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中國芯”:瀋陽鼓風機集團振興發展紀實

鍛造“中國芯”:瀋陽鼓風機集團振興發展紀實

《鍛造“中國芯”:瀋陽鼓風機集團振興發展紀實》(簡稱《鍛造“中國芯”》)是商國華創作的長篇紀實報告文學,首次出版於2019年7月。

《鍛造“中國芯”》以紀實手法記錄了瀋陽鼓風機集團追隨共和國發展腳步的歷程,生動地呈現了沈鼓集團堅持研發升級,自主研發製造了世界上頂尖的百萬噸乙烯壓縮機、長輸管線壓縮機和世界上少有的十萬空分壓縮機,為祖國增光添彩的故事。在遼寧老工業基地努力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今天,這部新作的問世,是對“新時代遼寧精神”的詮釋,是提升遼寧工業形象的佳作。

2019年12月28日,《鍛造“中國芯”》獲得第二屆中國工業文學作品“光耀杯”大賽網路人氣獎及推薦作品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鍛造“中國芯”:瀋陽鼓風機集團振興發展紀實
  • 外文名:Forging Ahead with the Chinese Spirit: Shenyang Blower Works Group Corporation on Its Way to Prosperity
  • 作品別名:鍛造“中國芯”(簡稱)
  • 作者:商國華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長篇紀實報告文學
  • 字 數:200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點,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鍛造“中國芯”》以紀實手法記錄了瀋陽鼓風機集團的發展歷程,以報告文學的方式,生動再現了瀋陽鼓風機集團堅持自主研發,製造出領先世界水平的百萬噸乙烯壓縮機、長輸管線壓縮機、十萬空分壓縮機的工業發展歷程,呈現出中國工業闊步走向世界的動人姿態,展現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的歷史進程。作品將瀋陽鼓風機集團艱苦創業振興發展的歷史,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工業發展史、奮鬥史的縮影,向中外讀者生動展現了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邁進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鍛造“中國芯”:瀋陽鼓風機集團振興發展紀實
《鍛造“中國芯”》中英文版

作品目錄

引子
第一章 挺起“長子”筋骨的歲月
第二章 起步在融冰化雪的時空
第三章 意志契合尊嚴的路上
第四章 信念底火衝破的壁壘
第五章 忠誠與自信共舞的時空
第六章 錚骨敲響的曠世節拍
第七章 擔當情懷逐夢的群像
第八章 自強鍛造的時代風景

