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市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

鎮江市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

鎮江市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過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按照“跨越發展、創新驅動、綠色增長、和諧共享”的總體要求,創新克難,銳意進取,全面完成了市六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預計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57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8億元,增長3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27億元,增長3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9.5億元,增長18.9%;實際利用外資16.1億美元,增長12.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75元,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10800元,增長12%;城鎮登記失業率2.3%;單位GDP能耗下降4.3%,化學需氧量削減2.6%,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指標增幅居全省前列。

政府工作報告
市長 劉捍東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鎮江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0年和“十一五”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按照“跨越發展、創新驅動、綠色增長、和諧共享”的總體要求,創新克難,銳意進取,全面完成了市六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預計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57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8億元,增長3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27億元,增長3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9.5億元,增長18.9%;實際利用外資16.1億美元,增長12.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75元,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10800元,增長12%;城鎮登記失業率2.3%;單位GDP能耗下降4.3%,化學需氧量削減2.6%,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指標增幅居全省前列。
(一)轉型升級邁出大步
新興產業增勢強勁。出台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綱要,全市新興產業完成投資227.2億元,增長106.1%;實現銷售1100億元,增長45%。優勢產業擴量升級。裝備製造等五大主導產業實現銷售3350億元,丹徒重型裝備等3個園區成為省特色產業基地,新增3家銷售超百億元企業;完成技改投資650億元,增長27.9%。科技創新力度加大。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36.1%,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達2%,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3%,年專利申請量突破萬件,成為國家“智慧財產權工作示範市”和“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城市”。現代服務業亮點頻現。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40%。軟體產業營業收入103億元,增長56.5%;服務外包執行額1.6億美元,增長159.4%;文化產業完成投資36.7億元,增長102.6%;鎮江港建成億噸大港,惠龍國際鋼鐵物流交易額突破100億元;商業城、八佰伴零售額均超10億元;新增私家車4.6萬輛,增長50.2%。高效農業快速發展。新建12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句容現代農業產業園升格為省級園區。“三資”投入農業40億元。新增高效農業面積30萬畝、農村“三大合作”組織412家、入社農戶7.8萬戶。
(二)要素集聚成效明顯
鎮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學科技園、京口軟體園和潤州特種船舶基地晉升為國家級;鎮江科技新城建設快速推進;成功引進11家省以上研發機構和檢測中心,成立省航空新材料等4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新增5家企業院士工作站,新建孵化器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新引進38個人才(團隊),3人入選國家“千人計畫”,28人進入省“雙創”計畫。12個央企項目落戶,總投資322億元;淨增私個註冊資本超1000億元,增幅全省第一。發行企業債券76.3億元,總量全省第一。中信銀行、紫金保險分支機構落戶,成立江蘇銀行鎮江科技支行,新增2家村鎮銀行、11家小額貸款公司,金融生態縣實現全覆蓋。
(三)城鄉面貌變化顯著
