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勒十五部,唐初分布於漠北地區諸鐵勒部落之稱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鐵勒十五部
- 性質:部落名
- 朝代:唐
- 地點:漠北地區
鐵勒十五部,唐初分布於漠北地區諸鐵勒部落之稱呼。
鐵勒十五部,唐初分布於漠北地區諸鐵勒部落之稱呼。背景介紹十五部分別為:薛延陀、契㶸、回紇、都播、骨利乾、多覽葛、仆骨、拔野古、同羅、渾部、思結、斛薛(又作斛薩)、奚結、阿跌、白霫等。諸部初隸西突厥處羅可汗,後附薛延陀。發...
拔塞 拔塞,鐵勒十五部之一,是今天卡拉恰伊人和巴爾卡爾人祖先之一。他們是西突厥汗國弩失畢中一部,後來遷移至北高加索的傑爾賓特和伏爾加河下游,被可薩汗國征服。另一些拔塞人再遷至伏爾加河中游的伏爾加保加利亞,成為保加爾人一部分。
族姓雖殊,通謂之鐵勒。大抵與突厥同俗,以寇抄為主,無大君長,分屬東西突厥。隋大業初,西突厥處羅可汗無道,鐵勒皆叛,立俟利發俟斤契歌楞為莫何可汗,又立薛延陀俟斤孛也為小可汗,與處羅戰,屢破之。伊吾、高昌、焉耆皆附於莫何。《唐史》:敕勒凡十五部,曰薛延陀,其先與薛種雜居,後滅延...
白霫 白霫,讀音是bái xí。意思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 鐵勒 十五部之一。解釋 我國古代少數民族。 鐵勒 十五部之一。出處 《舊唐書·北狄傳·鐵勒》:“ 鐵勒 ,本 匈奴 別種。自 突厥 強盛, 鐵勒 諸郡分散,衭寡弱。至 武德 初,有 薛延陀 …… 白霫 等,散在磧北。”
哈薩克族源比較複雜,一般認為,主要是古代的烏孫、康居、阿蘭(奄蔡)人和原在中亞草原的塞種人、大月氏以及以後進入這個地區的匈奴、鮮卑、柔然、突厥、鐵勒、契丹、蒙古等各族人融合而形成的。從13世紀初蒙古民族強大,到15世紀哈薩克王朝的建立,前述有關哈薩克族源的一些部落和氏族加快了聯合的步伐。而哈薩克民族...
阿跌,鐵勒諸部之一。初遊牧於阿得水(即阿跌水,今伏爾加河)畔。先後屬突厥汗國、薛延陀汗國。沿革 唐貞觀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國亡。次年,唐以其地置雞田州,隸燕然都護府。開元(713—741)初,有跌思泰自後突厥默啜可汗處投唐。四年(716),復叛投磧北。唐朝名將李光進、李光顏皆出自此部,以戰功賜姓...
同羅 同羅是鐵勒人的一個部落,在突厥語中有豹的意思,在唐代因突厥人打擊而分裂,部分遷入內地,安史之亂時,同羅部成為安祿山叛軍的一部分。唐代在突厥人的打擊下逐漸分裂,其中部分同羅部眾逐漸遷入內地,在安史之亂時期同羅部是安祿山叛軍的一部分。
多蘭葛氏,按史籍《唐書》的記載:多蘭葛為回紇九姓之一,是同羅部回紇的姓氏,亦稱多臘葛氏、多濫葛氏等,唐朝時期世居匈奴薛延陀部的東北方,瀕臨同羅水,因稱同羅部,以部族為氏。“回紇九姓”,在唐朝時期為東突厥鐵勒部中九大部眾的別稱,其稱謂出現於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十年(公元751年)以後。“回紇九姓”...
渾瑊[jiān](736年-800年1月1日),本名日進,鐵勒族渾部皋蘭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青銅峽市南) 人。唐朝中期名將,朔方節度留後渾釋之之子。渾瑊早年隨父於朔方軍征戰,十一歲參加防秋時便立下跳蕩功。後隨軍擊破賀魯部,參與石堡城之戰,收復龍駒島,大破葛邏祿部,“勇冠諸軍”,累遷至中郎將...
古代西北遊牧民族 鐵勒 部族之一。 唐 貞觀 二十一年以 僕骨 部置 金微都督府 ,隸 燕然都護符。以 僕固 為姓。出處 《舊唐書·北狄傳·鐵勒》:“ 鐵勒 ,本 匈奴 別種。自 突厥 強盛, 鐵勒 諸部分散,衭寡弱。至 武德 初,有 薛延陀 、 契苾 、 迴紇 、 都播 、 骨利幹 、 多覽葛 、 僕骨...
鐵勒各部奮起反抗,共同推舉契苾歌楞為易勿真莫何可汗,建立鐵勒汗國。高昌、焉耆、伊吾皆服屬之。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其侄契苾何力率部歸唐,唐太宗把他的部眾安置在甘、涼界內(甘州治所在今甘肅張掖市,涼州治所在今武威市)。以其地為榆溪州,從事畜牧。後北徙烏特勤山(今杭愛山東支)。歷史...
例如,導致北魏王朝衰亡的六鎮起義,高車就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唐朝前期向北方和西北方的領土大擴展,鐵勒諸部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學術界一般都認為,丁零、高車、鐵勒是今維吾爾民族的先民,丁零、高車、鐵勒的歷史是今日維吾爾民族遠古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公元四世紀末至五世紀初,北魏政權連續...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在功臣高官中,有好幾座少數民族將領的陵墓。像突厥處羅可汗的兒子阿史那社爾,鐵勒部的哥論易勿施莫賀可汗的孫子契苾何力,突厥酋長執失思力等,死後都陪葬昭陵。這種現象在以往是罕見的,可以說是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一個側影。唐太宗簡介 唐太宗(599-649年),名李世民,唐朝第二代皇帝,李淵...
