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泊鄉

鏡泊鄉

鏡泊鄉位於黑龍江省寧安市西南93 公里處,距牡丹江市區150公里,是黑龍江省最南部的一個鄉,其西南部與吉林省汪清縣敦化市接壤,東臨馬河鄉,北接渤海鎮。東西長45 公里,南北寬35 公里,總面積1418 平方公里,因其濱臨世界著名的高山堰塞湖——鏡泊湖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鏡泊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寧安市
  •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寧安市西南93公里處
  • 面積:1418平方公里
  • 讀音 :jìng pō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人口民族,經濟發展,社會事業,旅遊資源,

歷史沿革

鏡泊鄉一帶,清代屬寧古塔副都統轄區。中華民國時期,隸屬寧安縣體仁鄉。東北淪陷後,1933年隸屬第九區鏡泊湖保,1939年改設鏡泊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初屬第三自治區。1947年5月,劃歸鏡泊縣管轄,隸屬第六區。1948年8月,鏡泊縣並人寧安縣後,改為第九區,1955年4月改為鏡泊區。1956年5月,撤區劃鄉,設定鏡泊鄉。1958年9月,成立鏡泊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為鏡泊鄉。
2017年11月,經省政府批准,同意鏡泊鄉由鄉建制改為鎮建制,其所屬行政區域、隸屬關係、政府駐地均保持不變。

行政區劃

鏡泊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全鄉共有 17個村委會:鏡泊村、灣溝村、復興樓村、後漁村、慶豐村、五峰樓村、永豐村、湖南村、金家村、褚家村、北石村、湖西村、城子村、良種場、東大泡村、小夾吉河村、江北村,30個自然屯。
鏡泊鄉學校鏡泊鄉學校

地理環境

鏡泊鄉全鄉地處深山區,四周環山多林,溝膛河川兩岸有少許耕地,
可謂“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寧安市唯一的生態鄉。氣候溫涼,屬大陸性半濕潤氣候,年均輻射熱量140—160千卡/ 厘米,無霜期115—120 天,年降水量 600 毫米左右。境內有2箇中省直企業(江山嬌實驗林場、水產養殖場)和東京城林業局所屬的7 個國有林場。

人口民族

有5450 戶,人口18272 人,其中城鎮人口120 人,外出勞務490人,民族構成有漢族、滿族、朝鮮族等。

經濟發展

農業產業進一步最佳化,有耕地86700畝,其中水田15952 畝,2006年全鄉農業生產總值1. 69億元,2006年人均收入 5049 元。糧食作物主要以大豆、玉米和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以白瓜籽、小粒豆為主,今年年初又引進了向日葵和桑蠶養殖,農業灌溉主要以水利配套工程自然引流為主。畜牧業生產主要以放牧的自然生產方式和人工圈養為主,特種養殖業發展迅猛,全鄉養蜂專業戶達17戶,養鹿專業戶30戶,野豬馴化養殖戶4戶,畜牧業年產值1220萬元。森林是鏡泊鄉境內的主要自然資源,全鄉有林地面積22217 畝,森林覆蓋率為 85.45% ,茂密的森林中蘊藏著豐富的山野菜等天然綠色食品,刺老芽、薇菜、撅菜、蘑菇、木耳等年採集量達1000 噸以上。

社會事業

全鄉有全日制公辦完全國小8所,公辦教學點2個,在校小學生1004人,國小教職員工99人,全日制初級中學一所,有8個教學班,320名學生,44名教師。九年義務教育已普及達標。鄉醫院一所,有醫務人員10人,房屋建築面積678平米,病床18張。村級醫療點22個,初級保健基本達標,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參合率達到92% 以上。
1995 年全市唯一的無電村北石四隊通上電,1998 年全鄉實現水、電、路、電話村村通,2007 年1 月北石村接通了有線電視,有線電視實現了村村通。電話入戶率達80% ,有線電視入戶率達 95% ,電信、電視消除了盲區,實現了村村通。
全鄉已創建牡市級文明村5個,寧安市級12個,後漁村已被命名為省級綠色村屯。

旅遊資源

由於濱臨世界著名的旅遊聖地鏡泊湖,鄉政府堅持“以資源為依託,以旅遊為先導”,大力發展旅遊業。鏡泊湖南湖旅遊開發區已通過延邊大學及有關專家論證,南湖旅遊開發區已初具規模。境內有英格嶺文化和二十四塊石等文化遺址,有牆縫戰役、灣溝戰役等抗戰遺址,1993 年鄉政府在南湖旅遊區內投資6萬餘元,修建了陳翰章烈士陵園供遊人瞻仰。葫蘆崴子度假村隔湖相望,堪稱世外桃源,這裡生產的山威牌魚肉陷和山野菜水餃暢銷省內外,該度假村項目預計總投資 2124 萬元,可行性研究報告已完成,得到了國家發改委《工程諮詢資格證書》,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批准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以及黑龍江省工程諮詢評審中心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