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錐子山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年間,大清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殺入中原時曾登上錐子山上俯瞰伊遜河與一片廣袤的平原(即今圍場縣城)並發出感慨:此處風水寶地日後可作為我滿清的募兵勵馬之處。但由於戰事頻繁,多爾袞沒有實現建立木蘭圍場的夙願。清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征討葛爾丹,率領由大將軍愛新覺羅--胤褆的十萬鐵騎在圍場北部壩上草原展開激戰,大獲全勝,班師之後行至圍場行宮,突然想到錐子山,於是也登高眺望,並說:遙想當年皇爺多爾袞殺入中原時亦曾到此啊。於是下令在此修建行宮,設木蘭圍場兵營。由於錐子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在民國時期多有土匪在此占山為王。
錐子山是圍場滿蒙古族自治縣縣城西山最高峰,因形狀有點像錐子而得名,峰頂處方圓15米左右,高2米,據說在以前峰頂比這還小還尖,是日本侵華時用小鋼炮(迫擊炮)將峰頂打掉面成為現在這樣子,因無以前照片,故現在無法想像最初錐子山到底是什麼樣子。
地理環境
位置
錐子位於河北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縣城西部,海拔一千六百餘米,
地理坐標為東經116°32′~118°14′,北緯41°35′~42°40′,東、西、北三面分別與內蒙古的
喀喇沁旗、
赤峰市、
克什克騰旗、
多倫縣接壤,西南和南面分別與豐寧滿族自治縣、隆化縣相連。距承德市區138公里,距省會石家莊643公里,距首都北京384公里。
地貌
錐子山地處內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過渡帶,為
陰山山脈、大興安嶺山脈的尾部與燕山山脈的結合部,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高度1600米。
[1]氣候
錐子山屬北(寒)溫帶—
中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型、高原—山地氣候。冬長夏短;夏半年,受副熱帶暖高壓影響,盛行偏南風,天氣溫暖多雨,無明顯盛暑季節;冬半年受西伯利亞冷高壓控制,盛行偏北風,氣候寒冷乾燥。春秋兩季則是這兩種氣團的轉換季節,風向多變,天氣複雜,氣溫變化劇烈,春季氣溫回暖快天氣乾燥少雨,而秋季則氣溫迅速變涼,氣候涼爽怡人。且壩上、壩下不同區域氣候條件很不一致,小氣候差異很大。
[1]氣溫
錐子山年平均
氣溫在-0.50~6.00℃之間,年平均最高氣溫在7.00~13.00℃之間,年平均最低氣溫在-8~4℃之間;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9.40℃,出現於2000年7月14日。
20世紀80年代後出現持續
暖冬現象,年平均氣溫發生明顯變化,1991~2005年,年平均氣溫為5.80℃,較80年代前平均值升高1.10℃。氣溫變化尤以1~3月最為明顯,分別較歷史平均值上升1.40、2.70和1.50℃。夏季上升為0.60℃。
[1]地溫
錐子山年平均
地面溫度為7.90℃,極端地面最高溫度為68.90℃,出現於1992年7月6日;極端地面最低溫度為-36.70℃,出現於1971年3月6日。5.00厘米地溫穩定通過12℃、14℃、15℃的平均初日分別為10/5,15/5,18/5。
[1]凍土
1981~1990年,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年平均
凍土深度103.20厘米。1991年後,由於氣候變暖,凍土層深度變淺,多數年份均小於100.00厘米。到2005年,15年平均凍土深度90.20厘米。
[1]
地圖信息
地址: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