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寺廟介紹,環境介紹,地理位置,古建築,歷史介紹,重建開光,開光,專家介紹,遊客須知,景點介紹,園林文物,地曠山稀,名勝區,路線,
寺廟介紹
惠山與佛的因緣最早要追溯到晉朝,相傳西域僧人慧照來到無錫秀麗的西神山麓駐錫傳道,從此就有了惠山之名。寺建於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梁大同三年(537年),建大同殿,易名為法雲禪院。唐宋間,又改名為昌師院、普利院、旌忠薦福功德禪院等。惠山寺是禪宗道場,歷史上香火旺盛,高僧眾多,唐宋鼎盛期僧舍達數千間。惠山因佛而繁榮。從唐朝會昌至清朝同治的千餘年間,惠山寺五次遭劫,五次重建。清朝乾隆皇帝曾到惠山寺禮佛並留下大量詩篇。1863年李鴻章在惠山寺廢墟上建昭忠祠。惠山寺由於其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而歷無錫十大叢林之首。保存完整的唐代聽松石床、唐宋經幢、香花橋、宋代金蓮橋、明代古銀杏、清代御碑等珍貴文物以及近年修復建造的大雄寶殿、惠山寺鐘等展示了佛教文化的獨特魅力。2004年4月26日,具有1500餘年歷史的江南名剎惠山寺法喜充滿,修復開放並恢復宗教活動,從此晨鐘暮鼓、經聲佛號又迴蕩在錫惠山麓。目前的惠山寺佛法僧三寶俱足,古老的叢林正呈現出勃勃生機。
環境介紹
地理位置
惠山寺位於無錫惠山秀嶂街(今惠山直街和橫街交接處),始建於南北朝。它的前身是南朝劉宋司徒右長史湛挺創立的“歷山草堂”。劉宋景平元年(423),把歷山草堂改作僧舍,稱“華山精舍”,梁朝大同三年(537),又把“華山精舍”改為“慧山寺”。
古建築
現在惠山寺保留的古蹟和建築物有古華山門、金剛殿、金蓮池、金蓮橋、御碑亭、聽松石床、古銀杏樹、雲起樓等。“聽松石床”一直以神秘的魅力吸引著遊客。“聽松石床”原是兩棵六朝古松下的一塊天然大石,長20米,闊0.87米,高0.56米,呈褐色,表面平坦,一側翹起若枕,宛如臥榻,供遊人坐臥,靜聽松濤。唐代著名書法家李陽冰(李白的族叔)為此石用篆體寫了“聽松”兩字,“聽松石床”便由此得名。民間傳說,聽松石床,又名“偃人石”,人不論高矮,偃臥到石上,石床會隨人的高矮而伸長縮短,總是變得和睡著的人一樣長。後來有個孕婦睡在石上,既有大人,又有胎兒,石床無所適從,難施仙術,從此失效了。傳說金兀朮被岳飛打得大敗而逃,誤以為這裡可以聽“宋”,便躺在石床上暫憩,忽然風聲颯颯,松濤滾滾,猶如萬馬奔騰,金兀朮以為岳家軍追到,驚恐萬分,滾下石床逃命去了。由於用力過猛,石床邊上竟被他撳出一個手掌印,抓了幾條指甲痕。解放前,無錫民間音樂家瞎子阿炳,曾在此譜下《聽松》樂曲,旋律明朗,音調雄健,深受人們喜愛。
歷史介紹
惠山寺,位於惠山秀嶂街(今惠山直街和橫街交接處),始建於南北朝,距今已有一千五百餘年。它的前身是南朝劉宋司徒右長史湛挺創立的“歷山草堂”。當時他歸隱在歷山(惠山),與南朝的南平王劉爍以詩章酬和,齊江淹亦有繼作,後人把他們的詩作列於壁間。劉宋景平元年(423年),把歷山草堂改作僧舍,稱“華山精舍”。元徽(474年——476年)間,沙門僧顯,從京師(今南京)入吳地,在“華山精舍”休息過,這是最早而有名望的高僧。梁朝大同三年(537年),把華山精舍改為“慧山寺”。寺僧陳大德建大同殿,又名“法雲禪院”。唐朝會昌(841年——846年)間,寺毀,唐朝大中(847年——859年)期間重建。北宋至道(995年——997年)間,賜額“普利院”。