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05年(
光緒三十一年),錢基博受當時“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影響,學習西學,與同邑吳錦如等80餘人組織理科研究會,延請教師講授物理、化學、博物、生理衛生和日語等課程。後又獨辦一所理科學堂,自任講師。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應
薛南溟之聘,任家庭教師,為其子教授算學。
辛亥革命興起,無錫光復。錢基博任
錫金軍政分府秘書,並撰《光復志》。後應蘇浙聯軍總參謀、邑人顧忠琛之聘,去安徽任援淮部隊總司令部少校參謀。援淮部隊改編為第16師,錢基博晉中校銜,任副官參謀,調江蘇都督府,隨部隊駐
鎮江。
1913年(民國2年)任
無錫縣立第一國小文史地教員。1918年(民國7年)6月任無錫縣圖書館館長。1921年起,歷任
吳江麗則女子中學國文教員、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學校教務長。1923年應聘赴
清華大學任教授,1924年因病回南方,後在
聖約翰大學任教。1927年9月,
無錫國專校長唐文治特聘其為教授兼校務主任。
1925年(民國14年),錢基博在上海聖約翰大學任教時發生
五卅慘案,校長美國人
卜舫濟阻止學生在校內降半旗為死難者致哀,激起全校師生的義憤。卜舫濟召開教授會議,以開除愛國學生相威脅。錢基博在會上痛斥卜舫濟壓制學生愛國運動的罪行,要卜舫濟公開向
中國人民謝罪。為了抗議卜舫濟對中國的侮蔑,全校華籍師生紛紛自動離校。錢基博是首批離校的教師,同年創辦了
光華大學(今
華東師範大學)。
1927年(民國16年)9月,因
北伐軍興,錫滬交通受阻,
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校長
唐文治特聘其為教授兼校務主任。錫滬交通恢復後,便兼任兩校課務。1930年出版了《現代中國文學史》。1937年(民國26年),錢基博在
浙江大學中文系任教授。抗日戰爭開始後隨校遷江西
泰和,與浙大同仁創辦《國命旬刊》,並親自撰寫《發刊辭》,宣傳抗戰;又與浙江大學顧谷宜教授合作,從俄文本翻譯《德國兵家克勞塞維茲兵法精義》。1938年(民國27年),錢基博到湖南安化縣藍田鎮,任國立師範學院國文系主任。1939年(民國28年),應國民黨
南嶽抗日幹部訓練班教育長
李默庵之請,赴南嶽講授《
孫子兵法》。
1944年長沙失守,日寇長入腹地,兵臨城下,師範學院奉命西遷
漵浦,而先生自請留守,欲以身殉。當時駐守湘西的
王耀武將軍聞訊,馳書先生,勸其後撤,而先生不為所動,自謂“非寇退危解,不赴院召,亦使人知學府中人尚有人站得起也”。
王耀武聽了也很著急,親自趕到學校與錢基博交談,最後要手下人硬生生地把錢基博勸走了。事後,錢基博對兒子錢鐘書和其他老師說,國土不斷淪陷,形勢危急,老師應該站出來,為學生做榜樣。錢基博後來還對自己的助手說,當時我也知道,我一個教授打
日本鬼子沒有作用,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要告訴學生,告訴世人,我們這樣的知識分子也是願意為國捐軀、為國獻身的。
1946年,到華中大學(後併入華中師範學院,今華中師範大學)任職。建國後,他將5萬餘冊藏書全部贈給
華中大學(後改為華中師範學院)。1952年,他又把歷年收藏的甲骨、銅玉、陶瓷、歷代貨幣、書畫等文物200餘件,捐贈給華中師範學院歷史博物館。此外,尚有碑帖字畫1000餘件、方誌1000餘種,悉數贈予蘇南文物管理委員會和江蘇泰伯文獻館。
1957年11月30日,因患胃癌去世,終年70歲。
教育成就
錢基博不僅是一位國學大師,也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
任職歷程
言傳身教
民國二年(1913年),直隸都督
趙秉鈞、江蘇都督
馮國璋皆因其才學,招他為秘書,他毅然謝絕。錢基博提出教育救國須先重視師範教育的思想。學校重在教育而不重在處罰,人才難於培養而易於摧殘,提倡正面教育。錢基博對教學作如是評述:“其為教也,必誠必信;以為卷懷不可以宏道,乃開誠以示物;顯言不可以避患,故托古以明義,務正學以直言,無曲學以阿世。”
錢基博的教學方法是言傳身教,默化潛移。他讀書治學注重對師範生國文基本功的訓練,從門徑上指點學生,特別是注意方法與能力的訓練。在教學過程中,用他的解題及其讀法來指導學生學習。錢基博教人讀書,採用桐城家言“誦讀”“圈點”之法。
錢基博對舊中國國文教學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將國學課程分為三大類:誦讀學程,整理學程和訓練學程。這個改革方案,重在讀古籍原著,重在學生基本功的訓練;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民族性,陶冶學生的人格,通過嚴格的讀寫訓練來加以貫徹。根據上述課程設定,錢基博又制定了各門課程的學時並區分了必修、選修。一、二年級基本上是
必修課;三、四年級,基本上是
選修課。所開古籍,都用原書。
錢基博處處從嚴治教,身教重於言教。吟誦課文,為了啟發學生多提問題。錢基博認為教師必須為人師表,教師的職責是教育學生,轉變學風,改變社會風氣。教師不能光傳授知識,還應該教育學生做人。除了寓育人於教學之中外,錢基博還一貫倡導用傳統文化來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堅決反對崇洋媚外和全盤西化,以圖實踐中華民族固有的精神。
思想理念
治學嚴謹
