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民間故事

錫伯族民間故事

錫伯族民間故事,錫伯族是古代鮮卑人的後裔。鮮卑最初遊牧於大興安嶺東麓,世代以狩獵、捕魚為生。16世紀編入蒙古“八旗”後, 其社會組織發生了急劇變化,生產上轉入穩定的農業經濟。18世紀中葉,清政府為鞏固西北邊防,將部分錫伯族遷往新疆,爾後這些錫伯族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開拓了自己的第二故鄉。遠古時代的神秘傳說:在錫伯族民間傳說中說,錫伯族先民——鮮卑,古時南遷時,在鮮卑山(今大興安嶺)中迷失方向,被困在山裡。後來,有一種神獸在前方引路乃得出山,才來到南方大澤(呼倫貝爾草原)。這種獸,狀如虎而五爪,文如狸而色青,大如狗而迅走。錫伯族保留有供奉“鮮卑獸”(瑞獸)的習俗。將繪製的獸形圖案,掛在住室西或北牆上,久而久之就成為錫伯族標誌性圖案。

2011年5月23日,遼寧省瀋陽市申報的“錫伯族民間故事”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瀋陽市于洪區文化館獲得錫伯族民間故事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錫伯族民間故事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單位:遼寧省瀋陽市
  • 遺產類型:民間文學
  • 遺產編號:1053 I-109
歷史淵源,藝術特色,傳承保護,保護措施,

歷史淵源

在這風沙瀰漫的大西北,勤勞的錫伯族人民鑿山築渠,修築了長達100多公里的察布查爾大渠。潺潺的流水使荒漠的原野變成了阡陌縱橫,樹木蔥綠,瓜果飄香,美麗富足的地方。
錫伯族以勇武騎射著稱。曾經湧現出不少優秀射箭運動員。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他們通過翻譯,廣泛接觸和吸收兄弟民族的文學藝術。《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幾十部著作,幾百年前就被譯成錫伯文,而且流傳甚廣。

藝術特色

錫伯族民間故事是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從中可以看到古代錫伯人的社會生活、信仰習俗和文學想像力以及民族心理特質。錫伯族民間故事同其他兄弟民族民間故事,有著許多聯繫和相似。在語言運用上,因為使用錫伯語,所以保留著獨特的風貌。

傳承保護

自從錫伯族民間故事被挖掘發現,于洪區文化館立即對何鈞佑家族口頭傳承數代、講述錫伯族先民鮮卑人部落生活及其英雄史詩的5部長篇敘事進行採錄、整理,並予以正式出版。2009年,錫伯族民間故事被列入遼寧省非遺保護名錄;2011年成功進入第三批國家級非遺名錄;何鈞佑則於日前被公示為該項目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錫伯族民間故事列入非遺名錄後,當地文化部門高度重視,組織專業隊伍對這一文化遺產進行搶救性保護,同時聯合遼寧大學民俗學專業研究生,歷時3年整理出版了兩部共60餘萬字的《何鈞佑錫伯族長篇故事》。

保護措施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該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瀋陽市于洪區文化旅遊體育事務服務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