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蟲皮炎

鉤蟲皮炎是由於十二指腸鉤蟲或美洲鉤蟲的幼蟲侵入皮膚引起的皮膚局部炎症反應。鉤蟲的卵在土壤中孵化出絲狀蚴,侵入皮膚引起急性炎症反應,即鉤蟲皮炎。主要分布於廣大農村,南方多於北方,夏秋潮濕季節多見。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ancylostomatic  dermatitis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常見病因:十二指腸鉤蟲或美洲鉤蟲的幼蟲侵入皮膚引起的皮膚局部炎症反應。
  • 常見症狀:絲狀蚴侵入數分鐘後鑽入部位即有刺癢和燒灼感,l~2小時後該處出現斑疹或水腫性紅色小丘疹,1~2天變成水皰
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鉤蟲皮炎流行地區較廣,我國華北、華東、華南、西南皆有發病。鉤蟲病為十二指腸鉤口線蟲或美洲鉤口線蟲寄生於小腸而引起的貧血、消化道和循環系統症狀。 鉤蟲卵在溫度適宜的泥土中,1~3天變成幼蟲,5~8天后脫化成絲狀蚴。當人們(常常是農民或礦工)赤足接觸有絲狀蚴的泥土數小時後,絲狀蚴通過毛囊,皮脂腺或皮膚破損部位侵入皮膚,引起局部急性炎症反應。

臨床表現

在夏秋潮濕季節,人赤足或手接觸泥土或糞便,絲狀蚴從手足背、足緣、趾問、踝部等處侵入皮膚,數分鐘後鑽入部位即有刺癢和燒灼感,l~2小時後該處出現斑疹或水腫性紅色小丘疹,1~2天變成水皰,內含黃色透明液體.如無感染,一般1周左右皮疹消退。但抓破後常繼發感染,使病情加重和病程延長。少數患者可表現為短暫的蕁麻疹,患者感到劇癢,皮疹常被抓破導致繼發感染。若鉤蚴較多。兩周內可發生哮喘及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診斷

發病前有赤腳行走,勞動或接觸糞便史,在接觸泥土的部位發生丘疹、丘皰。
疹或小水皰.奇癢。在患者的糞便中找到蟲卵即可。有時要與疥瘡,手足癬鑑別。

治療

1.透熱療法:將有皮疹處浸入56℃~60℃熱水中,連續15~30分鐘以殺蟲止癢。
2.15%噻苯達唑軟膏外用。局部瘙癢者外搽1%爐甘石洗劑,繼發感染者外用抗生素軟膏。
3.大便查到鉤蟲卵應行驅蟲治療。

預防

1 加強糞便管理。
2 及時治療患者,消滅傳染源。
3 加強個人防護,避免皮膚接觸泥土糞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