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刺沙冰藜

鉤刺沙冰藜

鉤刺沙冰藜(學名:Bassia hyssopifolia (Pall.) Kuntze)是莧科、沙冰藜屬植物。分枝多或少,以植株中部的較長,斜舉。葉扁平,倒披針形、披針狀條形或條形,兩面密被長柔毛或僅背部被毛。花通常由2-3朵團集成綿毛狀小球再構成緊密的穗狀花序;花被筒卵圓形,密被長柔毛。胞果卵圓形。種子橫生。

分布於阿富汗、中國、伊朗、伊拉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等;在中國,分布於新疆、甘肅。生於河漫灘、河岸、農田邊、荒地、鹽鹼荒漠等。

鉤刺沙冰藜青綠時駱駝喜食,羊樂食或採食,乾枯後駱駝,羊均喜食,馬、牛全年幾乎不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鉤刺沙冰藜
  • 拉丁學名:Bassia hyssopifolia (Pall.) Kuntze 
  • 別名:鉤刺霧冰藜、鉤狀刺果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石竹目
  • 莧科
  • 沙冰藜屬
  • :鉤刺沙冰藜
  • 分布區域:中國、蒙古、俄羅斯、西歐、伊朗
  • 命名者及年代:(Pall.) Kuntze,1891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主要價值,保護現狀,物種危害,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植株高20-70厘米,幼時密被灰白色捲曲的長柔毛,後期毛大部脫落;分枝多或少,以植株中部的較長,斜舉。葉扁平,倒披針形、披針狀條形或條形,長8-25毫米,寬1-3毫米,先端鈍或急尖,向基部漸狹,兩面密被長柔毛或僅背部被毛。
花通常由2-3朵團集成綿毛狀小球再構成緊密的穗狀花序花被筒卵圓形,密被長柔毛,上部具5個寬卵形的齒,先端略反折,果時在背部具5個鉤狀附屬物,其長較花直徑等長或稍短,略被毛。雄蕊5;子房寬卵圓狀,花柱短,柱頭2。胞果卵圓形。種子橫生,光滑。

生長環境

生於河漫灘、河岸、農田邊、荒地、鹽鹼荒漠等。
鉤刺沙冰藜是一種適中溫旱中生耐鹽一年生雜類本,平原土質荒漠草地的伴生種。具有喜高溫、耐鹽、耐瘠薄的特點,適宜生長在含鹽量較高的壤質荒漠灰鈣土,灰棕荒漠土以及鹽土上。它做為伴生種主要出現在由胡楊Populus euphratica)、多枝檉柳Tamarix ramosissima)、鹽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囊果鹼蓬Suaeda physophora)、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等植物組成的各種荒漠草地類型中,在沖積平原下部的居民點附近也常見有生長,有時還能形成小塊的聚群。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阿富汗、中國、伊朗、伊拉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克里米亞、黎巴嫩、敘利亞、蒙古、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西班牙、塔吉克斯坦、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土庫曼斯坦、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
中國分布:新疆(布爾津、阜康、昌吉、瑪納斯、塔城、克拉瑪依、和碩、庫車、沙雅、阿克蘇、柯坪、喀什、于田、策勒、和田等)、甘肅(張掖)。

生長習性

鉤刺霧冰藜通常於4月上、中旬萌發,6月中旬開始開花,花期持續月余,7月下旬開始結實,9 月中旬果實成熟,10月中旬乾枯。
定株觀察結果表明,5月7日出土的幼苗,5月9日達2葉期,5月11日4葉期,5月13日6葉期,5月16日為8葉期。8葉前節間伸長不明顯,葉片常簇生在一起,總葉達15片時(5月23日)開始出現分枝,通常基部1-4片葉腋處不發生分枝,第一個分枝多出現在第5或第6葉腋,以後各片真葉葉腋處均可長出分枝。6月上旬一級分枝上又出現二次枝,6月下旬又在二次枝上長出三次枝。8月6日現蕾,8月21日開花,9月24日果實開始成熟,直至10月17日80%的種子成熟。

主要價值

鉤刺沙冰藜生長發育快,產量較高,草質優於同生境的其它雜類草,葉量多;青綠時駱駝喜食,羊樂食或採食,乾枯後駱駝,羊均喜食,馬、牛全年幾乎不食。屬中等牧草。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

物種危害

鉤刺沙冰藜在各墾區分布較廣,除農田外,排灌渠兩側和荒野中也普遍發生,栽培地中以甘草田和鹼茅田數量多。甘草田鉤刺沙冰藜為1.6萬-14.5萬株/畝,占總草數3.9-14.6%。鹼茅地發生更多,這種雜草的覆蓋度達60-80%。經過充分脫鹽的麥田平均有鉤刺沙冰藜0.12萬株/畝,占麥田雜草數量的0.33%,棉田和菜地發生量則更小。

防治方法

  1. 鉤刺沙冰藜只在含鹽鹼較重的土壤上大量發生,徹底治理鹽鹼後即可從根本上控制這兩種雜草的發生,因此一切脫鹽措施,均有助於減輕其危害程度。
  2. 鉤刺沙冰藜出苗早,幼苗矮小,在小麥、苜蓿、甘草、鹼茅等地,於出苗初期或返青前進行苗期耙地,防除效果顯著。
  3. 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充分發揮以苗抑草的作用。
  4. 小麥和鹼茅田用二甲四氯,甘草田和棉田用氟樂靈化除,可達到防治鉤刺沙冰藜的目的。
  5. 鉤刺沙冰藜繁殖係數較大,在上述措施的基礎上,仍應進行人工鋤草,以減輕對後作的危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