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傑(雲南藝術學院教授)

宋傑(雲南藝術學院教授)

宋傑,男,1963年生,漢族,籍貫四川。現為雲南藝術學院電影電視藝術系系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四川
  • 出生日期:1963年
  • 學術代表作:《老街往事》《馬幫故事》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主要貢獻,獲獎記錄,專家印象,

人物經歷

1979年考入雲南大學地球物理專業,1984年畢業後留校工作。1987年創辦雲南大學藝術團、雲南省大學生藝術團,擔任雲南大學藝術團專職副團長、雲南省大學生藝術團常務副團長,先後組織過多場雲南高校的文藝演出,並導演過數台話劇和大型文藝晚會。1989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生部,師從著名電影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周傳基先生學習視聽語言。1991年畢業後,先後在雲南大學電教中心、雲南民族電影製片廠、雲南電視台、中央電視台等單位從事影視編導工作,獨立或參與了上百部(集)影視作品的製作。1996年調入雲南藝術學院戲劇系擔任影視類課程教師,次年擔任戲劇系副主任並破格晉升為副教授。2001年破格晉升教授並創辦影視系,提出富有創意的、切合中國實際的辦學思想,為影視製作領域培養了一批具有實幹精神的製作骨幹。

主講課程

先後參與《普通力學》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宋傑宋傑

主要貢獻

教學成果
1、2001年,創辦影視系,提出在本體論的基礎上“實證、實踐、實戰”的辦學思想,學生所創作的作品先後入選日本、德國、法國、荷蘭、挪威等重大電影節並獲獎。
2、2001年,出版《視聽語言:影像與聲音》一書,該書已成為全國許多大學的本科教材或研究生指定參考書,曾多次重印、重版。
3、2001年創辦影視系以來,在教師少、條件差等不利因素下,邊學習邊教學,先後擔任《視聽語言》、《語言與表達》、《導演基礎》、《電影理論》、《影片分析》、《電視節目製作》、《影視劇作》、《影片讀解》、《紀錄片基礎》《導演創作》和畢業創作、畢業論文等十多門課程的主講或指導教師,完成的教學工作量是學院規定的滿額工作量的數倍。
專著、文集
1、《視聽語言:影像與聲音》(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年)。
2、《國際重大電影節金獎劇作精粹》(主編,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年)。
3、《銀色夢境中的沉思 —宋傑影視論文選》。
4、《我的大學影視教育觀》。
5、《紀錄片:觀念和語言》。
主要論文
曾發表論文、評論五十餘篇。主要論文:
1、《有關紀錄片觀念的幾點說明》(《雲南藝術學院學報》07.1)。
2、《紀錄片中的視點與視點策略》(2004兩岸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3、《論雲南藝術創作中的民族性問題》(《雲南藝術學院學報》04.2)。
4、《影像作為語言:象徵與隱喻》(《雲南藝術學院學報》03.3)。
5、《用科學的方法研究電視社會學》(《電影藝術》2000年第4期)。
6、《主流電影批評的誤區:文學式批評》(《電影文學》2000年第七、八期)。
7、《商業文化中的經典好來塢》(《思想戰線》2000年增刊)。
8、《紀錄片前期創作的真實性問題》(《雲南藝術學院學報》97增刊)。
9、《紀錄片中的解說詞》(《當代電影》97年第1期)。
10、《電視真實與同期聲》(《電視藝術》94年第1期)。
主要作品
曾創作影視、戲劇、廣播、文學作品百餘部(集),主要影視作品為:
1、《老街往事》(紀錄片,編導、攝影,2007年)。
2、《老街映像》(紀錄片,編導、攝影2006年)。
3、《那不是我》(電視電影,編劇,2006年)。
4、《我們的影視系》(專題片,編導,2004年)。
5、《歌聲》(電影,編劇,2004年)。
6、《雲南風光》(電視風光片,編導、剪輯、音樂編輯, 2001年)。
7、《國藥奇葩》(電影,編導,2000年)。
8、《大地不會忘記》(電視專題片,編導,1997年)。
9、《秋天的奉獻》(電視專題片,編導、解說,1996)。
10、《特殊學生》(紀錄片,編導,1996年)。
11、《考驗包公》(電視劇,導演,1995年)。
12、《高原之光》(六集系列電視專題片,編導,1995年)。
13、《我們相約》(音樂電視,導演、創意,1995年)。
14、《女性人物》(10集系列專題,編導,1995年)。
15、《馬幫故事》(電視劇,導演,1995年)。
16、《校園暢想曲》(電視廣告藝術片,編導,1991年)。
17、《十九歲》(專題片,編導,1988年)。
18、《愛的色塊》(組合式話劇,編劇、導演兼演員,1987年)。
19、《五次以上的方程沒有公式解》(無場次話劇,導演兼演員,1987年)。
科研項目
1、《視聽語言》,雲南藝術學院優秀課程建設,項目負責人。
2、《紀錄片中的視聽語言》雲南省教育廳學科帶頭人培養計畫,項目負責人(獨立承擔)。
3、《視聽語言:時間與剪輯》雲南藝術學院省級重點學科藝術學科研項目(獨立承擔)。