創作背景

2017年底,商國華帶領瀋陽市鐵西區文聯的文藝家到瀋陽鼓風機集團慰問演出,迎面看到偌大的車間廠房裡懸掛著“堅決完成十萬空分壓縮機任務”的橫幅,他好奇地詢問工人“十萬空分壓縮機”是什麼設備。工人師傅告訴他,是可以將煤轉化為石油的機械設備,這樣的設備目前全世界僅有三台,瀋陽鼓風機集團生產的這一台是世界上的第三台十萬空分壓縮機。商國華意識到,瀋陽鼓風機集團這是在鑄造中國重大裝備領域的“國之重器”。於是,商國華從十萬空分壓縮機的研發製造過程開始採訪,他不斷修改寫作提綱,擴充採訪內容,直到完整記錄全面展示出這個國有大企業在追夢路上一步步腳踏實地實現中國夢的歷程。他用4個月調查採訪、4個月寫作,先後採訪了沈鼓集團的66人,《鍛造“中國芯”》是汗水和淚水交織著寫成的。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這是一部展現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進程的用心之作。瀋陽鼓風機廠,是在共和國初創時期百廢待興的時代背景下,逐步成長起來的大型工業企業,是在馬棚里起家的。沈鼓技術引進的奠基人、廠黨委書記賀祝山,在資本家工廠幹活的時候,左手受傷,沒錢治療,後來感染了,沒辦法做了截肢。在這位只有一隻手的廠長帶領下,一代人篳路藍縷,宵衣旰食,硬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在國慶十周年之前製造出了中國第一台壓縮機,為其後研發生產大國重器奠定了基礎。在中國國家和人民需要糧食的時候,沈鼓造出了能生產化肥的壓縮機,提高了糧食產量。在棉花需求靠進口,人們穿著清一色的時候,沈鼓造出了乙烯壓縮機,出現了五彩繽紛的衣料。當天然氣滿足不了千家萬戶燒水、做飯的時候,沈鼓造出了電驅壓縮機,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當中國進口原油激增,沈鼓人又造出了十萬空分壓縮機,實現了把煤變成油的夙願。一個企業見證了老工業基地的興衰,貢獻了老工業基地鳳凰涅磐的新生。無論今夕,都展現了“共和國長子”的責任擔當。幾代人為此嘔心瀝血,在作者的筆端,正是從歷史的深處鉤沉出現實的路徑,把不忘初心寫進作品,把牢記使命昭示世人。老工業基地振興依然在路上,循著這條路的方向,人們看到的是光明前景,更銘記著往昔的榮光,那是不竭的動力之源,是不斷向上攀升的引力所在。
這是一部展現集成眾智創新領跑過程的用力之作。“有一個鏡頭幾乎是共同的,無論是誰,也無論是站在哪個層面上的人,凡是對歷史的回望中,除了悽苦與無奈,就是欣喜與淚水的交融了,沈鼓的回望屬於後者。”沈鼓集團是為中國化工和能源行業提供工業心臟設備的製造企業。改革開放以來,始終保持了中國國內同行業的領先地位,創造了無以數計的中國第一。在鍛造國家砝碼,比肩國際同行的道路上,他們從一個“跟跑者”,發展到現在的“並跑者”,正在向著“領跑者”的方向挺進。在不斷突破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實現創新領跑的過程中,濃縮了一大批科研工作者的犧牲精神、奉獻精神。主導百萬噸乙烯設計的姜妍,她深知“研製百萬噸乙烯是我們沈鼓三十年的夢,只能成功,而不能失敗。”她不是二傳手的性格,她是屬於主動進攻型的。她說:“一個人如果真正對一件事發生了興趣,那是什麼事也替代不了的。因為設計百萬噸乙烯壓縮機,是我一生中追求的最大夢想。”當這項標誌著中國大型石化裝備實現重大突破的科研取得成功之時,身披黨的十九大代表榮光的姜妍說:“我的榮譽是沈鼓的共同榮譽,珍惜這個榮譽,我從不敢有半點怠慢。”沈鼓的十萬空分壓縮機,是中國重大裝備領域的“國之重器”,是中國空分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它的總設計師是汪創華,主要設計者是武斌。從研發、工藝、製造、試車、投入了沈鼓最佳的技術陣容,號稱“百團大戰”,這是一個涉及50多個技術難點的全新課題,它的研製成功無疑是中國核心技術為國爭光添彩的精彩一幕,也是民族工業登上新台階的濃重一筆。而研製它的人們,在短暫的歡欣之後,又投入了新的研發當中,因為他們深知:“中國給了沈鼓一個舞台,沈鼓人就應該永遠不知疲倦地大步流星地甩開膀子加油乾。”
這是一部展現產業工人挺直脊樑心路歷程的用情之作。“沈鼓一路走來,證明了一個道理,歷史賦予每代人的使命是不同的,但生活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每個人,儘管所處的年代不同,而為國家的利益和國家的名分,去擔當的責任又是相同的。”作品所展現的正是不同時代,中國工人階級壓不垮、困更堅的“脊樑”精神。沈鼓人給人們鍛造的這一幅長長的脊樑挺直的鋼鐵畫卷,讓人們看到了走在這支隊伍前面的,不僅有技術領銜的明星大腕們,還有企業領軍人的勇毅擔當,還有行業主管者的高瞻遠矚,更有普通勞動者的默默付出。“如果把沈鼓比作一個舞台,那么,研發和裝配只能說是開場與壓軸的重頭戲,而承接研發的製造、加工才是舞台上具有豐富故事情節的重要橋段。”車間裡的車、鉗、銑、刨、磨、電焊、裝配,十幾個工種近280人參與到一項系統的工程。“不管怎么說,我還是黨員啊!”一個名叫李建的工友,這一句簡短而有力的回答,不僅震撼了作者,也使每一位讀者油然生出一種深深的敬意。就是這樣一群叫產業工人的勞動者夜以繼日地勞作,才成就了一篇“國之重器”的精華之作。尤其應該大書特書的是,在向著中國創造進軍中,思想觀念的解放和家國情懷的擔當,顯得彌足珍貴。每一項發明創造,突破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瓶頸,還取決於人們的觀念和情智。中國的也好,外國的也好,壓縮機在工作狀態時是不分國產化與外國貨的。之所以還要置成熟的經過檢驗的外國產品不用,而甘願冒著風險用未經檢驗的國產品取而代之,是因為如果不照此辦理,永遠只能是跟跑者。如果沒有一種科學精神加革命精神的氣魄,就沒有創新可言。這中間蘊含著的,就是思想觀念的大膽解放和家國情懷的無畏釋放。沈鼓的實踐者以其傲世的成就,印證了改革創新永遠是一種披荊斬棘無畏向前的事業。托舉這一偉業的,正是一個又一個敢於做夢、敢於追夢、勤於圓夢的民族脊樑。