全市完成城建投資375億元、拆遷779.4萬平方米。新行政中心建成,體育會展中心“兩館”封頂,“三山”改造和金山湖景觀工程基本完成,蘇寧廣場、萬達廣場等一批城市綜合體加速推進,大市口地下人防工程主體完工,完成老小區改造50萬平方米。交通基礎設施投入90億元,創歷史新高。滬寧高鐵鎮江段建成通車,綜合交通客運樞紐開通運營,京滬高鐵、寧杭高鐵、泰州大橋及東接線、338省道鎮江段建設進展順利;開通大運量公交3號線,建成丹徒新城等一批公交停車場。11個試點新市鎮、50個試點新社區建設進展良好。全社會環保投入73.9億元,市區通過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省級覆核,丹陽、句容、揚中和丹徒通過國家生態縣省級技術評估,33個鎮通過國家生態鎮省級考核。城市水利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基本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4%,全市森林覆蓋率21.5%。
(四)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全市財政用於民生投入66.4億元、增長33%,高出一般預算支出增幅5.4個百分點。新增城鎮就業9.2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2.7萬人。推進社保制度全覆蓋,新農保加快制度接軌,征地保障實施即征即保,30多萬農民享受醫保“同城同待遇”。完成廉租房、公共租賃房、經濟適用房、危改房和拆遷安置房等“五房”建設300萬平方米。公共文明指數測評列全國第31位。啟動學前教育體制改革國家級試點,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組建市文廣集團和報業集團,西津渡文化創意產業園等項目加快推進,文化惠民活動深入開展。在十七屆省運會上獲得52枚金牌,首次躋身省金牌獎勵榜。
公立醫院改革進展順利,完成1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率先實現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人口出生缺陷發生率降至4.7‰。積極化解社會矛盾,有效解決信訪突出問題。平安創建成效顯著,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連續九年“雙下降”,食品藥品、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高。外事、僑務、對台事務、統計、民族宗教、地方志、檔案、防震、老齡、婦女兒童、關心下一代、慈善和殘疾人等事業得到加強。國防教育、人民武裝、雙擁、國家安全工作取得新成績。對口援建四川地震災區三年任務兩年全面完成,援藏援疆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五)自身建設繼續加強
新一輪市縣、鄉鎮政府機構改革順利完成,事業單位改革工作穩步推進。城市社區、農村“兩委”換屆工作全面結束。自覺接受市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301件、政協提案492件。充分聽取和吸納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以及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依法行政和廉政工作紮實推進,“五五”普法目標順利完成,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全面實施。公共財政建設加強,審計監督力度加大,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進一步提高。市政府“12345”公開電話接聽民眾來電22萬餘次,及時解決熱點難點問題。“中國鎮江”政府入口網站獲全國績效評估第17名。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為“十一五”發展劃上了圓滿句號。五年來,我們勇於開拓創新,奮力攻堅克難,引領全市人民共建美好家園。今日的鎮江,山清水秀、生機勃勃,人心思上、和諧穩定!
這五年,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經濟社會發展主要均量指標、科技綜合實力居全省前五,躋身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33位。同“十五”末比,GDP實現翻番、人均超過9000美元,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9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倍。
這五年,發展活力不斷增強。277戶市屬企業改革任務基本完成;29個央企項目落戶,總投資872.3億元;實際到位外資60.5億美元;民營經濟增加值占比達57%;新增上市公司10家、創投公司7家。率先試點中小企業融資新模式,成立全省首家農村小額貸款公司,成功引進6家銀行分支機構。
這五年,城鄉面貌發生巨變。累計完成城鄉建設投資超過1000億元,拆遷總面積1950萬平方米,其中市區突破1100萬平方米。“三鐵一橋”建設開啟同城時代,“南城北水”建設全面推進,“青山綠水”工程加快實施,建成區面積擴大22平方公里,奠定了山水花園城市的基本形態。各轄市城市化進程加快,中心城區綜合承載能力明顯增強。新市鎮、新社區、新園區建設完成投資超100億元,建成農民集中居住區612萬平方米,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萬頃良田”建設全省領先。
這五年,人民生活加快改善。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人均儲蓄增長近1倍,消除了農村人口絕對貧困現象。實現全面小康省定目標值。榮獲首批“中國創業之城”稱號。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和救助體系基本建立。