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賜給名相李綱作 “功德院”。宋紹興元年(1131年),把該院賜給信安郡王孟忠厚,祀昭慈聖憲孟太后,改額“旌忠薦福寺”,賜銅印一顆,上鐫“旌忠薦福功德禪院之印”,元朝末年被毀,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僧普真重修。永樂五年(1407年)僧懷祖又修建。正統十年(1445年)被火燒毀。巡撫周忱,知縣項伾重建。萬曆二十三年(1959年),有個唐裕的,挾妓遊春,競放火炮,炮火飛上殿脊,殿被焚毀,次年吳申錫捐千金重建,他的兒子澄時又造了禪堂和不二法門。康熙於二十三年(1684年)南巡時,至惠山寺,在漪瀾堂品泉。第二年,無錫人周宏詞力加修治,題額為“聖敬式臨”。後來,乾隆六次到惠山,在秦園和竹爐山房休息,寫了不少詩詞,題了不少匾聯,還特地為“惠山寺”題額。清朝感豐至同治年間,李鴻章的淮湘軍曾與太平軍在江南一帶激戰,惠山的寺院毀於戰火,僅存寺門匾額。後來,李鴻章在惠山寺的廢墟上建立了“昭忠祠”,辛亥革命後改為“忠烈祠”。
由於惠山寺坐落在名勝之地,聲譽早已隨著天下第二泉的美名而滿天下。它早在唐宋之時,就香火不絕,盛極一時。寺院範圍包括整個愚公谷和寄暢園,僧舍就有一千零四十八間之多。古往今來,多少騷人墨客,以至帝王將相,在經過京杭大運河時,都要在惠山寺逗留。
解放後,市人民政府對惠山寺進行了全面整修,1954年重新設計改建了“古華山門”和二山門,非常壯嚴古樸。現在惠山寺還保留著古蹟和建築物有古華山門、唐宋石經幢、金剛殿、香花橋和日月池、金蓮橋和金蓮池、御碑亭、聽松石床、古銀杏樹、大同殿、竹爐山房和雲起樓等。
重建開光
開光
2008年1月6日,無錫市千年古剎惠山寺隆重舉行重建落成暨全堂佛像開光慶典,市領導丁卜人、黃繼鵬以及全國宗教、園林等有關部門領導和佛教界代表參加了慶典儀式。無錫惠山寺坐落於錫惠名勝區內,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始建於公元423年,距今1580餘年,曾列粱溪十大叢林之首。千餘年間,惠山寺六次遭災,最後毀於太平天國戰亂年間。至今寺內還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古蹟。有粱朝大同年間的龍眼泉、唐宋石經幢、唐代聽松石床、宋代金蓮橋、明洪武銀杏、清御碑等。在惠山寺古華山門內兩側,兩座古老的石經幢分列左右,其中南邊一座建於1100多年前的唐代,是無錫現存最早的地面文物,北邊的一座建於宋代。唐、宋兩幢並存,為江蘇省內所僅見,具有相當高的歷史、藝術價值。金蓮橋距今800多年,建於北宋靖康年間,是無錫最古老的石橋。惠山寺內還有一棵樹齡600 多年的古銀杏,可算是無錫市區首屈一指的樹中老壽星。古銀杏北側是最具有神秘色彩、馳名全國的江南奇石聽松石床。石床全長2米,寬厚各近1米,通體無刀斧痕跡,系天然斷裂而成。
專家介紹
據專家介紹,2002年起,惠山寺在原址重修,並於2004年4月26日恢復了宗教活動,而後又逐步完善了寺廟功能。惠山寺是惠山古鎮保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惠山寺的恢復落成,不僅進一步滿足了信教民眾宗教活動的需要,也將為無錫歷史文化名城的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遊客須知
景點介紹
