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色夢境中的沉思

銀色夢境中的沉思

《銀色夢境中的沉思》是2009年雲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傑。

基本介紹

  • 書名:銀色夢境中的沉思
  • 作者:宋傑
  • ISBN:9787811127379
  • 頁數:241
  • 出版社:雲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6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正文語種:漢語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銀色夢境中的沉思(宋傑影視藝術論集)》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本體、語言、觀念;第二部分為評述、分析、總結。第一部分介紹了視聽媒介的記錄本性及其基本社會功能、紀錄片中的視點與視點策略、電視真實與同期聲等問題;第二部分主要包括作者對相應文學作品的評述和作者自己的獨到見解。

作者簡介

宋傑,雲南藝術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導演專業教授,碩士生導師,雲南省高校教學科研帶頭人,雲南省精品課程《視昕語言》負責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雲南省電影家協會理事。曾發表論文70餘篇,出版《視聽語言:影像與聲音》、《紀錄片:觀念與語言》等多部專著,編導《五次以上的非常沒有公式解》、《十九歲》、《馬幫故事》、《老街映像》等電影、電視、戲劇作品上百部,作品、論文、專著多次獲國家級、省部級獎勵。 培養的學生所創作的作品先後入選日本、德國、法國、荷蘭、挪威等重大電影節並獲獎。

目錄

杏壇拈花(總序)
自序
第一部分 本體口語言口觀念
視聽媒介的紀錄本性及其基本社會功能
影像作為語言:象徵與隱喻
主流電影批評的誤區:文學式電影批評
商業文化中的經典好萊塢——從《鐵達尼號》談起
電視使人被動嗎?——兼論電視社會學研究中的科學觀念和方法
電影電視中視覺運動的意義
紀錄片前期創作(拍攝)的真實性問題
紀錄片中的解說詞
紀錄片中的視點與視點策略
論雲南藝術創作中的民族性問題——兼論電視與民族性的關係
思維·媒介·電影·直覺
電視真實與同期聲
有關紀錄片觀念的幾個問題
時間·藝術·電影
紀錄片的精神:用視聽語言進行反思和質疑
第二部分 評論口分析口總結
寫實的外觀,詩的內涵——談《悲情城市》
跳舞去!——關於電影《我們跳舞好嗎?》
我看《秋菊》
《情書》:回到過去
科學童話講述的社會問題劇——影片《大氣層消失》觀後
和王朔侃侃《愛你沒商量》
電視對文學的勝利
更改觀念:走向真正的電視——昆明市首屆“茶花獎”電視評獎印象及思考
多一點感性和相信,少一點理性和概念——昆明市2005年“茶花獎”電視評獎印象及思考
電影會死亡嗎?
漫談音樂電視
羅丹說:要樸素、率真
電視新聞採訪:請不要口型錯位
電視劇《馬幫故事》的立意
創作後的“創作”——專題片《十九歲》的創作體會
無解說的解說——關於《校園暢想曲》

文摘

視聽媒介的紀錄本性及其基本社會功能
一、兩類傳統媒介
我們知道,媒介的社會功能在於傳達信息。加拿大傳播學者麥克盧漢認為:媒介即信息。
信息交流是人類的天性。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和傳播手段的改善密切相關;伴隨著傳播媒介發展的人類藝術史在某種程度上說是人類傳播史的縮影。在此,我們不妨簡要地回顧一下人類傳播媒介和藝術媒介的發展歷程:
原始社會時期,為抵禦野獸和覓食,人們群集而居。由於沒有現代意義的口頭語言,因此,人們的交流主要通過面部表情、手勢和非言語的聲音等身體語言來進行交流。原始藝術如仿生舞蹈、啞劇就是在這種語言的基礎上產生的。可與鳥鳴相媲美的那些人類的聲音也許是人類的第一種藝術。或許,音樂本就產生於口頭語言之前。考察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文化便會發現,那些古老的民族、原始的部落,都存在著某種形式的音樂。我們可以這么說,音樂是人類的本能之一。或許,我們可以這么認為,當原始人類學會對工具進行加工後,便產生了最早的工藝美術品。而繪畫作為人類最古老的藝術之一,在口頭語言出現以前就已擁有了自己的藝術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