這五年,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連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全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有序推進。“大愛鎮江”等成為鎮江文化新品牌。第五次蟬聯“全國雙擁模範城”,獲得“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地市”、“科技強警示範城市”、“中國最關愛民生的城市”和“中國十佳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等榮譽稱號。
二、“十二五”展望
根據市委五屆十一次全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制定鎮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市政府編制了《鎮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請大會審議。
未來五年,雖然我們將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和各種新情況,但總體上仍是我市跨越發展的重要機遇期、轉型升級的關鍵攻堅期、城鄉一體化的加速提升期和人心求富思變的安定發展期。我們將堅持“與蘇南其他城市同步邁入基本現代化”的目標定位,走有鎮江特色的科學發展路徑,到2015年,全市GDP在2010年基礎上實現翻番,力爭達到4000億元,年均增長12%以上,人均GDP接近2萬美元;五年累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1萬億元,年均增長18%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過35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8%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實現翻番;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城市化率力爭達到70%。
“十二五”期間,我們將奮力拚搏,把鎮江建設成為:
產業發達城市。著力構建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與現代高效農業為主體,技術領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產業體系。
創業創新城市。全社會形成創業創新的內生動力、保障機制和人才支撐,建成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和創新型城市。
山水花園城市。中心城區形成“一體兩翼多中心”的新格局,呈現“山在城中、城在園中、房在綠中、人在景中”的新局面。推進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就業社保五個一體化,展示環境優美、交通便捷、欣欣向榮的鄉村新貌。
幸福和諧城市。進一步增強全市人民的歸屬感、榮譽感和幸福感,讓城鄉大地處處充滿愛意、彰顯文明、涌動幸福。爭創全國文明城市、聯合國人居環境獎,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社會保障“雙覆蓋”。城鄉居民“勞有所得”、“住有宜居”、“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善養”,生活質量大幅度提高。
三、奮力做好2011年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至關重要。我們將認真貫徹中央、省有關會議和市委五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堅持科學發展主題,突出轉型升級主線,致力強市富民主要任務,滿懷信心、搶抓機遇,應對挑戰、團結拼搏,確保開好局、起好步。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GDP增長1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實際利用外資增長8%,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控制在4%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達2.1%,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38%,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41.5%;單位GDP能耗下降3.5%,主要污染物排放削減率完成省下達任務。
工作中,我們將全力抓好六個方面:
(一)堅持以人為本理念,滿足人民民眾的生活保障需求
大力扶持創業。加快培育新時期創業文化,增強市民的求富意識和風險精神,建成國家創業型城市。新發展私營企業6000戶、個體工商戶9000戶,新增註冊資本500億元。繼續完善四級創業指導服務體系,成功扶持創業4000人、帶動就業3.5萬人。著力提高居民工資性、經營性及財產性收入,建立健全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努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不斷加快富民步伐。
廣開就業門路。完善人力資源市場配置機制,基本建成“充分就業市”。新增城鎮就業4.3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萬人;接收本科畢業生1萬名以上,新培養緊缺型高技能人才5000名,本地大中專畢業生就業率90%以上。創造更多的公益性崗位,為大齡和缺少技能人員、“農轉居”新市民等提供就業機會。
提高保障水平。完善保障體系,將靈活就業人員、被征地農民等納入城鎮社會保障範圍。狠抓社保擴面征繳,確保基本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覆蓋率穩定在95%以上。健全城鄉低保自然增長機制和困難群體物價補貼回響機制,切實保障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建設拆遷安置房6.4萬套、公共租賃住房1萬套、經濟適用住房3000套、廉租住房400套。推動老齡服務體系建設,城鄉居家養老服務站點覆蓋率分別達80%和30%。大力發展慈善事業,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