錢基博每讀一書,輒有提要別錄。平生所為詩古文辭,以及交遊往還,論學論文書札,也都記錄在日記之中。錢基博在武昌華中師範學院執教時,除了教學,總是看書或抄書,他看的書,多數歷代文集。錢基博每看一本書都會摘錄其中的一些內容到日記中,並且會寫上看法。
憂國憂民
錢基博時刻體恤國事,寓愛國之情於平日教學之中。
1924年,上海發生著名的五卅慘案,錢基博就教的聖約翰大學學生予以聲援。校長美國人卜舫濟橫加壓制,侮辱中國師生,錢基博激憤無比,遂於其他在校華籍師生另創光華大學,光華即“發揮光大我中華民族固有之精神”。1938年,應當時國立湖南藍田師院院長
廖世承先生之邀,錢基博出任國文系主任。由於戰事緊張,強寇四逼,錢基博便拾起《
孫子兵法》之舊業,希望對全國抗日戰爭有所貢獻。1939年,應李墨庵將軍之邀,錢基博赴南嶽抗日幹部訓練班講說《孫子兵法》,斷言中國必勝,日本必敗,後成《
孫子章句訓義》一書,將此書作為學校教材,傳授給學生,以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錢基博晚年簡居武昌,其性耿直,仍心繫祖國的建設事業。整風期間,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提出事關黨和國家建設大計的真知灼見,自以為“白頭憂國輸忠悃,青簡明經指要津”,表明自己的看法。
著作要目
專 著 類
1. 《擊技余聞補》,又名《武俠叢談》,商務印書館1921年出版。
2. 《〈周易〉解題及其讀法》,1923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3. 《讀〈莊子·天下篇〉疏記》,商務印書館1926年出版。
4. 《版本通義》,商務印書館1930年出版,北京古籍出版社1957年再版。
5. 《古籍舉要》,原名《後東塾讀書記》,上海世界書局1933年出版。
6. 《明代文學》,商務印書館1933年出版。
7. 《現代中國文學史長編》,本書原由無錫國學專門學校學生會於1932年12月集資排印,上海世界書局1933年9月正式出版,1934年、1935年連續再版,1936年9月增訂出版,1974年收入台灣《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刊》中。1986年5月湖南嶽麓書社據1936年增訂版改版印行。
8. 《駢文通義》,上海大華書局1934年出版。
9. 《韓愈志》,商務印書館1935年出版,1958年重印。
10. 《經學通志》,上海中華書局1936年出版。
11. 《中國文學史》,1939年作為湖南藍田國立師範學院教材在藍田陸續印行,1993年由中華書局出版,全三冊。
12. 《近百年湖南學風》,1940年由湖南藍田袖珍書店和湖南安化橋頭河求知書店印行。
論 文 類
1. 《中國輿地大勢論》,1902年3月發表於梁啓超主編的《新民叢報》。
2. 《讀太史公〈論六家要指〉考證》,載1926年《清華周刊》第25卷10號。
3. 《讀〈莊子·天下篇〉疏記敘目》,載1926年5月《清華周刊》第25卷11號。
4. 《復章士釗書》,1926年10月,收入《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87年增刊,紀念錢基博先生誕生百周年專輯。
5. 《韓文讀語》,載《光華大學半月刊》1932年第1卷第1、2、3、4期。
6. 《選印四庫全書評議》,載《光華大學半月刊》1933年第2卷第1期、2期、4期。
7. 《駢文漫話》,載《光華大學半月刊》1933年第2卷第5期。
8. 《復陳*一先生論桐城文書》,載1933年《光華大學半月刊》第二卷第八期。
9. 《讀〈禮運〉卷頭解題記》,載1935年《光華大學半月刊》第四卷第二期。
10. 《〈史記〉之分析與綜合》,載1935年《光華大學半月刊》第四卷第三期。
11. 《周秦諸子聚訟記疏證》,載1935年《光華大學半月刊》第四卷第五期、六期。
12. 《怎樣做一個光華學生,送畢業同學》,載1936年《光華大學半月刊》第五卷第十期。
13. 《讀莊子南華真經卷頭解題記》,原載《光華期刊》,後收入《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87年增刊,紀念錢基博先生誕生百周年專輯。
14. 《文物研究》,1953年3月為慶祝華中師範學院歷史博物館成立而作(油印稿)。
15. 《歐文講錄》,吳中匡記,《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87年增刊,紀念錢基博先生誕生百周年專輯。
人物評價
大江以北,未見其倫。——張謇
無錫錢子泉基博,學貫四部,著述等身。肆力古文詞,於昌黎習之,尤嚌其胾而得其髓。哲嗣默存,年方弱冠,精英文,詩文尤斐然可觀,家學自有淵源也。——陳衍
余在中學任教,集美無錫蘇州三處,積八年之久,同事逾百人,最敬事者,首推子泉。生平相交,治學之勤,待人之厚,亦首推子泉。——錢穆
先君遺著有獨絕處。——錢鐘書
錢基博以畢生精力治國學,安身立命於國學,熔鑄生命於國學,對國學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為後世提供了豐碩而極有價值的國學成果,是當之無愧的國學大師。
錢基博在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執教時,與著名儒家大師
錢穆為同事。錢穆到台灣後著的《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中,詳細記載了他和錢基博的交往,認為“中學任教積八年之久,同事逾百人,最敬事者,首推基博。生平相交,也學之勤,待人之厚,亦首推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