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鏡是一款APP。2019年12月,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開展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對APP侵害用戶權益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發現銅鏡存在私自收集個人信息、不給許可權不讓用、過度索取許可權、賬號註銷難問題。
基本介紹
- 軟體名稱:銅鏡
- 分類:一款APP
銅鏡是一款APP。2019年12月,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開展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對APP侵害用戶權益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發現銅鏡存在私自收集個人信息、不給許可權不讓用、過度索取許可權、賬號註銷難問題。
銅鏡一般是含錫量較高的青銅鑄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來祭祀的禮器出現,在春秋戰國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貴族才能享用,到西漢末期銅鏡就慢慢的走向民間,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銅鏡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中國...
托力[Toli],漢譯為“銅鏡”。所謂銅鏡之“鏡”,並非古代照面所用之鏡,而是指懸掛在薩滿身上那些扭動起來“叮噹”作響,或提在手中舞動的盤狀銅器。其作用與西沙相似,為“鎮妖驅邪”之用。在滿族薩滿的視界裡,托力常常是那些能夠發光的天體的象徵,如太陽、月亮、星辰等。披在薩滿的前胸與後背,曰“懷日背...
青銅鏡是一種古老的由青銅所制的使用器物,也是精美的工藝品。發現最早的青銅鏡,是距今4000年左右齊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直徑6厘米,厚0.3厘米,鏡面有光澤,鏡背中央有一個橋形鈕,未施紋飾。據史料記載,自商周時代起,古人就用青銅磨光做鏡子,光亮可照人,背面雕有精美紋飾。到戰國時已很流行,漢、唐時更加...
銅鏡原本是古人使用的照面飾容的生活用品,如今古銅鏡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濃縮文化,鑑證歷史,創造財富,陶冶情操,成為人們投資收藏的古代藝術品。青銅的發明和使用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飛躍。作為當時先進性生產力的一個重要標誌,我國夏、商、周被稱為“燦爛的青銅器時代”。春秋戰國以後,青銅器逐漸衰落,被更...
五山紋銅鏡是戰國時期文物,現存於湖南省博物館。文物介紹 銅鏡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照面飾容用器,又叫鑒或照子。遠古時期,人們只能藉助自然界水的反光作用來觀察自己的容貌,後世陶鑒、銅鑒都有盛水鑒容的功用。銅鏡發明後,人們有了專門的照面用具,且攜帶方便。楚人對銅鏡十分喜愛,楚式鏡數量多、製作精細巧...
春秋戰國銅鏡 春秋戰國時代是我國銅鏡盛行發展時代。戰國銅鏡的特點是:形體輕巧,紋飾精緻,線條流暢,一掃前期銅鏡幼稚樸拙的風格,展現出青銅工藝的新面貌。此時銅鏡多為圓形。紋飾表現手法多樣,有淺浮雕、高浮雕、金銀錯、嵌石、彩繪等。圖案多採用地紋襯映主紋手法,主紋地紋相映成趣。圖案顯得完善而和諧。根據...
漢代銅鏡。早年在紹興,現藏上海博物館。最早載於宋姚寬《西溪叢語》:“近得一夾鏡,大鼻,叩之中虛,有冠劍四人,一題忠臣伍子胥,一吳王,一越王, 一范蠡,又二婦人云,越王二女皆小隸書,製作奇古。”高乳,圓紐,小朱紋紐座。簡介 (1)器物名稱:伍子胥畫像鏡 (2)形制規格:目錄紋飾說解:時代背景...
唐代銅鏡在造型上突破了漢式鏡,創造出各種花鏡,如葵花鏡、菱花鏡、方亞形鏡等等。圖案除了傳統的瑞獸、鳥獸、畫像、銘文等紋飾外,還增加了表現西方題材的海獸葡萄紋,表現現實生活的打馬球紋等等。唐代銅鏡的紋飾和總體布局,也突破了前期的程式規範。銅鏡的構圖雖然還是環繞式和對稱式的表現手法,但是布局清新明朗,...
蹴鞠紋銅鏡材質為青銅,直徑為11厘米,背面主體紋飾為四個人物在進行蹴鞠遊戲。圓鈕,鈕上還鑄有假山青草。鏡子紋飾主要題材是四個人物在庭院裡邊踢球的一個場面,人物非常生動,活靈活現。文物特徵 這面宋代蹴鞠紋銅鏡上,一男一女正在進行蹴鞠“鬥牛”,旁邊還有一男一女看得津津有味。文物鑑賞 宋代銅鏡注重實用...