(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滿足人民民眾的物質增長需求
推進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認真落實現代服務業兩年翻番政策,力爭營業收入增長50%以上。加速提升現代物流業,建成2個交易額超100億元的物流基地。完成新興商貿業發展規劃,高標準打造“一主五副”商貿中心,切實推進14個城市綜合體和2個電子商務產業(示範)園建設。新增軟體類企業100家。推進國家級“智慧旅遊”服務中心建設,爭創1家5A級旅遊景區和1家五星級旅遊飯店。引進1-2家股份制銀行,組建2家村鎮銀行、10家農村小額貸款公司,發展5家以上股權投資機構,力爭成為省債券融資試點地區。
推動新興產業爆發式增長。五大新興產業實現銷售1600億元,增長50%以上,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33%;當年投資力爭翻番。以爭創國家級創新型試點城市和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八連冠”為抓手,集中60%以上市級科技經費實施新興產業重大科技專項。新興產業科技研發投入占比達到3%以上,引進培育研發檢測機構10個以上,高標準建設鎮江科技新城,新增各類孵化器面積50萬平方米以上。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實施新一輪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集聚工程,引進30名以上領軍型人才(團隊)和1300名碩士以上人才,新興產業人才引進數量占比達到60%以上。加快“兩化融合”步伐,推動300家企業轉型升級。繼續實施“千百億工程”,力爭五大主導產業銷售突破4000億元,新增1家銷售超百億元企業。
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優質糧油、健康肉奶、特色水產、高效園藝、生態經濟林業和觀光農業等六大產業。力爭創成2個以上省級農業產業園,建成現代農業園區20萬畝,新增高效農業22萬畝、設施農業8萬畝、農業龍頭企業20家以上。綜合農業機械化水平達80%以上。認真落實中央1號檔案精神,完成水利投資30億元,加快農村水利現代化建設,推進農村河道疏浚整治,全面完成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積極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建立農產品網上銷售平台。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創意農業和品牌農業,新增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50個,抓好“菜籃子”工程,確保農產品安全有效供給。
實現開放型經濟新發展。大力推動境外上市、增發、併購等利用外資方式,力爭引進10家以上世界500強企業的分支機構,引進一批行業領先的重大外資項目、研發中心和地區銷售中心。繼續把招引央企作為重點,引進一批超10億元項目,總投資超過100億元。吸納民資350億元,增長35%以上。推進開發區轉型升級,加快各類創新要素向開發區集聚。發揮18個省以上出口基地(企業)示範作用,促進外貿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國際服務貿易,鼓勵有實力的企業 “走出去”。進一步發揮外事、僑務、對台事務在擴大開放中的積極作用。
(三)彰顯山水花園特色,滿足人民民眾的生態宜居需求
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全面開放建築市場,強化規劃、設計和施工中的人性化元素,全市完成城建投資560億元。
完善城市功能。南徐新城投入100億元,商務A區全面交付,商務B區全面啟動,職工文體中心全面竣工,主次幹道全部建成,高鐵站場、體育會展中心主體竣工,花園城基本成型;北部濱水區投入27億元,基礎設施全面完成,啟動西津灣、文化藝術中心和金山湖旅遊配套工程,濱江風貌初顯;官塘新區投入50億元,實施安置房項目及路網工程,拉開基本框架;老城棚戶區改造投入10億元,改造所有“城中村”;丹徒新城投入35億元,加速與主城無縫對接;大港濱江產業新城投入100億元,完善新區功能;加快各轄市城區、11個新市鎮和50個新社區建設,推進“萬頃良田”工程,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實施滬寧高速公路鎮江收費站南移,編制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完成泰州大橋及東接線、338省道鎮江段等主體工程,開工建設鎮丹高速、揚中四橋及接線等項目。
提升人居質量。加快更新改造,提升城市品質,爭創中國人居環境獎。全面啟動“綠化美化家園”工程,因地制宜種花種草、種植彩色苗木,建設花園式工廠、社區和學校。完善住宅小區綜合配套設施建設。完成金山水廠改擴建和區域供水工程。大力推動“智慧鎮江”建設。發放市民卡100萬張,完成44萬戶居民電錶智慧型化改造。認真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停車難、行車難問題,優先發展公共運輸,新辟和最佳化公交線路15條,更新一批公車輛,新增各類停車泊位1萬個;推進城市主幹道智慧型交通系統建設,切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加強生態建設。繼續深化國家生態市創建,丹陽、句容、揚中和丹徒創成國家生態縣,全市力爭通過國家級考核驗收。開展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全面完成“青山綠水”工程,綠化造林5萬畝。全力整治民眾反映強烈的市區“黑臭河”問題,完成市區河道241個排污口整治,雨污分流管網全部接通。防治工業廢氣污染、餐飲業油煙污染、機動車尾氣超標排放和工地揚塵污染,確保空氣品質優良率保持在90%以上。堅持低碳發展,狠抓節能減排,嚴格環保執法,淘汰落後設備、技術和產能。切實保護飲用水源地,加強對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的監管。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提高資源集約利用水平。
