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監管體系的國際比較

《銀行監管體系的國際比較》介紹了主要已開發國家在銀行監管方面的經驗。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了“科學發展”的重要理念。體現在銀行監管領域,則是通過監管法規、措施和手段的理念科學、樣本科學、方法科學和判析科學四個方面的科學性來保障整個體系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在《銀行監管體系的國際比較》的論證中,作者正式遵循了這四個方面的科學性,從而實現靜態最佳化和科學發展相統一的研究目標。

基本介紹

  • 書名:銀行監管體系的國際比較
  • 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 頁數:248頁
  • ISBN:7509510082, 9787509510087
  • 品牌:中國財經經濟出版社
  • 作者:辛子波
  •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1日
  • 開本:16
  • 定價:40.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銀行監管體系的國際比較》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一出版。

作者簡介

辛子波,男,1966年10月生,哲學學士,經濟學博士,現任朝陽市商業銀行監事會主席、紀委書記、工會主席。從事銀行工作十餘年,具備了較深的理論功底和較強的實踐能力,期間在《財經問題研究》、《金融參考》、《金融研究》等學術雜誌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參與了《西部開發中的投融資戰略研究》等課題的研究。

圖書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概念的厘定
1.2 本書的主要研究方法
1.3 本書的主要研究結構和框架安排
1.4 本書的主要觀點和創新之處

第2章 銀行監管的主要理論和法律規則述評
2.1 現代銀行監管理論述評
2.2 銀行監管的法律體系述評

第3章 銀行監管組織管理體系的比較
3.1 已開發國家銀行監管組織體系
3.2 成熟趕超型國家(日本)的銀行監管組織體系
3.3 轉型國家(俄羅斯)銀行監管組織體系
3.4 新興發展中大國(印度)銀行監管組織體系
3.5 銀行監管組織體系的一般特點及對我國的啟示

第4章 銀行業市場準入監管體系的比較
4.1 市場準人的概念及其監管目標
4.2 市場準人的監管指標體系
4.3 已開發國家的銀行業市場準人監管體系
4.4 成熟趕超型國家(日本)的銀行業市場準人監管體系
4.5 轉型國家(俄羅斯)銀行業市場準人監管體系
4.6 新興發展中大國(印度)的銀行業市場準人監管體系
4.7 主要國家的銀行業市場準入監管體系的比較

第5章 銀行監管法規體系的比較
5.1 已開發國家的銀行監管法規體系
5.2 成熟趕超型國家(日本)的銀行監管法規體系
5.3 轉型國家(俄羅斯)的銀行監管法規體系
5.4 新興發展中大國(印度)的銀行監管法規體系
5.5 銀行監管法規的比較與借鑑

第6章 銀行監管現場檢查體系的比較
6.1 已開發國家的銀行監管現場檢查體系
6.2 成熟趕超型國家(日本)的銀行監管現場檢查體系
6.3 轉軌國家(俄羅斯)的銀行監管現場檢查體系
6.4 新興發展中大國(印度)的銀行監管現場檢查體系
6.5 各國銀行監管現場檢查比較分析與我國的改進

第7章 銀行監管風險評價與預警體系
7.1 已開發國家的銀行危機評價和預警體系
7.2 成熟趕超型國家(13本)的銀行風險評級和預警體系
7.3 轉型國家(俄羅斯)的銀行風險評價和預警體系
7.4 新興發展中大國(巴西)的銀行風險評價和預警體系
7.5 各國銀行風險評價和預警體系的比較及其對我國的借鑑
7.6 銀行監管風險評價和預警體系的案例

第8章 銀行監管分類糾正與處置體系的比較
8.1 銀行監管分類糾正與處置體系的制度安排
8.2 已開發國家的銀行監管分類糾正與處置體系
8.3 成熟趕超型國家(日本)的銀行監管分類糾正與處置體系
8.4 轉型國家(俄羅斯)的銀行監管分類糾正與處置體系
……
第9章 銀行業監管體系的有效性研究
第10章 銀行監管函式與全球監管的統一性趨勢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第2章 銀行監管的主要理論和法律規則述評
監管是監督和管理的複合詞,在英文中則是supervision和regulation的複合。從嚴格意義來說,supervision是指銀行監督機構按照現有的銀行經營政策和法規來規範商業銀行的業務經營活動,並介入實施糾偏甚至對違規行為進行懲治。Regulation則強調於現有的政策、法規、組織建設等制度本身,指建立並不斷改善制約金融機構運作的法律、規則、條令、技術規範、組織機構等框架。因此,對銀行監管的主要理論的考察和研究也必將基於以上兩個方面來展開,並基於現代經濟學理論的發展而不斷更新和擴充其內涵。
2.1 現代銀行監管理論述評
銀行監管理論包括傳統銀行監管理論和現代銀行監管理論兩個重要的階段。所謂傳統的銀行監管理論是指對於銀行監管政策、組織、手段和效率的研究僅僅從經濟管制的角度入手,雖然強調管制的成本和管制行為可能存在失誤,但是堅持以制度建設的外生性和商業銀行機構自身業務能力的完整性作為研究的前提。具體來說,這一部分理論包括社會利益論、社會選擇論、追逐論、管制新論和對政府管制效果持批評態度的特殊利益論。考慮到本書的需要只重點闡述現代銀行監管理論的流派與內容。
現代銀行監管理論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末期,但真正與傳統的銀行監管理論進行明確的區分則開始於80年代。在這一個時期,學說流派眾多,管制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新政治經濟學和貨幣學派等等都推出了大量適應於銀行體系發展和業務深化的新監管理論,在承認銀行自身的非完善性和市場結構的非完整性的基礎上強調監管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其中最主要的理論流派包括銀行脆弱性與監管說、信息經濟學框架下的銀行監管理論發展、法律不完備監理論與“貝克爾——斯蒂格勒模型”、內生的激勵監管理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