藝術特點

《鍛造“中國芯”》以企業技術國產化自覺與國家使命息息相通的雙線交織為主軸,描述了瀋陽鼓風機集團與共和國七十年並肩走過的輝煌歷程,抒發了幾代創業者大無畏的民族情懷,呈現了鮮明的創作特點。
第一,運用對比手法,凸顯強烈的民族情感和使命擔當。從縱向角度,當中國國家和人民需要糧食時,沈鼓人造出了生產化肥的壓縮機;當國人穿著清一色的黃、黑、藍服裝的時候,沈鼓人研發了百萬噸乙烯壓縮機,使國人的衣著變得五顏六色;當石油進口量增大時,沈鼓人研發生產了把煤轉化為柴油的十萬空分壓縮機。作者由此感嘆道:“沈鼓人的追求,一直與國家和人們的嚮往連在一起。”從橫向角度,書中多次出現企業面臨外國技術壓力的畫面,用現任董事長戴繼雙的話說:“這些年,真正讓我埋下痛苦種子的,就是我在銷售工作中,許多次遭受跨國企業的白眼。但恰恰是這些白眼,變成了我工作的動力……讓我們沈鼓人扛起了為國家擔當、為人民擔當的大旗。”
第二,選擇歷史關鍵時刻,再現風雲叱吒的緊張畫面。作者刀削斧砍省略了一般性的歷史敘述,截取沈鼓人爬坡過坎的幾個大的歷史時空階段,聚焦這幾個關鍵性的鏡頭,把企業決策人和突破性的技術骨幹放在矛盾的激流漩渦中,綻放他們身上的力與美。人物形象活靈活現,現場氣氛有聲有色。第四章在中國國家投資西氣東輸工程項目中拉開序幕,一線管道壓縮機,德國人中標,二線管道壓縮機,又是德國人。時任沈鼓老總蘇永強說:“在國家重大工程面前,我們如果拿不出國產化的產品,那我們就永遠是為外國人服務的打工仔。”作者描述的重頭戲是“西氣東輸三線管道工程設備國產化論證會”,現場暗流涌動,往來交鋒一個回合接著一個回合,這裡既有國家能源局副司長、主持人黃鸝臨場機智的休會,又有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總工隋永濱的關鍵性出場,他們都會上會下力挺“國產化”,最後,論證會的結論眾望所歸:“今後西三線要全部使用國產的電驅壓縮機組。”作者動情地寫道:“沈鼓的企業自覺是有目共睹的,而國家戰略的形成,卻是需要有人承上啟下,甚至撕開面子的奔走呼號,乃至有一種‘拚老命’‘拿腦袋擔保’的大無畏精神才能奏效的。”
第三,寓情於景,釋放作者滾燙的詩情。幾代企業掌門人都重複著同一句話:“工程技術人員搞設計成功了,成績歸個人,失敗了企業承擔責任。”普通大學畢業的姜妍就是這樣成了“我國百萬噸乙烯設計第一人”和黨的十九大代表。總工汪創華就是這樣率領技術團隊研發出沈鼓歷史上投入最大的十萬空分壓縮機。在該書最後,作者熾熱的情懷達到了頂峰:“這就是我思念情愫落腳的目的地嗎?這就是我千里迢迢來看望的‘孩子’嗎?我真想一下子撲上去,一時間,擁抱親人的熱血瞬間上涌。”這位長期工作在鐵西老工業區的曾是詩人的作者把自己的深情融化在這個鋼鐵的嬰兒的意象中。

