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鼓音樂節

鋼鼓音樂節

鋼鼓音樂節是位於南美洲小安的列斯群島東南端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國的民間傳統節日。在每年的11月1日舉行,歷時一個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鋼鼓音樂節
  • 地點南美洲 
  • 歷時:一個月
  • 時間:每年的11月1日舉行
鋼鼓介紹,鋼鼓的故事,鋼鼓音樂會,

鋼鼓介紹

所謂鋼鼓,是截取汽油桶底部一節,使桶底朝上,呈鍋狀形,在它上面開鑿淺槽,把鍋面分成面積和凹度不等的若干小塊,所製成的含有幾個或二十幾個音的樂器,據說這種鋼鼓產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結束時。那時,特立尼達人民為歡慶勝利,嫌傳統的竹製打擊樂器不夠響亮,不足以表達勝利後的興奮心情,便順手搬出汽油桶,敲打出振奮人心的鼓點聲,大大增添了節日氣氛。
後來,人們對汽油桶逐漸改進,使它變成了一種悅耳的樂器。如今的鋼鼓,可以組成一支完整的樂隊,一般是數十人,多者可達300餘人,分為8個聲部,聲音雄渾、典雅,從鄉土氣息濃厚的加勒比民歌到貝多芬、蕭邦的名曲均能演奏。
鋼鼓音樂節

鋼鼓的故事

“我第一次聆聽鋼鼓樂演奏是在特多總統府。它不是想像中悶雷般的轟響,而是夾雜著潺潺的流水聲和清脆的金屬音,悠揚得讓人難以置信”。兩年前,時任中國駐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大使楊優明,就在《人民日報》撰文專門寫特多的鋼鼓。
昨天,這位兩個月前剛剛卸任的大使,在電話中與記者聊起鋼鼓,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這幾天裡,我相信習主席和夫人,以及陪同人員、代表團成員,會經常聽到鋼鼓”,楊優明介紹,鋼鼓是土生土長的特多樂器,特多人民都會敲響鋼鼓,演奏場合很多,大到國宴、狂歡節、全國的鋼鼓樂比賽,小到婚禮、朋友聚會。
“特多全國有二三百個鋼鼓樂隊,大的兩三百人在一塊兒演奏,小的十來個人就可以”,楊優明說,這次在機場為習近平主席演奏的,是特多的國家鋼鼓樂隊,水準很高。“我估計他們會把鋼鼓作為禮物贈送給習主席”。
楊優明介紹,殖民統治時期,在特多的歐洲殖民者從非洲販來大量黑奴,他們從非洲過來時帶來了非洲鼓,後來殖民當局害怕他們因此串聯起來鬧事、反抗,就禁止敲鼓。
“於是他們就想著找一個替代的,開始找了竹子,大小不一,敲的聲音也不一樣,後來又找來餅乾桶、鐵皮桶”,楊優明介紹,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有了汽油桶,瞎敲敲,慢慢就敲出節奏來,於是不斷改進,通過截面的大小、厚薄產生高低音,就能組成樂隊了。
楊優明介紹,如今鋼鼓不僅在加勒比廣為流傳,還傳到北美、歐洲和亞洲等地區。為紀念首批華人抵達特多200周年,2006年一支華人鋼鼓樂隊組建,演奏過《茉莉花》《康定情歌》《甜蜜蜜》等中國曲目。

鋼鼓音樂會

2012年5月8日晚,來自“鋼鼓之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表演世家的大師諾埃爾·拉皮埃爾一行,與滬上“江畔馨風”社區鋼鼓樂團聯手在上海音樂廳演繹了一出精彩紛呈的中外鋼鼓交流專場音樂會。
成立5年的上鋼社區“江畔馨風”鋼鼓樂團是如今國內唯一的鋼鼓樂團,樂團從文化中心排練廳的小打小敲、自娛自樂,一直敲進了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廳、東方藝術中心、東方電視台和世博會。正是在世博會上,拉皮埃爾驚奇地發現遙遠的中國竟然有一群活躍在街道里的鋼鼓愛好者,這群年逾半百的老人們敲打著頗為複雜的鋼鼓,得心應手、激情洋溢。他欣然應邀赴上鋼新村街道進行鋼鼓指導,自此拉開了中特民間友好文化交流的序幕。
“江畔馨風”鋼鼓樂團成員都表示,與大師合作受益匪淺,樂團演奏技藝提高迅速,演出曲目也豐富了。音樂會上,“上海之春”組委會特向諾埃爾·拉皮埃爾頒發紀念獎盃。身為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打擊樂團團長的拉皮埃爾已正式邀請“江畔馨風”鋼鼓樂團赴該國進行友好交流訪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