隋太祖文帝仁壽三年(603年),烏蘇屬鐵勒部。其後歸西突厥統治。 唐貞觀十五年(641年),此地為處木昆部。顯慶二年(657年),伊麗道大總管蘇定方破處木昆部射匱特勒之子賀魯後,烏蘇隸屬北庭大都護府下的匍延都督府,調露元年(679年),歸唐。垂拱元年(685年),屬昆陵都護府。開元年間(713~741年),唐政府又在此設...
③源於突厥族,出自唐朝時期突厥薛延陀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薛延陀國,是隋、唐時期北方遊牧民族鐵勒部的一支,由薛部與延陀部聯合組成。據傳,薛部先祖本是漢族人,後來流落到漠北一帶並在此蕃息發展不斷壯大起來,成為當地的一個遊牧部落。為了表示不忘先祖,他們便以“薛”為部落名稱。以後薛部在與鄰近的...
朔方節度使中還有一些少數民族鎮將,多立戰功,如契丹族李光弼、胡人安思順、鐵勒族僕固懷恩、鐵勒族渾瑊、薛延陀族李光進、昭武九姓史憲忠等。朔方節度使中還有的殉職於鎮內,如李光進“寢疾於理所。盧潘“薨於靈武“(靈武郡,即靈州,治回樂縣,今寧夏吳忠市境內)”。五代時期,繼續設朔方節度使,到...
隋朝時期,塔城為西突厥鐵勒等部洲牧地。唐朝統一西域後,先後隸屬安西大都護府下的毗陵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清政府在雅爾(今哈薩克斯坦烏爾扎爾)設塔爾巴哈台軍台,次年築肇豐城,在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駐防。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移至今塔城市築城,乾隆皇帝賜名“綏靖”,由...
從8世紀起,原住在夸呼盟及附近地區的部分室韋諸部人逐漸外遷到蒙古人民共和國和內蒙西部各盟草原以及南西伯利亞等地,改變原來以漁獵為主和兼營粗放農業和養豬等生活方式,成為草原遊牧部落或半遊牧半狩獵部落和森林狩獵部落。在外拄的過程中,不斷吸收大量突厥和回鶻、鐵勒等奧鸌語旗人作為自己的部落成員,在語言和...
唐王朝初期,古突厥族的一個分支為漠北九姓鐵勒,回紇即其中之一。公元745年,回紇民族建立了回紇汗國,汗國的疆域包括貝加爾湖以南,陰山以北,興安嶺以西和阿爾泰山以東的蒙古草原地區。在回紇汗國存在的近百年中,草原上各遊牧部落以回紇部為核心,逐漸融合團聚成為統一的回紇族。從那以後,回紇一稱已經成為一個包括...
第十五章:鐵勒 第十六章:韋小寶 第十七章:京城七少 第十八章:妙香館 【鎖】 該章節已被鎖定 第二十章:蕭三 第二十一章:遇襲 第二十二章:憶往昔 第二十三章:天魔經 第二十四章:突破六階 第二十五章:血緣 第二十六章:蕭怒 第二十七章:修煉(上)第二十八章:修煉(下)第二十九章:進宮 第...
到了隋末唐初,出現了九姓鐵勒的強部,建立了回紇汗國。唐朝後期,回紇改譯為回鶻,元朝至明朝,又譯為畏兀兒,多數學者認為,回紇、回鶻、畏兀兒,都是Uigur的不同漢字音譯。清朝稱之為回子。又因宗教人士都頭纏白布(“色蘭”),有時也稱之為纏回。1934年8月,新疆民眾反帝聯合會常委擴大會討論提議,以“...
源於古女真族,出自唐朝初期黑水靺鞨鐵利部,屬於以部落稱謂漢化改姓為氏。鐵驪部,亦稱鐵利、鐵離、鐵甸、鐵勒、越里吉等,是古代女真族中的一支原始部落。在史籍《遼史》中,有時以其代替五國部中的越里吉,在史籍《金史》中有時將其寫作鐵勒。鐵驪部的先人為唐朝初期黑水靺鞨鐵利部民,後歸服於渤海國,當時...
第十五章 識破 第十六章 逃脫 第十七章 前往葉爾恙 第十八章 突厥可汗 第十九章 失望 第二十章 金失革力 第二十一章 近在眼前 第二十二章 鐵勒諸部 第二十三章 質疑 第二十四章 暗算 第二十五章 絕處逢生 第二十六章 長安 第二十七章 易水寒 第二十八章 飛蛾撲火 第二十九章 弒君 第三十章 以命相抵 ...
一、出生靈州 鐵勒渾部 二、大唐靈州鐵勒夫人 三、少年隨父作戰立功 四、跟隨李郭平亂建功 五、父死子繼 出鎮靈州 六、保護德宗節度朔方 七、吐蕃會盟競遭劫持 八、忠勤謹慎功高不伐 金吾衛大將軍司空范希朝/316 一、呂溫名詩河繞靈州 二、從韓游瑰薦張獻甫 三、積十四年保塞安寧 四、檢校司空朔方...
通曉鐵勒語言,單騎招降西部鐵勒部酋乜列河等三萬餘戶。在析郭嶺以乜列河為餌,大破破六韓拔陵,擊敗柔然,平定鮮于修禮、葛榮、邢杲、万俟醜奴起義。太昌元年(532年),從爾朱天光大戰高歡於韓陵,兵敗,投奔賀拔岳,授衛將軍、鹹陽太守。宇文泰繼任首領後,于謹進獻西遷天子之策。西魏大統三年(537年),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