作品影響

  • 獲獎記錄
2019年12月28日,《鍛造“中國芯”》獲得第二屆中國工業文學作品“光耀杯”大賽網路人氣獎及推薦作品獎。
  • 衍生作品
2021年7月5日晚,瀋陽市總工會聯合瀋陽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推出的大型話劇《激流勇進》在中國工業博物館鑄造館上演。話劇《激流勇進》改編自作家商國華創作的報告文學《鍛造“中國芯”》。該劇演出單位為瀋陽話劇團、瀋陽市工人文工團,編劇為商國華,導演為黑曉歐。該劇充分反映了中國工人的自信、勇氣與毅力,旨在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
  • 研討會
2019年8月17日下午,由遼寧省作家協會瀋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遼寧省總工會宣教部主辦,瀋陽市文學藝術創作中心、《芒種》雜誌社、沈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傳部、瀋陽市鐵西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的商國華長篇報告文學《鍛造“中國芯”》研討會在沈鼓集團主樓102會議室舉行。

作品評價

中國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委員會委員李青松:“《鍛造“中國芯”》至少帶來三方面啟示:其一,在世界舞台上,實力決定一切,而實力在於我們要擁有自己的重器,而重器則在於我們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其二,核心技術買不來、要不來、學不來、等不來,必須走國產化之路;其三,建立足夠強大的製造業體系是我們實現強國夢的重要基礎之一。”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李炳銀:“這部作品立足堅實,風格質樸,行文暢達。作家以史實為主線,有穿插調動,故事講得簡練有力,很多細節情形描述精彩,這樣的創作具有感動、振奮讀者的作用。”
遼寧省作家協會主席滕貞甫:“商國華從《我們走在大路上》《師道彎彎》到這部《鍛造“中國芯”》,他用一部部厚重紮實的著作顯示了自己的實力,為工業題材報告文學創作提供了經驗,這也是提升遼寧形象濃墨重彩的佳作。”
作家周建新:“寫工業題材尤其是涉及技術領域的報告文學,歷來是作家創作的難點。商國華迎難而上,深入企業體驗生活,紮實採訪,用心選材,激情創作,成功地挖掘出沈鼓集團企業精神核心,對提振遼寧精神、樹好遼寧形象做了很好的闡釋。”

出版信息

書名
作者
譯者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時間
ISBN
鍛造“中國芯”:瀋陽鼓風機集團振興發展紀實
商國華
-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9年7月
978-7-119-11995-3
鍛造“中國芯”:瀋陽鼓風機集團振興發展紀實:英文
商國華
金學勤、李偉彬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年5月
978-7-119-10112-5

作者簡介

商國華,1950年生,筆名老風,遼寧錦州人,中共黨員。1985年畢業於遼寧大學中文系。1968年應徵入伍。1975年轉業後歷任瀋陽市鐵西區委宣傳部幹事、副部長,鐵西區城建局局長,區建委主任,區土地規劃局局長,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鐵西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兼文聯主席。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瀋陽市勞動模範。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作品以詩歌、散文為主。
鍛造“中國芯”:瀋陽鼓風機集團振興發展紀實
商國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