織原則都是為了戰爭。現代國家治理人民的基礎就是戰爭。軍費的開支幾乎占到了全球經濟總量的十分之一。”對於包括Stone在內的許多人而言,政府很顯然就是各種利益集團的共同體,如石油工業、製藥業等,但最主要是軍事產業複合體─戰爭販子。
在Prouty的書中,描述得非常詳盡,這個集團的存在“非常機密,集團中有誰,誰又和政府的什麼部門打交道,時至今日沒有留下任何記錄,對這些人的私人生活也一無所知。”還有,他聲稱他擁有一個《鐵山報告》課題組成員的獨家專訪權。這個神秘人物告訴prouty說: 他相信這個課題任務是McNamara(國防部長), William Bundy(助理國務卿),和Dean Rusk(副國務卿)下達的。1996年, Simon & Schuster出版社再版《鐵山報告》的時候,寫了新的導言,特彆強調了這是一本政治諷刺小說。
儘管是一個惡作劇,一個政治諷刺,但也不無道理。儘管許多美國人還在分辨這是個真實的報告還是惡作劇,其實說到底,這都無關緊要。無論這個報告是某些專家為美國政府寫的,還是Lewin為美國公眾寫的,至少這傳達了一個信息。Lewin本人也指出:到1972年為止,現實發展的和鐵山報告描述的一樣。因為,本質上說,這個報告的前提是對的:戰爭是經濟的一部分,尤其在美國。美國經濟的一部分是被軍費保持平衡的。Lewin當時寫道,“全世界的戰爭產業”大約“占全球經濟總量的十分之一。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不僅在其中占有最大的軍費支出份額,目前每年600億美元以上,而且,其軍費支出占其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高於其他任何的民主國家。在美國增加了在東南亞的軍費支出之前,事實已經如此。”實際上,美國的軍費開支往往比許多國家的全部開支還要多──特別是非洲國家。
經典
本書中更具爭議性的言論無疑是這一句:“戰爭不是由國際利益衝突引起的。更合邏輯的順序可以將它更精確地表達出來:戰爭製造了社會需求,由此帶來這樣的利益衝突。一個國家製造戰爭的能力,體現了它所能行使的最大的社會權利。製造現在的或將來的戰爭,是關係到控制社會的最重要的生死大事。”
2003年入侵伊拉克後,這句話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數人的認可。但是在Lewin的時代,也有人認識到這點了。耐人尋味的是,現在臭名昭著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被用在報告中。報告中提到:生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總是和經濟的不景氣聯繫在一起。
Lewin辯稱戰爭是一個重要工具,因為它可以人為製造需求而沒有其他政治問題:“戰爭,只有戰爭才能解決這些積累的問題。”這本書的結論就是和平(儘管和平的可能性是那么的微乎其微)並不符合社會利益的最大化。因為戰爭不僅有經濟職能而且有重要的社會和文化的作用。“持續存在的戰爭威脅是政府穩定存在的基礎。只有這樣,政府的權威性才能被廣泛接受。換句話說,戰爭實際上是國家的同義詞。戰爭的消滅不可避免地帶來國家主權的破滅。”
“戰爭已經進化為保持世界人口總數和所需供給之間的完美平衡的主要工具。這是人類所特有的。” Lewin提道:除非出現了戰爭的替代品,否則戰爭需要持續存在,或者提高它的有效性。Lewin真正的“天才”想法是他提出了一些潛在的替代品-其中的一些已經給了政府很有益的啟發。或者這也是現實模仿小說的巧合?
報告中建議道:
-龐大的太空探索計畫,而其主要目標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一個預算上的黑洞,反過來可以拉動經濟);
-創造一個新的非人類的敵人,例如:潛在威脅-外星文明
-為人類創造一個新的威脅,例如:環境污染;
-限制生育新辦法,例如:在水和食物中添加藥物;
-不斷創造假想敵;
-創造一個無所不在,幾乎無所不能的國際警察部隊.
