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泊湖自然保護區

鏡泊湖自然保護區

鏡泊湖自然保護區位於43°46′~44°18N,128°30′~129°10′E;黑龍江省,牡丹江西南80公里。寧安縣境內。 他是由四座火山噴發形成的(其中僅兩座可見)牡丹江上的一個大型淡水湖泊。該湖40公里長5公里左右寬有深鋸齒狀湖岸,湖水來自發源於西北張廣才嶺山區和東南老爺嶺山區的許多河流。是著名的自然風景區,是重要的旅遊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鏡泊湖自然保護區
  • 建立時間:1980年
  • 總面積:160000公頃
  • 所在地:黑龍江省寧安縣
  • 主要景觀:鏡泊湖、火山口森林
  • 水域面積:1.2萬公頃 
簡介,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植物資源,動物資源,旅遊資源,

簡介

鏡泊湖自然保護區1980年建立,總面積160000公頃。鏡泊湖是1982年國務院批准公布的全國第一批名勝風景區之一,是避暑休養和旅遊的最佳勝地。

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寧安縣境內,地處張廣嶺西麓。鏡泊湖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寧安縣西南部,距縣政府所在地寧安鎮55公里。1980年省政府批准建立自然保護區,以自然景觀、原始森林、火山口森林和水產資源為主要保護對象。保護區範圍包括鏡泊湖、火山口森林、小北湖等相連的地帶,總面積12萬公頃,其中水域面積1.2萬公頃。

自然環境

鏡泊湖是我國最大的山地堰塞湖,全長46公里,最寬處6公里。湖面海拔351米,湖水最深處48米。蓄積水量達619億立方米。它是由第四紀火山爆發,玄武岩流堵塞了牡丹江上游古河道而形成的。山頂部則自然下陷,形成內壁陡峭、大小不等的十幾個火山口。鏡泊湖無風頻率占30%,上、下游均為牡丹江,周圍有6~7條河流注入湖內。氣候年均溫3.5℃,無霜期110~138天,年降水量529毫米。

植物資源

保護區氣候溫和、濕潤,適宜植物生長,火山口樹木茂盛,形成地下森林。保護區內樹種近百種。頂極植被以紅松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主要組成樹種有紅松、魚鱗雲杉、紅皮雲杉、臭冷杉、楓樺、紫椴、色木、白樺、蒙古柞、水曲柳、黃檗、虎榛子、刺玫果等。國家保護植物一級有人參;三級有水曲柳、核桃楸、黃檗、刺五加。
經濟植物豐富,有五味子、黃芪等中藥和猴頭菌、黑木耳、蘑菇、蕨菜、榛子等山珍。
(一)猴頭菌——為齒菌科腐生真菌,別名猴頭。整個子實體白色,卵圓形或塊狀,形似猴頭。藥材為乾燥子實體。對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有較好療效,對消化道腫瘤有一定輔助療效。
(二)黑木耳——木耳科真菌。子實體深褐色,半透明,膠質,富有彈性。乾燥子實體可供藥用,具有涼血、止血功能。主治血痢、血淋、崩漏、痔瘡等症,還可以降低血液凝塊,緩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防止血栓形成的功能。

動物資源

保護區內國家級保護動物一級有豹、紫貂、丹頂鶴;二級有猞猁、馬鹿、黑熊、水獺、麝等。湖中魚類有40多種,如紅尾、鰲花等,尤以湖鯽遠近聞名。經濟動物有麝、狍、野豬、雉雞、野鴨等。
紫貂——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體軀細長,四肢短健,體長36~45厘米,尾長11~14厘米。鼻面部尖,耳大,尾毛蓬鬆,體色棕褐色,稍摻有白色針毛,喉、胸略橙黃色。生活在寒冷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中,築窩於石堆或樹洞中。善於攀援爬樹,行動敏捷,夜間活動為主。以齧齒動物、鳥類、松籽、野果、蜂蜜為食。每年4~5月發情,妊娠9~10個月,每胎2~4隻,3歲性成熟。

旅遊資源

保護區四周群山環抱,一彎長湖曲折悠然,山上有水,水中有山。著名的風景點有8處,即瀑布、大孤山小孤山白石砬子城牆砬子珍珠門道士山老鴰砬子等。在湖的北部出口處,形成落差12米的“吊水樓”瀑布,數里之外可聽到瀑布瀉下浪濤之聲,水量大時總幅寬可達200米,宏偉的氣勢堪稱一絕。珍珠門是對峙矗立在碧波千頃湖面上的兩座玲瓏小山,仿佛一道天然門戶。道士山九龍戲珠老鴰砬子似猛虎臥龍潭。白石砬子岩石陡峭,突出湖岸直插水中,似山水畫,美不勝收。小孤山,小巧玲瓏,形似盆景,水色山光,鳶飛魚躍,若置身於畫屏中。西南湖岸的城牆砬子是唐朝渤海國古城遺址,城垣5公里,高7米,系花崗岩建築,雖千年滄桑,城址遺物尚依稀可尋。地下森林布滿紅松、紫椴、黃鳳梨等原始樹林,棲息著馬鹿、青羊等珍貴動物,是壯麗奇觀的天然公園。
保護區內還有“江壩子”、“蓮花湖”、“老黑山”、“鶯歌嶺”等風景點,景色秀雅宜人。鏡泊湖不僅是東北一顆綠色明珠,也是全國範圍內的一顆綠色明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