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蛛蝗是槌角蝗科昆蟲,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錫林浩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錫林蛛蝗
- 拉丁學名: ORTHOPTERA
- 界:動物界
- 目: 直翅目
- 科:槌角蝗科
- 亞科:槌角蝗亞科
- 屬:蛛蝗屬
- 總科:蝗總科
- 定名人:Liu et Xi
- 年代:1986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原始文獻,資料來源,
形態特徵
雄性 體中小型。頭頂背面低凹,側隆線明顯,頂端近直角形;眼間距約為觸角間顏面隆起寬的1.5倍。頭側窩狹長,長為寬的2.5—3倍。顏面頗傾斜,顏面隆起在觸角辨阿煮基部以下具深縱溝,在中央單眼附近收縮,向唇基部漸寬。觸角棒狀,超過前胸背板後緣,中段一節的長度為朵遙道漿寬度的2倍。複眼前緣平直,後緣呈弧形,其縱徑為橫徑的1.4倍,為眼下溝長度的1.4倍。前胸背板前緣平直,後緣呈圓弧形;中、側隆線均明顯,側隆線在溝前區呈弧形彎曲,溝前區側隆線之間最寬處為最狹處的1.7倍;後橫溝明顯,切斷朽雅中、側隆線,後橫溝幾位於中部,溝後區側隆線間最寬處約為溝後區長的1.4倍(圖25b)。前胸腹板在兩前足基部之間隆起較高。中胸腹板側葉間的中隔呈梯形,其最狹祖采腳處約與長度相等;後胸腹板側葉全長明顯地分開。前翅到達後足股節頂端;前緣脈域很寬,其最寬處為中脈域最寬處的1.5倍,為緣前脈域最寬處的2倍;中脈域略寬於肘脈域。前足脛節正常,不膨大。後足股節勻稱,膝側片頂圓形;內側下隆線具發達的音齒列,音齒近球形,頂端鈍圓。後足脛節外側具刺10—11個,內側10—11個,缺外端刺。跗節爪間中墊較寬大,其最寬處約為爪寬的1.5倍(圖25d)。鼓膜器發達,孔卵圓形。腹部末節背板縱裂,肛上板近寬舌狀,邊緣隆起,中央具寬淺縱溝。尾須側扁,其頂端到達肛上板的端部。下生殖板短錐形,陽具基背片橋狀(圖25a)。雌性 體較大。頭頂較寬,眼間距約為觸角間顏面隆起寬的2—2.5倍。顏面隆起僅在中央單眼下略低凹。觸角較短,不到達或剛到達前胸背板後緣,中段一節的長為寬的1.5倍。複眼縱徑為橫徑的1.3倍,為凝請糊眼下溝長度的1.2倍。前胸背板側隆線間最寬處為溝後區長的1.5倍。前翅短寬,其墓滲槓頂端略超過後足股節中部;前緣脈域較狹,其最寬處與中脈域最寬處或緣前脈域最寬處幾等寬。尾須短,其頂端僅達肛上板的中部。下生殖板後緣中央具弧形凹口。下產卵瓣下外緣具淺凹口(圖25e)。
體色 體暗黑色。多和灑船後足股節內側基部具暗色斜紋。腹部末節背板後緣黑色,肛上板邊緣黑色,中央縱溝黑色。
體長:♂13.0—15.0mm,♀14.3—17.6mm。
前胸背板長:♂2.9—3.3mm,♀2.6—3.3mm。
前翅長:♂9.5—10.1 mm,♀5.6—7.8mm。
後足股節長:♂8.3—8.9mm,♀8.3—9.6mm。
分布範圍
內蒙古(錫林浩特)。
原始文獻
: Acta Ent. Sin. 29 (1): 67—68 [English p. 69], figs. 1—5.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三十二卷 直翅目 蝗總科(四):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