很顯然,以上的一些目標很難達到,而且也沒有實現過。做為一個60年代的作者,其他一些影響現在社會的因素是他沒有預見到,如整個網際網路技術。但是,報告中許多想法還是實現了,我們不由得驚奇,這些內容到底是“編寫”出來的還是真實存在的。──如果這些內容是小說編寫出來的,是否這些創意來自這個報告,或這些神話早就存在了。
證實
在報告產生的1967年,登月競賽可以被視為一個無底黑洞,尤其緊跟其後又拋出了火星計畫,甚至還有計畫去更遙遠的太空。《星際旅行》系列片和其他類似影片的熱播,顯示公眾對類似沒有去過的地方非常有胃口。然而,儘管公眾如此熱情,在70年代初期,美國還是對登月失去興趣── 政府已經開始暗示將減少登月計畫或者類似的空間計畫。如果還有人推進類似計畫,他就是做錯了事,讓公眾對於太空太上癮了。
至於創造一個非人類的外星敵人,這一想法的結果已經廣為人知:30年代,威爾斯(Welles)創作了科幻小說《火星人入侵地球》。當小說通過廣播劇播放時,許多人信以為真, 結果在美國不少地方引起了巨大的恐慌。另外,美國政府創造了一個外星智慧型生物存在於地球的神話,而來自不明飛行物的外星智慧型生物對於地球的威脅是這個神話的一部分。在90年代後期,在科幻電影《Roswell crash》發行的50年後,這些故事失去了效力。當然,未知的“東西”仍然可以出現在天空,這些“神秘現象”仍然可以隨時撿起來被利用,如同十年前被扔下一樣容易。在90年代中期,有那么一段時間,新的敵人似乎又變成了“非生命的”,也許就是彗星和流星,被“設計”好撞向地球。天文學家沒有經費支持去尋找外星智慧型生物,而是去尋找有可能象60萬年前滅絕恐龍 那樣有可能滅絕我們的威脅。但這一想法還是沒有得到任何確定的財政支持。只有在“世界末日”和“彗星撞地球”這樣的電影中,面對這樣滅絕性的威脅時,才會有人想將世界聯合起來對付災難。
另一類新威脅初露端倪,新聞中頻頻見到愛滋病、禽流感與其他致命的疾病,還有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採、石油的浪費、海平面上升、氣候變化無常等等也每日見諸報端,很大程度上,污染和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政府增加額外稅收去填補永無盡頭的預算的藉口。
我們人類的善良本性又一次成為潛在的治癒戰爭感染的靈藥。耐人尋味的是,這些最需要額外的錢的政府,都是最早從“京都議定書”上獲得利益的政府。儘管報告中某些問題說的是合情合理的,環保問題的確能帶動經濟的發展,但是迄今為止,政府僅使用了它的在經濟和社會方面的積極作用。──很明顯現在這方面可能已經失去了全球效力,只要許多國家的政府已經重新審視經濟對核能使用的需求,而不管合適與否。並且恰恰是這些國家還存在“戰爭”:儘管大部分人厭惡戰爭。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是經濟的一部分,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些戰爭被視為必須的,有些戰爭是被精心製造的,有些戰爭的藉口是事後才完善的──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是個例子。戰爭同樣也是解決經濟問題的方法。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再次成為一個例子:為了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西方世界需要石油,而美國是最最需要石油的,這是一個問題。而且也確實需要打一場戰爭以維持戰爭體系,2003的伊拉克戰爭一舉兩得,成為了一個成功案例。實際上,這是一種"雙贏"的局面,戰爭對於經濟是個積極的因素,而且戰爭導致獲得更多的石油,這兩項目標均達到了。
但是,將“戰爭”作為貨幣在1966年和現在如1996年截然不同的。1966年,為了在構建和維持戰事機構上花錢,冷戰提供了良好的藉口。儘管基本沒有必要發動這樣的戰爭。隨著東方集團(East Bloc)在80年代末的瓦解,這個穩定的現狀必須予以放棄了。簡言之,美國軍隊再次需要發動一場戰爭,或找到一個新的具備有一定軍事威懾力的敵人,找一個或創造一個。柯林頓政府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是將美國軍隊變成受僱傭的“全球警察”(這也是報告中的另一個建議),歐盟1990年曾用它來解決90年代後期的東歐問題。然而,布希上台後說,美國應該面向國內,著重解決內部經濟問題。他不想見到自己軍隊作為“全球警察”被僱傭。儘管野心勃勃並自詡高尚,布希也遇到了這個報告中重點提到的問題:戰爭是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最初,看起來布希似乎根本沒有提到這個問題,他似乎忽略了這個問題。在他看來,美國軍力是過剩的,但是用的不是地方。很明顯,美軍不應該在美國街道上散布著,(除了2005年紐奧良的災難時期。)正好,911事件提供了一個極佳的解決方案。
布希政府意識到他們在2000年的承諾──通過重視經濟而給美國帶來經濟繁榮,而不是通過戰爭──遠比他們想像的困難。可以想像,在2000年以前,布希政府從未看過報告,因為這個報告的主旨是,除了戰爭,沒有其他途徑能改善經濟。結果就是,布希政府轉而青睞美國新世紀計畫(Project New American Century),這不過是柯林頓政策的一個變種而已。備受爭議的是,美國將用武力實現世界和平,通過推翻其他阻礙世界和平的國家的政權來製造世界和平。這次不再是把美軍租出去,而是美國要主導進程。通過這種途徑,美國繼續將軍方作為 “內部資源”,因而很容易策劃經濟模式,而不是以前那樣不問僱主就把它"租出去",甚至有時根本得不到支付(例如歐洲用它來解決巴爾幹問題)。看來,美國新世紀計畫的制定者已經看過鐵山報告,而且已經想出了新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