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民間故事,錫伯族是古代鮮卑人的後裔。鮮卑最初遊牧於大興安嶺東麓,世代以狩獵、捕魚為生。16世紀編入蒙古“八旗”後, 其社會組織發生了急劇變化,生產上轉入穩定的農業經濟。18世紀中葉,清政府為鞏固西北邊防,將部分錫伯族遷往新疆,爾後這些錫伯族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開拓了自己的第二故鄉。遠古時代的神秘傳說:在錫伯族民間傳說中說,錫伯族先民——鮮卑,古時南遷時,在鮮卑山(今大興安嶺)中迷失方向,被困在山裡。後來,有一種神獸在前方引路乃得出山,才來到南方大澤(呼倫貝爾草原)。這種獸,狀如虎而五爪,文如狸而色青,大如狗而迅走。錫伯族保留有供奉“鮮卑獸”(瑞獸)的習俗。將繪製的獸形圖案,掛在住室西或北牆上,久而久之就成為錫伯族標誌性圖案。
2011年5月23日,遼寧省瀋陽市申報的“錫伯族民間故事”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瀋陽市于洪區文化館獲得錫伯族民間故事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錫伯族民間故事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單位:遼寧省瀋陽市
- 遺產類型:民間文學
- 遺產編號:1053 I-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