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佳橋

鐘佳橋,位於攸縣中部偏東。1956年撤區,始設為鄉,鄉治駐盤陂。清同治《攸縣誌·水利》記:康熙年間築土陂,嘉慶十三年築石陂,因陂略呈彎狀,故名盤陂。1958年劃屬酒埠公社,1961年仍析出鐘佳橋公社。1984年公社改鄉,1987年鄉治遷駐協塘村雷嶺坳。因境內有名橋鐘佳橋,鄉名緣此。

簡介,歷史起源,

簡介

鐘佳橋——該地古有一橋,系龔姓所修,原名叫龔家橋,後因同音相傳,演變為“鐘佳橋”

歷史起源

鐘家橋,原名龔家橋。相傳宋初,在盤陂江中游鐘家橋村內,為方便兩岸村民生活,曾有人建木橋。明初,龔姓人家在原址修築一座石拱橋,得名龔家橋。清同治《攸縣誌·橋》,無此橋記載,說明該橋在縣內並不知名。不過,地以橋名,說明其時龔姓已成當地旺族。
龔家橋,建於何年何月,實難稽考。至清乾隆年間,本鄉陳姓出資,擴建此橋,以其近音,更名為“鐘佳橋”。鐘,《說文》:“樂鐘也。”古文中有多種釋義,在此應含鐘愛之意。佳,古今文中多指美好之意。《楚辭·九章·抽思》:“好姱佳麗兮,牉獨處此異域。”即含此意。由龔家橋轉名為鐘佳橋,自然含有鐘愛龔、陳兩家佳,造福鄉梓之意。反映了境內鄉民,對鄉間善舉的一種敬重與懷念。此後,鐘佳橋知名全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