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果鹼蓬(學名:Suaeda physophora)是莧科鹼蓬屬的植物。產新疆北部、甘肅西部。生於戈壁及鹽鹼化的乾山坡。分布於東歐、中亞及蘇聯西西伯利亞。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花果期,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整體
半灌木,通常高30-80厘米。
莖
木質莖多分枝,莖皮灰褐色,有淺條裂紋;當年枝直立或稍外傾,帶蒼白色。
葉
葉條形,半圓柱狀,長3-6厘米,寬2-3毫米,藍灰綠色,通常稍弧曲,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稍縊縮,無柄。
花
花序圓錐狀;花兩性及雌性,單生或2-3朵團集,生於苞腋及花序短分枝的頂端;花被近球形,不等大,5裂,裂片卵形,內彎,不具隆脊,先端鈍;果時花被膨脹呈囊狀,直徑約5毫米,稍帶紅色,包被果實;花葯矩圓形,長約0.8毫米;柱頭2-3,花柱極短。
種子
種子橫生,扁平,圓形,直徑約3毫米,種皮膜質,無光澤,胚根不突出。
花果期
7-9月。
生長環境
囊果鹼蓬在新疆的北疆4月中旬萌發,6月中旬開花,7月上旬開始結實。
囊果鹼蓬是適中溫高度耐鹽的小灌木,有適應於生理乾旱的結構。根具有強大的細胞滲透壓,植物體特別是具有半圓柱狀含漿汁和可溶性鹽甚多的葉片,莖枝木質化而表皮灰褐色。使它的吸水、貯水和防止水分蒸發的能力增強。因而抗旱耐鹽性能很強。
囊果鹼蓬是鹽生小灌木。它是多汁鹽柴類、鹽上荒漠的重要組成植物。多分布於天山北麓扇緣低地二習見於烏合古河下游鹽池周圍的鹽土上;甘肅西部較低洼的下濕地也有分布。分布區海拔高度450-600m。雖然處在降水量只有100-200mm的荒漠區,但是地下水位高1-4m,地下水補給較為充足,土壤底土潮濕。由於大氣乾燥,蒸發量大,因此土壤含鹽量高,在20cm以上表土含氯化鈉和硫酸鈉10-30%。囊果鹼蓬與鹽生假木賊(Anabasis salsa)和紅砂(Reaumurisoogorica)分別形成群落。總蓋度10-15%。植物種類貧乏,混生少量的鹽爪爪(Kalidium foliatum) 縱翅鹼蓬(Sueda Pte-rantha)、鹽穗木(Halostachy belangeriana)、西伯利亞白刺(Nitraria sibirica)、紅砂、格氏補血草(Limonium gmelinii)等。地面有被覆雷素殼狀地表。囊果減蓬與鹽爪爪形成群落,常出現於烏侖古河下游地區。土壤潮濕。群落較為密集,總蓋度可達50%以上。群落中混生有自藜(Atriplex cana)、鹽節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和賴草(Aneurolepidium dasystachys)等。
分布範圍
產新疆北部、甘肅西部。生於戈壁及鹽鹼化的乾山坡。分布於東歐、中亞及蘇聯西西伯利亞。
主要價值
囊果鹼蓬適口性中等,駱駝和山羊喜食嫩枝葉,其次是綿羊。這種草由於含鹽量較高,放牧利用在以囊果鹼蓬為優勢種的草場上可不必補鹽。粗蛋白質含量高於禾草,接近於亞科牧草,含灰分很高,看來在鹽柴類荒漠草場中仍不失為一種較良好的飼用植物。以囊果鹼蓬為主的群落可用作駱駝和羊的春秋放牧場。
囊果鹼蓬根部寄生有鹽生肉蓯蓉可供藥用,有滋補健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