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鏡喻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潛研堂文集》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錢大昕
作者簡介,古文今譯,原文,注釋,譯文,啟示,
作者簡介
錢大昕(1728年—1804年),字曉徵,號辛楣,又號竹汀,漢族,江蘇嘉定人(今屬上海),清代史學家、漢學家。早年﹐以詩賦聞名江南。乾隆十六年(1751)清高宗弘曆南巡﹐因獻賦獲賜舉人﹐官內閣中書。十九年﹐中進士。復擢升翰林院侍講學士。三十四年﹐入直上書房﹐授皇十二子書。參與編修《熱河志》﹐與紀昀並稱“南錢北紀”。又與修《音韻述微》﹑《續文獻通考》﹑《續通志》﹑《一統志》及《天球圖》諸書。後為詹事府少詹事﹐提督廣東學政。四十年﹐居喪歸里﹐引疾不仕。嘉慶初﹐仁宗親政﹐廷臣致書勸出﹐皆婉言報謝。歸田三十年﹐潛心著述課徒﹐歷主锺山﹑婁東﹑紫陽書院講席﹐出其門下之士多至二千人。晚年自稱潛研老人。其學以“實事求是”為宗旨﹐雖主張從訓詁以求義理﹐但不專治一經﹐亦不墨守漢儒家法。同時主張把史學與經學置於同等重要地位﹐以治經方法治史。自《史記》﹑《漢書》﹐迄《金史》﹑《元史》﹐一一校勘﹐詳為考證。萃其平生之學﹐歷時近五十年﹐撰成《二十二史考異》﹐糾舉疏漏﹐校訂訛誤﹐駁正舛錯﹐優於同時其他考史著作。其治史範圍廣於同時諸家。於正史﹑雜史而外﹐兼及輿地﹑金石﹑典制﹑天文﹑歷算以及音韻等。對宋﹑遼﹑金﹑元四史﹐用功甚深﹐元史尤為專精。他曾打算重修《元史》﹐未成。著有《宋遼金元四史朔閏考》﹑《宋學士年表》﹑《元史氏族表》﹑《元史藝文志》﹑《元詩記事》﹑《三史拾遺》﹑《諸史拾遺》及《潛研堂金石文跋尾》等。除史學外﹐於所涉諸學﹐多有創穫。《三統術衍》﹑《四史朔閏考》為其研治天文歷算學的代表作﹐深為同時學者推重。“古無輕脣音”﹑“古無舌上音”﹐更是其在音韻學上的卓見。精心所薈﹐則有《十駕齋養新錄》﹐後世以之與顧炎武《日知錄》並稱﹐贊錢氏為“一代儒宗”。大昕並非知古而不知今的考據學者﹐他往往以考史論學的形式﹐隱寓對清廷弊政的不滿。所著《十駕齋養新錄》﹑《潛研堂文集》多所反映。乾嘉時期﹐首重經學﹐大昕力倡治史﹐既博且精﹐對轉變一時學術趨向影響甚大。一生著述甚富﹐後世輯為《潛研堂叢書》刊行。
錢大昕長期研究元史,精通蒙語。史載清廷得元代蒙古碑文,無人可知,於是由國師章嘉多必吉譯之。後抄錄成冊之時,錢大昕獨能指出其謬誤所在。博學強記,冠絕一時。
他的書法源於金石之學,善寫漢隸,用筆古茂,奇趣縱生;楷行蒼逸朴健,具有宋元的書法風致,脫胎於學問之厚養。
古文今譯
原文
五官莫明於目,面有黑子⑴而目不知,烏在⑵其為明也?目能見物,而不能見吾之面,假⑶於⑷鏡而見焉。鏡之貴不如目;鏡不求於⑸目,而目轉求於鏡。然世未嘗以⑹鏡之助目而咎⑺目之失明。鏡何負於目哉!
客⑻有任目⑼而惡(wù)鏡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烏用鏡為?(10)久之,視世所稱美人,鮮(xiǎn)當意也(11),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謂美莫己若。(12)左右匿笑(13),客終不悟,悲夫!
注釋
1.黑子:黑痣。
2.烏在:何在。
3.假:借。
4.於:比。
5.於:向,對。
6.以:用。
7.咎:責備。
8.客:某人。
9.任目:信任自己的眼睛。任:信任。
10.是好苦我,吾自有目,烏用鏡為:這(鏡子)讓我好難受,我自有眼睛,何必要用鏡子呢?
為:呢
11.鮮當意也:很少有中意的。
12.泰然謂美莫己若:(他看不到自己臉上有黑痣)竟安然自得地認為世上沒有比自己漂亮的人。 莫己若,即莫若己,沒有像自己(漂亮)的。
13.匿笑:暗地裡笑。匿:暗暗地。
譯文
五官中沒有哪一個比眼睛更明察的,臉面上有黑痣,眼睛卻看不到,它的明察表現在哪裡? 眼睛可以看見(其他)物體,卻看不見自己的臉,於是用鏡子來看(自己的臉)。鏡子的寶貴不如眼睛,但鏡子不需要藉助於眼睛,而眼睛卻要藉助於鏡子。然而世人不曾因鏡子幫助了眼睛就責怪眼睛失去了明察。鏡子有什麼對不住眼睛的地方呢!
某人因為信任眼睛而討厭鏡子,說:“這(鏡子)使我好難受,我自有眼睛,何必要用鏡子呢?”時間長了,他看世間讚許的美人,很少合自己意的,卻不知道自己臉上的黑點,安然自得地認為沒有誰比自己更漂亮。周邊的人都偷偷地笑(他),他卻一直不能醒悟,可悲呀!
啟示
我們讀了這篇文章,會對“面有黑子,而目不知”有更全面的理解:人應有自知之明,人應藉助外力,對自己有個清醒的全面的理解。
1、告訴人們要善於通過借鑑發現自己的缺點,看到自己的不足。
2、不能過於自信。如果只相信自己,缺點就會永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