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惠園林文物名勝區

錫惠園林文物名勝區

錫惠名勝區位於“太湖明珠”無錫城西美麗的錫惠山麓,交通便利,距市中心2公里。它緊偎於京杭運河之旁,倚錫山、惠山而築併名,占地約70公頃,包含了整座錫山和惠山最美的山林,遊覽面積45公頃,是一個以文物古蹟見長,山水林泉俱美,遊覽休閒皆宜的大型綜合園林,山水靈秀,文化燦爛,有無錫“露天博物館”和“精神家園”之譽。每年接待海內外遊客100餘萬人(其中海外遊客約20萬人),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和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錫惠園林文物名勝區
  • 占地面積:70公頃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
  • 遊覽面積:45公頃
地理位置,特色遊覽,自然風光,主要景點,華孝子祠,阿炳墓,映山湖,二泉書院,惠山寺,名人蹤跡,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位於太湖之濱,惠山之麓的無錫,是一座歷史悠久、物產豐饒、人文薈萃的江南名城。
坐落於無錫城西,被乾隆皇帝譽為江南第一山的惠山,古稱歷山華山、西神山,其山形猶如九龍騰躍,故又名九龍山。錫山包含了錫惠景區的精華部分,錫惠名勝薈萃是惠山的余脈,無錫地名的來歷與錫山有著特殊的淵源。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錫山就有先民在此居住生活,閃耀著馬家浜文化的光芒。秦始皇曾在此屯兵駐戍,留有秦皇塢等遺蹟。後漢有樵客在錫山得碣石,其銘曰: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為無錫地名來歷平添神奇色彩。
無錫錫惠園林文物名勝了無錫地區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和品類齊全、頗具山麓園囿特色的風景資源,時跨數千年,一直享有無錫露天歷史博物館的美譽;以天下第二泉寄暢園等名泉名園為代表的大批名勝著稱于海內外。

特色遊覽

錫惠公園有三個特色遊覽區——免費開放的入口公園,以遊樂、休憇為亮點的錫山休閒區,以及最具遊覽價值的核心景區——以天下第二泉為經典代表的惠山古蹟區,總面積達90公頃。包含三個精品園——無錫唯一明代古園,有著500年悠久歷史的寄暢園,觀賞杜鵑為主題的中國杜鵑園和賞玩江南盆景的吟園公園。山水間棋布國家級、省級和市級文保單位15個22處,有名勝景點206個,古泉11個,明以來碑刻314方,古樹名木80株。區內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山泥人和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山民俗文化廟會。每年接待各類遊客達800餘萬人次,是無錫乃至華東地區人氣最為旺盛的公園。
錫惠園林文物名勝區錫惠園林文物名勝區

自然風光

無錫地曠山稀,無高山大川,可是錫山惠山卻有奇質,林木蔥鬱,泉涌瀑布,人文薈萃。南北朝時,惠山就建有歷山草堂,是為江南名剎惠山寺前身。古時慧、惠詞義相通,有智慧即有福德,故錫惠山麓又以惠泉福地名播天下。唐朝著名詩人李紳年輕時在惠山寺讀書,作有《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他還把惠山親昵地稱為家山。自唐代以來就盛名天下的第二泉,現代隨著《二泉映月》名曲的傳播而家喻戶曉。唐宋石經幢、聽松石床及陸羽、李陽冰、秦觀、蘇東坡、黃庭堅、文徵明等無數文人墨客題詠吟唱惠山、二泉,給錫惠名勝區留下了絢麗燦爛的篇章。宋朝金蓮橋造型勻稱,雕刻精美,文化、文物價值都屬上乘。屹立於錫山之麓的龍光塔四百多年來一直是無錫城市的標誌性景點建築。建於明代的寄暢園以高超的造園藝術而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典範,蒼翠寥廓,古樸清曠,不但文人雅士喜歡,還成為康熙、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巡遊至無錫而必到的鐘愛之地。乾隆似乎特別喜歡寄暢園,下令畫師照本描繪,回京後在清漪園(今頤和園)仿造了一園取名惠山園,即今諧趣園,開中國園林成功克隆的先例。

