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端螺旋體性腦動脈炎

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簡稱鉤體病,是由各種不同血清型致病性鉤端螺旋體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傳染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鉤端螺旋體性腦動脈炎
  • 外文名:leptospirosis
  • 簡稱:鉤體病
  • 俗稱:"打穀黃"或"稻瘟病
流行病學,簡介,

流行病學

鉤端螺旋體性腦動脈炎(簡稱鉤體性腦動脈炎)
世界各地均有此病我國已發現有25個省、區有鉤端螺旋體患者或帶菌動物,以廣東及四川比較嚴重致病性鉤體分為20個血清群,172個血清型。我國已發現18個血清群鵻,77個血清型
南方流行群複雜,主要是黃疸出血群波摩那群犬群秋季熱群、澳洲群七日群和流感傷寒群分布較廣,其中以黃疸出血群和波摩那群最為重要。北方地區菌群較少,以波摩那群為主鵻各群鉤體之問多無交叉免疫力。
鉤體的宿主非常廣泛,動物宿主達67個,但鼠和豬鵻是兩個重要的傳染源。人是鉤體的偶然宿主。傳染途徑主要是間接接觸傳播鵻人接觸污染有鉤端螺旋體鵻的疫水鵻,接觸時間長、次數多鵻,發病機會亦多人群普遍易感,由於生活環境鵻的不同,農村發病率高於城市患者以農民為主,其次為學生。青壯年15~34歲發病率稍多對於患此病的孕婦鉤端螺旋體還可經過胎盤使胎兒受染。
一年四季均有病例發生,但以7~10月份為發病高峰鵻,流行高峰在8月的單峰型是我國鉤體病季節分布的主要類型(時曼華等,2000)主要流行形式為稻田型、洪水型及雨水型。

簡介

鉤端螺旋體性腦動脈炎
鉤端螺旋體病的急性期後,常出現眼部症狀及神經或精神症狀。神經系統併發症常發生於少數病例急性期後數周至半年以內,多見於15歲以下兒童。
主要表現:腦損傷:主要病理變化為腦動脈炎,常表現偏癱,或同時伴有同側感覺障礙,個別嚴重者可出現四肢強直性癱瘓,有時伴有運動性失語、痴呆或無意識的發笑。近年來,我國對兒童和青少年腦動脈炎與鉤端螺旋體感染的關係,曾作較廣泛的調查研究,以為此組病例的臨床表現為腦梗塞,其中半數病例可用腦血管造影證實其腦動脈確有改變,主要表現為頸內動脈末端和大腦前、中動脈起始段的狹窄和閉塞,伴有腦底部煙霧狀血管網形成,故稱為煙霧病。
鉤端螺旋體性腦動脈炎注意與各種其他原因所致的腦動脈炎相區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