景點介紹:坐落於無錫城西,被乾隆皇帝譽為"江南第一山"的惠山,古稱歷山、華山、西神山,其山形猶如九龍騰躍,故又名九龍山。錫山是惠山的余脈,無錫地名的來歷與錫山有著特殊的淵源。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錫山就有先民在此居住生活,閃耀著馬家浜文化的光芒。秦始皇曾在此屯兵駐戍,留有秦皇塢等遺蹟。後漢有樵客在錫山得碣石,其銘曰:"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為無錫地名來歷平添神奇色彩。
園林文物
無錫錫惠園林文物名勝區包含了錫惠景區的精華部分,錫惠名勝薈萃了無錫地區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和品類齊全、頗具山麓園囿特色的風景資源,時跨數千年,一直享有無錫"露天歷史博物館"的美譽;以天下第二泉、寄暢園等名泉名園為代表的大批名勝著稱于海內外。
地曠山稀
無錫地曠山稀,無高山大川,可是錫山、惠山卻有奇質,林木蔥鬱,泉涌瀑布,人文薈萃。南北朝時,惠山就建有"歷山草堂",是為江南名剎惠山寺前身。古時 "慧、惠"詞義相通,有智慧即有福德,故錫惠山麓又以"惠泉福地"名播天下。唐朝著名詩人李紳年輕時在惠山寺讀書,作有《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他還把惠山親昵地稱為"家山"。自唐代以來就盛名天下的第二泉,現代隨著《二泉映月》名曲的傳播而家喻戶曉。唐宋石經幢、聽松石床及陸羽、李陽冰、秦觀、蘇東坡、黃庭堅、文徵明等無數文人墨客題詠吟唱惠山、二泉,給錫惠名勝區留下了絢麗燦爛的篇章。宋朝金蓮橋造型勻稱,雕刻精美,文化、文物價值都屬上乘。屹立於錫山之麓的龍光塔四百多年來一直是無錫城市的標誌性景點建築。建於明代的寄暢園以高超的造園藝術而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典範,蒼翠寥廓,古樸清曠,不但文人雅士喜歡,還成為康熙、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巡遊至無錫而必到的鐘愛之地。乾隆似乎特別喜歡寄暢園,下令畫師照本描繪,回京後在清漪園(今頤和園)仿造了一園取名"惠山園",即今諧趣園,開中國園林成功"克隆"的先例。
名勝區
錫惠名勝區有國家、省、市文物保護單位18處,占整個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的23%。唐宋元明清,從古說到今。區內有明代二泉書院、碧山吟社、點易台;有華孝子祠、錢王祠、顧憲成祠、李綱祠、張中丞廟;有惠山寺、龍光寺、忍草庵等佛教遺蹟;還有玉皇殿;頭茅峰等道教仙蹤,是中國傳統儒、釋、道三種文化的聚集地和沉澱區。詩書禮樂,晨鐘暮鼓。泉流淙淙,松濤陣陣。古柯喬木遍布區內,鳥蟲魚獸,出沒林泉。名山、名泉、古園、古寺匯集,實為文化昌明、風景優美的首善之地。"大哉王言,山為第一泉第二;巍然廟貌,祠為教孝寺教忠。"惠山寺門口的對聯確切地反映了錫惠名勝區的教諭作用。
路線
交通路線:火車站坐2路、10路、91路、旅遊觀光一線至“錫惠公園”站下
門票價格:名勝區聯票(甲)45元,含名勝區門票25元、錫惠索道28元,計53元
名勝區聯票(乙)45元,含名勝區門票25元、動物園10元、樂園遊樂項目7項,34元、合計69元
名勝區聯票(丙)30元,含名勝區門票25元、泥人博物館6元、合計31元
開放時間:5:30-18:00,夏季延長到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