主要景點

錫惠名勝區有國家、省、市文物保護單位18處,占整個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的23%。唐宋元明清,從古說到今。區內有明代二泉書院、碧山吟社、點易台;有華孝子祠、錢王祠、顧憲成祠、李綱祠、張中丞廟;有惠山寺、龍光寺、忍草庵等佛教遺蹟;還有玉皇殿;頭茅峰等道教仙蹤,是中國傳統儒、釋、道三種文化的聚集地和沉澱區。詩書禮樂,晨鐘暮鼓。泉流淙淙,松濤陣陣。古柯喬木遍布區內,鳥蟲魚獸,出沒林泉。名山、名泉、古園、古寺匯集,實為文化昌明、風景優美的首善之地。大哉王言,山為第一泉第二;巍然廟貌,祠為教孝寺教忠。惠山寺門口的對聯確切地反映了錫惠名勝區的教諭作用。

華孝子祠

華孝子祠,位於無錫市錫惠 公園內的古惠山寺內側,匯東晉無錫孝子華寶。 南齊建元三年(481),齊高帝賜華寶故宅“孝 子”額,載《南齊書》。唐時建專祠,內塑童髻長須 華寶像。該祠屢有廢興,現建築始於明,成於清,保 存基本完整。祠東向,門前立四面牌坊,俗稱無頂 亭,單間、正方形,木石結構,藻飾精美,系華氏宗 族族表忠孝節義及科第的紀念建築物,建於清乾隆十 三年(1748)。祠門牌坊式。廡殿頂、置竹葉瑪瑙地盤 陀石。過架有溯源橋的承澤池,西娩有八角形石砌黿池,池壁南北各裝飾石蠣 首,吐納二泉水,故又名雙龍池。池西為主建築享堂,建於明成化二十一年 (1485),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落架翻修,仍保持明代風格;三間八架、 歇山頂、楠木結構,但方柱及柱基均為石質,裝飾色朴典雅。其內壁嵌明清碑刻35方,大部分為1984年複製。
1983年11月21日,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錫惠園林文物名勝區華孝子祠錫惠園林文物名勝區華孝子祠

阿炳墓

阿炳墓 華彥鈞又名瞎子阿炳,無錫人,民間音樂家,原為道士,後雙目失明,流浪街頭,賣唱為生,生活坎坷,作有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等傳世。此墓現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
阿炳墓阿炳墓

映山湖

順春申澗東下,位於錫、惠兩山之間的是映山湖,古時稱“秦皇塢”。1958年,無錫百姓義務勞動,歷時十月,挖土五萬方,將秦皇塢開成1.4萬平方米的人工湖。清澈如鏡的水面使錫、惠兩山的景色融為一體,翠峰、古塔、秀亭倒映湖中,故而得名“映山湖”。
映山湖映山湖

二泉書院

被列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的二泉書院建於1516年,從惠山上殘存的海天石屋及聽松坊書院遺址看,當時的範圍很大。據史載,時有海天亭、超然堂、點易台等十五景。邵寶在此講學11年,教導學生“道德至上,功名次之。”邵寶病逝後改為祭祀他的祠堂,歷史上屢毀屢建,最後一次修復在清朝道光年間,但面目全非。
錫惠園林文物名勝區二泉書院錫惠園林文物名勝區二泉書院

