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痛劑腎病

鎮痛劑腎病是由於長期濫用鎮痛藥物,其累積量超過1~2kg時引起的慢性小管間質損害和(或)腎乳頭壞死,此種疾病被稱為鎮痛劑腎病或鎮痛劑所致慢性小管間質性腎炎。常見引起鎮痛劑腎病的藥物有對乙醯氨基酚、阿司匹林、非那西汀、布洛芬、保泰松等,並常為幾種鎮痛藥混合服用。

本病好發於40~60歲女性,女性與男性的比例為3:1~6:1。濫用鎮痛藥的人數與鎮痛劑腎病的發病率相關,多年使用鎮痛藥的人數與腎臟疾病的發病率相關。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analgesic nephropathy
  • 就診科室:腎內科
  • 多發群體:40~60歲女性
  • 常見病因:由於長期濫用鎮痛藥物所致
  • 常見症狀:輕度蛋白尿,無菌性白細胞尿,夜尿多,高血壓及貧血等
臨床表現及病理改變,診斷,治療,預後,

臨床表現及病理改變

鎮痛劑腎病的主要病變為慢性間質性腎炎及腎乳頭壞死。慢性間質性腎炎的主要病理表現為腎間質纖維化、腎小管萎縮、及腎間質單個核細胞浸潤,腎小球常呈缺血性皺縮或硬化。臨床主要呈現輕度蛋白尿(尿蛋白量常<1g/天)、無菌性白細胞尿、遠端腎小管功能障礙(夜尿多,尿比重及滲透壓低,部分病人還出現遠端腎小管酸中毒)及緩慢進展的腎小球功能損害。病人還經常出現高血壓貧血
如果壞死的腎乳頭脫落入尿路,病人會出現肉眼血尿(為均一紅細胞血尿),伴血絲及血塊,並可在尿中發現壞死腎乳頭(通過病理檢查證實)。若血塊或壞死組織嵌頓輸尿管,還能誘發腎絞痛,甚至急性腎衰竭
此外,約10%的鎮痛劑腎病病人還能伴發泌尿系統(腎盂、輸尿管或膀胱)上皮細胞癌。

診斷

根據服用鎮痛藥史及典型的臨床、病理表現確診本病不難。懷疑並發腎乳頭壞死或尿路癌症時,相應的影像學及病理學檢查能夠幫助診斷。B超檢查可見雙腎萎縮,腎表面凹凸不平呈花瓣形。

治療

本病治療的關鍵在於早期診斷,及時停藥,保護腎功能。
1.保持一定尿量
應保證病人的補液量,使尿量維持在2000ml/天以上,從而使藥物排泄增加,降低藥物在腎髓質的濃度,減輕腎損害。
2.預防和治療感染
應注意預防感染的發生,以免加重腎損害,一旦發現感染應積極選用低毒性或無毒性抗生素。
3.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處理
對於已有慢性腎功能不全者應給予優質低蛋白飲食(0.6g/(kg/d)),可口服必需胺基酸等,應保證足量熱卡。採用非透析療法,如包醛氧化澱粉、大黃製劑等,進入終末期腎衰後則應進行透析治療或腎移植
4.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
對於有水、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者應及時處理,部分病人可出現高鉀血症,常與腎功能不全程度不成比例,應予關注。
5.對症支持療法
應積極抗高血壓,選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儘量避免或慎用利尿藥。發生腎乳頭壞死引起尿路梗阻時,應給予解痙、補液等處理,無效時需手術取出壞死組織。
6.尿路梗阻的處理
應及時去除梗阻原因,如由血塊阻塞所致,可給予鹼性藥物治療,由結石所致者,應行超音波碎石或外科手術治療。在緊急情況下,應在梗阻以上行造瘺手術。梗阻合併感染時應選擇有效的抗生素治療。若尿路梗阻已造成腎衰竭甚至無尿時,可給予透析治療,使病人情況好轉後,再解除梗阻因素。

預後

本病的關鍵在於早期發現,及時停藥及積極對症治療,方可保護腎功能並改善預後。一旦發現感染和其他併發症,應積極選用低毒性或無毒性抗生素治療,控制疾病發展和加重,以免引起腎衰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