天水出土三國蜀漢銅鏡是古鏡之一種。徑14.7厘米、厚0.3厘米,重450克,甘肅省天水市出土。天水出土三國蜀漢銅鏡,形制為圓形,圓紐。紋外有一圈銘文:“章武元年二月作鏡德揚宇宙威震八荒除凶辟兵昭民萬方”二十四字,章武元年(221),即著名的赤壁戰後十一年,正是蜀漢昭烈皇帝劉備帝制初建。鏡上銘文乃為頌揚之...
此鏡色澤略顯青灰並滲有硃砂銹色,是一件大開門且稀見的黑漆古青銅鏡,鏡圓形,圓鈕,並蒂連珠鈕座。座外是二弦紋將其分為內外兩區,兩區均有精美細凸的漢篆隸體銘文,內區旋讀15字銘文是“見日之光,天下大明,長毋相忘,宜君王”,內容既是對漢王朝統治下的社會的祝頌,又是對鏡體反光性能好的質量誇耀...
戰國蟠螭紋銅鏡是戰國時期的一件青銅器,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發展沿革 商周時期,銅鏡最早作為祭祀用的禮器。鏡背裝飾語言豐富,鏡面平滑光澤,已經具備基本的照容功能。戰國是中國古代銅鏡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隨著禮樂制度的衰落,青銅禮器的鑄造數量逐漸減少,而日常生活的實用物品逐漸增多。這一時期的銅鏡種類多樣,...
五鳳四年銅鏡,半圓形鈕,主紋飾是神獸,作環狀布置,通常稱這種銅鏡為“半圓方枚鏡”,方枚紀年銘文為“五鳳四年正月造宜子孫大吉昌”。文物信息 名 稱: 五鳳四年銅鏡 級 別: 一級乙 尺寸及重量: 直徑:18.2厘米 厚: 0.6厘米 來 源: 浙江省文管會 內 容: 半圓形鈕,主紋飾是神獸,作...
唐代銅鏡龍紋是江蘇揚州出土的唐代物品。文物鑑賞 實物為雲龍紋鏡,出土於江蘇揚州。在圓形中將龍紋和雲紋組織在一起。龍首有雙角,張口伸舌前顧;龍身屈曲騰挪,特別是尾部的處理,從身腰處折轉向上,而成上緊下疏運動感明顯的“S”形;四肢竭力鋪開,爪趾銳利而有力量感。通體格線狀鱗片滿布,與單線成型、...
宋代銅鏡注重實用,不崇華侈,器體輕薄,裝飾簡潔,形狀仍以圓形為主,亦有方形、弧形、菱形以及帶柄等多種形式。背面多鑄有花鳥魚蟲、人物故事、山水樓閣等圖案紋飾,亦有光素無紋者。圖案處理常採取隱起、陽線並用,以線的韻律、節奏來增強紋飾的起伏與重量,克服了因體薄而造成的輕浮單調的感覺。其中的動植物...
宋雙龍雙鳳紋銅鏡,宋代文物,藏於開封市博物館。該銅鏡直徑13.5厘米,厚0.45厘米,八出葵花形,半球鈕,鈕周圍主紋飾區飾有雙龍雙鳳,邊緣區則為四朵雲和四隻蝴蝶。該鏡為黃銅質地,鏡體較薄,印證了宋代銅鏡注重實用的特點。文物特徵 這件雙龍雙鳳銅鏡為宋代銅鏡,直徑13.5厘米,厚0.45厘米,為八出葵花形,...
唐代是中國古代銅鏡製造的鼎盛時期,唐鏡不僅繼承了漢魏的文化傳統,而且吸收了邊疆民族的藝術成就,同時對外來(主要是波斯、印度)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也兼收並蓄,融匯一體,構圖更加精細,使銅鏡藝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鑄鏡業是唐代最精細的工藝,每逢八月五日(唐玄宗生日)人們都將銅鏡作為禮品送人,祝福長壽,這...
菱紋銅鏡是戰國時期的古董,1973年湖北省宜昌前坪23號墓出土方座弦鈕。在羽狀紋的細線地上飾菱形紋。直徑21.2、邊厚0.7厘米 (戰國)1973年湖北省宜昌前坪23號墓出土方座弦鈕。在羽狀紋的細線地上飾菱形紋。四菱格內各有一四出葉紋方座四角出重葉紋。鏡面部分綠如翡翠,光潔可鑑。楚鏡的花紋主要有兩...
鎏金博局紋銅鏡,西漢,直徑13.8厘米,1978年長沙楊家山304號墓出土。照容用具。正面平整,背面鎏金,黃金為貴重金屬,此鏡上鎏金,足見主人對此鏡的重視 照容用具。正面平整,背面鎏金,黃金為貴重金屬,此鏡上鎏金,足見主人對此鏡的重視。鏡背面主要紋飾為博局紋圖案,博局紋是漢代銅鏡中盛行的一種裝飾圖案,...