惠山寺

始建於南北朝,前身為南朝劉宋年間司徒右長使湛挺的"歷山草堂"。劉宋景平元年,草堂改作僧舍,稱"華山精舍"。梁大同三年,華山精舍改為慧山寺。一千多年來,幾經興廢,也曾有過多名高僧在這裡駐錫或主持,眾多名流到此一游或寄寓一段時間。康熙、乾隆兩帝分別六次南巡,但都七次到惠山寺燒香拜佛。康熙帝南巡時至惠山寺,於漪瀾堂品泉。乾隆帝南巡時休憩於秦園(即寄暢園)和竹缶盧山房,書寫了不少詩詞和匾額,並特為"惠山寺"題額。
惠山寺在唐宋時,香火很盛,寺院範圍包括愚公谷和寄暢園等地,僧舍有1098間之多。現寺內保存的古蹟有:唐宋石經幢、金剛殿、香花橋、日月池、金蓮橋、金蓮池、御碑亭、聽松石床、古銀杏樹、大同殿、竹爐山房、雲起樓等。
惠山寺始建於南北朝,前身為南朝劉宋司徒右長史湛挺的“歷山草堂”。劉宋景平年,草堂改作僧舍,稱“華山精舍“。梁大同三年,華山精舍改為慧山寺。康熙帝南巡時至惠山寺,於漪瀾堂品泉。乾隆帝南巡時休憩於秦園(即寄暢園)和竹爐山房,書寫了不少詩詞和匾額,並特為“惠山寺“題額。同治二年,李鴻章軍和太平軍激戰於惠山惠山寺被毀,僅存寺門匾額,寺也被改為昭忠祠。
二泉是錫惠園林文物名勝區內最為著名的景點之一,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開鑿於唐大曆年間(公元766年),原名惠泉。該泉經萬千松根蓄存和砂岩滌濾,水質清純甘冽,被唐代“茶聖”陸羽評為“天下第二”。宋徽宗欽令建亭護泉,御題“源頭活水”,且譽為貢品,“月進百壇“。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慕名多次來品泉,有“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的詩句。更有一曲吟詠該泉景色的《二泉映月》名播天下,抒發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

名人蹤跡

蘇軾獨攜小團月
宋朝蘇軾早年曾在杭州、湖州等地為官,他在元豐二年的詩中說“余昔為錢塘倅,往來無錫未嘗不至惠山”,可見他對惠山是情有獨鐘的。早在熙寧年間,他就來到無錫,品二泉,登惠山,作有《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詩曰:“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連。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石路縈迴九龍脊,水光翻動五湖天。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
李紳苦讀惠山寺
唐相李紳,15歲從無錫梅里到惠山讀書,一讀就是十年。由於家境貧寒,他在寺中找來經書,以紙背作文稿,受到個別僧人的欺侮,卻也得到鑒元等僧人的同情和支持,結下很深的友誼。元和六年(811),李紳中了進士,成為無錫歷史上第一個進士。李紳一生,歷仕五朝皇帝,在唐武宗時為相四年。在惠山寺讀書時,深知農民疾苦,寫下“憫農”詩:“誰知盤向餐,粒粒皆辛苦。”千古名句,代代傳誦,教人以珍惜糧食為根本。
陸羽品評第二泉
唐朝湖北天門人陸羽,字鴻漸,因避安史之亂,寓居浙江湖州。期間訪名山探山泉,研究茶葉,作有世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他品評天下名泉二十種,列廬山康王谷簾泉為天下第一,惠山石泉天下第二,遂使二泉揚名。他還作有遊記《惠山寺記》,是為惠山第一部名人遊記。

旅遊信息

A線(錫惠古蹟游):古華山門—寄暢園—惠山寺—乾隆御碑—百年古銀杏—聽松石床—天下第二泉—惠山泥人一條街—華孝子祠—泰伯殿
B線(錫惠休閒遊):古華山門—映山湖—泰伯殿—阿炳墓—杜鵑園—惠山索道—九龍壁—古華山門
C線(錫惠全景游):古華山門—寄暢園—惠山寺—乾隆御碑—百年古銀杏—聽松石床—天下第二泉—惠山泥人一條街—華孝子祠—泰伯殿—映山湖—阿炳墓—杜鵑園—惠山索道—九龍壁—古華山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