獲獎記錄

1、論文:《論雲南藝術創作中的民族性》,第四屆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獎三等獎,2006年。
2、專著:〈〈視聽語言:影像與聲音〉〉,雲南省第三屆文學藝術創作獎三等獎,2004年。
3、廣告:《南站鞋城》,中國廣告大賽銀獎,2001年。
4、電視劇:《馬幫故事》,全國城市有線電視節目評獎優秀電視劇獎,1996年。
5、電視廣告藝術片《校園暢想曲》,第三屆全國“理想杯”大學電視作品展評三等獎,1992年。
6、電視專題片《十九歲》,第二屆全國“理想杯”大學電視作品展評二等獎;雲南省89年電教教材優秀獎,1989年。
7、話劇《五次以上的方程沒有公式解》,雲南省首屆大學生戲劇匯演一等獎,1987年。

專家印象

“宋傑教授在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班學習期間,始終致力於電影實踐理論,而且他在那個班上的實踐作業數量是最多的。我認為他的電影觀念是正確的,他並沒有去從事那些不知所云的現代電影理論研究如後現代電影理論等。他畢業後回到雲南致力於電影教學與紀錄電影創作。這兩方面都卓有成效。具體地說,他在雲南傳播了正確的電影知識,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雲南在電影理論上受一些錯誤電影觀念的影響並不深。他的電影著作《視聽語言》是一本比較普及的教科書,不少學校都用它做教材。另外,紀錄影視創作方面,雲南之所以在全國的創作中受到重視跟宋傑的倡導有很大的關係。他在電影教育已從事了多年的教學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所領導的的影視系的第一屆畢業生的畢業論文全部都是務實的本體論,這在中國電影教育的歷史上也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現象。”
——原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著名電影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 周傳基
“宋傑教授是國內影視藝術學科當中能兼顧理論與創作的少數學者。他曾發表與出版過多篇有關影視語言與紀錄片之論文與著作,並參與過多部故事片之製作,擔任過多部紀錄片之導演,所以他的創作經驗豐富,理論基礎紮實。近年來他又懷抱著熱誠與理想,把他在創作與研究上的經驗與成績,投入到教學與辦學的工作中。這是一條艱難的道路,在這過程中,他又展現了行政與管理之長才,要把有限的資源做最大的發揮,希望能把雲藝影視藝術系辦成國內培育影視創作人才之一學府。我相信他是能做到的。”
——台灣台南藝術大學音像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井迎瑞博士
“宋傑教授的著作《視聽語言——影像與聲音》一書是國內很多大學影視專業《視聽語言》課程的教材,因為需求量巨大,所以已經印刷很多次了。!
作為選擇這本書做教材的專業教師,我認為此書有如下幾個鮮明的特色和優勢:
首先,觀念上,強化影視語言的獨特屬性。《視聽語言——影像與聲音》無論是理論闡釋還是細節分析,都特彆強化了影視藝術視聽顯現的個性特徵,起到了在觀念上“掃盲”的作用,這對於入門者來說是尤為重要的。
其次,兼具學術性和實踐性。影視藝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藝術,現有《視聽語言》教材的最大問題莫過於學究氣過濃,過於注重理論化的提升與學術性的分析,缺乏在實踐經驗中長期積累的真知灼見的佑助。而宋傑教授多年來兼顧導演、編劇創作和教學研究的經驗卻使《視聽語言——影像與聲音》這本書很好地彌合學術性與實踐性的裂隙,它既清晰地整合出了視聽語言的譜繫結構,又處處滲透著鮮活、寶貴的實踐經驗。可以體會到,宋老師若干年積累的心得“秘笈”悉數凝結於此,其對學生專業學習傾注的無私熱忱可見一斑。
最後,在教材出版界商業氣息濃郁的氣氛中,這本書顯得自然清新、樸實無華,它實用性很強,但卻不對專業內容做無限擴張,也沒有隨波逐流、漫天要價,做為學生使用的課程教材十分合適,而這樣一種非功利性的專業態度也顯得彌足珍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