鼎形銅鏡 鼎形銅鏡為宋代文物,1956年在江西南昌市收集所得。宋代銅鏡中的奇異鏡型,較罕見。外形鑄成鼎形,通常無紐,素緣,鏡背以吉祥圖案為飾。鼎形雙麟紋鏡,徑10.8厘米,鏡紋以麒麟、“寶鏡”篆文為飾。
從外觀上看與普通銅鏡一樣,但在反射日光或平射的燈光時,銅鏡的光影里,就會映出銅鏡背面所鑄的銘文及圖案。這種銅鏡被稱為“透光鏡”,出土的均為青銅製造,故多稱始“透光銅鏡”。見於西漢,後代工藝失傳。透光鏡曾引起古今中外諸多學者的關注和猜測。簡介 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對其原理進行了分析:...
商銅鏡直徑11.8厘米、邊厚0.2厘米,出自商朝時期,1976年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出土。銅鏡一般作圓形,照面的一面磨光發亮,背面鑄以花紋。商銅鏡直徑11.8厘米、邊厚0.2厘米,出自商朝時期,1976年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出土。銅鏡一般作圓形,照面的一面磨光發亮,背面鑄以花紋。發現最早的銅鏡是甘肅廣河齊家坪...
金代(1115~1234年)是由我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女真人建立的政權。有金一代的119年間,不僅推進了變邊陲為內地、變蠻夷為華夏的歷史進程,而且以其民族主體中那種廣闊的容受性和銳意求新精神,幾乎在各個文化藝術領域都為多元一體的華夏文明書寫了濃重而多彩的一筆,史家謂其“典章制度幾及漢唐”。這裡,僅以銅...
戰國銅鏡 戰國銅鏡是戰國時期文物,直徑8厘米。現收藏於長軍古陶瓷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鏡面光潔乾淨,烏黑髮亮,三弦鈕,由凸弦紋分為內外兩區。內圈交錯高浮雕四神獸,身體屈曲,兩相對應,外圈環繞三股弦紋麻花辮紋,層次分明,質地精良,紋飾縝密,堪稱上品。
商朝銅鏡是1976年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商朝文物,呈圓形,規格為直徑11.8厘米 邊厚0.2厘米 文物簡介 銅鏡一般作圓形,照面的一面磨光發亮,背面鑄以花紋。發現最早的銅鏡是甘肅廣河齊家坪出土的素鏡和青海貴南尕馬台出土的七角星紋鏡,均屬於齊家文化的銅鏡。商代銅鏡,目前共發現5面,殷墟婦好墓出土兩面...
銅鏡就是古代用銅做的鏡子。在古代,銅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係,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銅鏡又是精美的工藝品。它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作者簡介 丁孟,1960年生,現任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金石組組長、館員。十餘年中,一直從事故宮博物院院藏銅鏡的整理...
漢鏡是指漢代的銅鏡。漢鏡有圓形﹑方形。紐多作半球形。正面磨光背面鑄有幾何形圖案或神人禽獸等。東漢中期出現浮雕的畫像造形精美。漢鏡簡介 兩漢時期大體上分西漢、新莽、東 漢三個階段。漢鏡紋飾的主要種類有草葉紋鏡、蟠龍紋鏡、百乳鏡、連弧紋鏡、規矩鏡、多乳禽獸紋鏡和變形四葉鏡等。漢銅鏡的種類 漢代...
西漢“見日之光”鏡是西漢時期的銅鏡,該面銅鏡正圓,半徑3.7厘米,直徑7.4厘米,整體淨重約50克,背面裝飾有漢代風格的紋飾。此件文物為西漢時期的青銅器,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歷史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銅鏡的地區之一,銅鏡因鏡背多有精美圖案銘文紋飾,成為古代青銅器中獨成體系的精美工藝品。銅鏡背面鑄...
規矩鏡,ɡuī jǔ jìnɡ 規矩鏡(規矩鏡),也稱TLV鏡。古代銅鏡。鏡紐較大,多作半球形,紐座外有方欄,實為古代六博局紋,今正。銅鏡總體外形為圓形。始見於西漢。 武帝 、 王莽 時期最為流行。因鏡紋有規則的TLV形裝飾格式而得名。外國學者也稱之為TLV鏡。在這類銅鏡上,一般都用青龍、白虎、朱雀、...
四山鏡,盛行於戰國時期的典型銅鏡。正面為鏡面,背面為紋飾面。鏡體呈圓形,三弦鈕,圓鈕座,外圍凹面帶一周,紋飾由地紋與主紋組合而成,地紋為羽狀紋或花葉紋,主紋為山字紋。該鏡種以質薄器輕的形制、典雅華麗的紋飾、匠心獨遠的工藝著稱。鏡面的紋路運用了戰國時期初步發展的數學角度概念,使得山字紋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