最佳化城市管理。落實大城管機制,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嚴格落實管理責任。實施市容市貌精細化整治,重點解決民眾投訴較多的露天菜市場問題,新建14個、改造5個室內菜市場。加大違法設施、違章建築拆除力度。狠抓建成區道路一體化保潔、渣土運輸及建設工地管理。加快完善市政公用配套設施,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與處理,新建4座壓縮式垃圾轉運站。
(四)加快發展文體事業,滿足人民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全力推進文明創建。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為龍頭,深入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完善社會信用體系,不斷提升市民素質,打造“大愛鎮江”和志願者服務等特色品牌。依法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加快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硬體達標,建成市科技館和檔案館。
紮實推進文體惠民。開展“歡樂家園”和“我們的節日”系列公益文化活動,舉辦“2011鎮江音樂季”。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一批特色文化廣場、圖書館和文化站室。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城鄉體育健身設施覆蓋率超過90%,每萬人擁有健身點5個以上,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超過30%。
做大做強文體產業。重點發展文化創意、影視演藝、旅遊文化和出版印刷等四大文化產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提升市文廣集團、報業集團實力,力爭吸引1-2個全國知名的文化企業落戶,完成一批文化設施建設。加快發展體育產業,構建以市體育會展中心為核心的產業鏈。
(五)全面加強社會建設,滿足人民民眾的公共服務需求
最佳化教育衛生服務。深入貫徹教育改革發展實施意見,紮實開展國家學前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東方技校等一批職校整合遷建,完成“校舍安全工程”19.4萬平方米,支持在鎮高校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完成市二院整體遷建、精神衛生中心異地新建和婦幼保健院整合,建成市一院內科醫技樓和中心血站綜合樓。全面完成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任務。
提供安全保障服務。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鞏固“平安鎮江”創建成果。啟動“六五”普法,建設“法治鎮江”。完善公共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責任,杜絕重大事故發生,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創新特殊人群和外來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嚴格規範小旅館等“九小場所”管理。啟用新人民來訪接待中心,強化信訪大格局建設,健全“大調解”機制,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
延伸社會公益服務。推進新型社區建設,完善人口公共服務體系。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加強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加強國防教育和人民武裝工作,深化軍民共建,力爭全國雙擁模範城“六創”成功。繼續開展對口支援。認真做好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工作。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僑聯和科協等人民團體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
(六)強化政府自身建設,滿足人民民眾的利益表達需求
新形勢、新任務呼喚建設現代服務型政府,更要求全體公務人員實時維護廣大民眾的合法權益。
恪守一心為民的職責。人民政府必須對人民高度負責。全體公務人員將始終帶著責任、帶著使命、帶著感情履職,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民眾監督和輿論監督;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局面,倍加珍惜為民幹事的廣闊舞台,倍加珍惜自己人生的寶貴時光,時刻把民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時刻把維護民眾的利益抓在手上,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放心、使人民滿意。
錘鍊銳意創新的品格。工作中多一些開放、少一些保守,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始終保持爭創一流的志氣、敢為人先的銳氣、求新思變的勇氣。創新發展思路,提升轉型升級的能力和水平;堅持走民眾路線,創新工作方法,提高維護民眾合法權益的實效性。
濃厚真抓實幹的氛圍。倡導“為民多吃苦、為民作奉獻、為民埋頭乾”的風氣,敢於負責、勇挑重擔、真抓實幹,始終把重點放到推進強市富民上,把精力集中到解決具體問題上。對民眾合理的利益訴求,尤其要有決心、有恆心、有耐心加以解決,以真心換民心、以誠意得民意、以毅力聚民力,形成心心相印、同心幹事的生動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