鍠

鍠,中國漢字,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鍠
  • 拼音:huáng
  • 注音:ㄏㄨㄤˊ
  • 簡體部首
  • 部外筆畫:9
  • 總筆畫:14
  • 繁體部首
  • 部外筆畫:9
  • 總筆畫:17
  • 繁體字
基本信息,基本字義,詳細字義,詞性變化,常用詞組,方言集匯,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輸入法
五筆(86&98版):QRGG; 倉頡:OPHAG; 鄭碼:PNC 筆順編號:31115325111121; 四角號碼:8671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53D
鍠

基本字義

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有三,多用作儀仗

詳細字義

<象>
形容金屬制打擊樂器洪亮聲 [tinkle;ding-dong]
來源:
⒈鍠,聲也。——《說文》
⒉鐘鼓鍠鍠。——《詩·頌·執競》
⒊至於林籟結響,調如竽瑟;泉石激韻,和若球鍠。——《文心雕龍·原道》
⒋在他耳邊,立刻又充滿了鍠鍠鍠的鑼聲。——茅盾《子夜

詞性變化

〈名〉
聲 [sound of bells]
⒉一種似的兵器。漢唐用作儀仗 [ancient weapon]
來源:
⑴鍠,兵器。——《正字通》
⑵鍠,改鐵鋮作鍠,始皇制也。—— · 崔豹《古今注·輿服》

常用詞組

◎ 鍠鍠 huánghuáng
[the sound of drums and bells] 鐘鼓聲
來源:幡旗既黑黑,征鼓何鍠鍠。——· 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

方言集匯

粵語:wong4。
英語:weapon,英音[ˈwepən],美音[ˈwɛpən]。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乎光切《集韻》胡光切,音黃。《說文》鐘鼓聲也。《爾雅·釋訓》鍠鍠,樂也。《注》鐘鼓音。
又與喤通。《詩·周頌》鐘鼓喤喤。《疏》字書云:鍠鍠,樂之聲也。
又《集韻》兵器也。《古今注》秦攺鐵鉞作鍠,始皇制也。一本云:鍠,秦制也。今乗輿諸公王妃主,通建之也。《開元禮儀》鍠,形如劒而三刃,連柄共長三尺五寸,以虎豹皮為袋。今乗輿之前,刻木為斧,謂之儀鍠。
又《廣韻》戸盲切《集韻》《韻會》《正韻》胡盲切,音橫。義同。《後漢·馬融傳》鍠鍠鎗鎗,奏於農郊大路之衢。《注》鍠,音橫。鐘鼓聲也。
又《集韻》呼橫切,音諻。義同。 《集韻》或作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