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便覽》是清代王錫鑫編的一本針灸類中醫著作,刊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針灸便覽
- 作者:王錫鑫
- 類別:針灸類中醫著作
- 創作年代:清代
- 卷數:一卷
《針灸便覽》是清代王錫鑫編的一本針灸類中醫著作,刊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
《針灸便覽》是清代王錫鑫編的一本針灸類中醫著作,刊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內容簡介首為《正面背面全圖》,詳細圖解全身經穴,介紹十二經絡起止循行;後載任、督、十二經脈經穴分寸歌及經圖,選錄二十六首歌訣,以闡述針刺法、行...
《常見疾病針灸治療便覽》是現代北京市中醫學校編著的一部針灸類中醫著作。出版信息 1960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內容簡介 全書共三篇。以表格形式,分別介紹內科、婦科、兒科一般常見疾病九十餘種的病因、症狀、診斷要點、主穴、配穴、手法...
《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是現代池澄清編著的一部針灸類中醫著作。內容簡介 全書共五部分。分別為針灸孔穴及其療法表解、同名異穴表、正別穴名對照表、別正穴名對照表、簡異體字查穴表等。其中以第一部分為主,每穴列有經屬、位置、...
全書涉獵常見多發病388類(438病種),對每病簡明概述後,即以表解論之,既有提要鉤玄之妙,又有表解便覽之簡,故取名《430種疾病針灸表解》。 表中所取腧穴,皆遵國家標準所述。凡經脈臟腑為病,均循經辨證取穴,腧穴必在“筋骨...
梅花,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位於腹上部,正中線上胸膛窩與臍之聯線中點1穴;中線旁開兩側0.5寸之線上,胸膛窩下3.5寸2穴;臍上3.5寸2穴,計5穴。中脘穴分布有第7、8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餘4穴...
然後,經外奇穴名。見《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位於足部,舟骨粗隆後下方凹陷中,即腎經然谷穴後0.4寸,左右計2穴。淺層布有隱神經的小腿內側皮支,足底內側神經皮支,深層有足底內側神經。主治腹膜炎,消化不良,腹痛,嘔吐,足腫痛...
《備急千金要方》:泄痢,不嗜食,食不消,灸長谷五十壯。三報,穴在俠臍相去五寸。一名循際。《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長谷,奇穴,臍旁二寸五分,主治下痢、消化不良,不嗜食,也治水腫病、腎臟炎、慢性胃腸病。
八椎下穴,經外奇穴名,出《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別名排氣穴、瘧疾穴。位於背部正中線,在第8、9胸椎棘突間凹陷中,即至陽穴與筋縮穴之間,計1穴。布有胸神經後支,肋間動脈後支。主治瘧疾,胃痛,肝區痛,消化不良,呃逆,...
端正,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位於中指掌側面,第1、2指關節橫紋的中點。左右計2穴。有指掌側固有神經和指掌側固有動脈所形成的動脈網。主治小兒疳積等病。直刺0.1~0.2寸。針感為脹痛。亦可以三棱針點刺,...
目明,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位於額部,瞳孔直上,前髮際邊緣處,即膽經頭臨泣穴下0.5寸,陽白穴直上髮際處,左右計2穴。布有眶上神經。主治頭痛,眼球充血,視力減退等。平刺0.1-0.3寸;可灸。定位 ...
無名奇穴,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別名二椎下、心舒1、無名穴。位於背部正中線上,第2、3胸椎棘突之間。主治癲狂,頭痛,腰脊強痛,虛勞百損,咳逆,骨蒸潮熱,寒熱往來。斜刺,從背側針尖略向上刺入3~4分,...
耳屏外三穴,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別名耳上三穴、三扁桃效、耳廓。在頭部耳廓之耳舟中,對耳屏外上方凹陷處1穴,對耳屏外方凹陷中1穴,對耳屏外下方凹陷處,近耳垂下方1穴,一側3穴,左右計6穴。有來自頸外...
下椎穴,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別名耀中,二十椎穴。位於腰骶部正中線,第3骶椎棘突下陷中,即第20椎下陷中央是穴,側臥位取之,計1穴。淺層有第3骶神經後支的外側支及臀中皮神經分布;深層有尾叢。主治腰...
臍上下五分穴 ,經外穴名。《千金要方》:“小兒囟陷,灸臍上下各半寸,及鳩尾骨端,又足太陰各一壯。”近代《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將前者列作經外穴,名臍上下五分。主治腸炎,下痢,水腫,疝痛,腸雷鳴,腹直肌痙攣,腹部...
病人咽部有氣壓迫感,留針1分鐘。引《人民軍醫》1964年第8期。相關論述 《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呃逆,奇穴。乳頭直上第七、八肋間。針三至五分,灸三至七壯。主治呃逆(打呃之奇穴);亦治胸膜炎,肋間神經痛。”
鳩杞,經外奇穴名。載於《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位於腰骶正中線,在第2骶椎棘突上方凹陷中取之,即1穴。皮膚有第2骶神經後支的外側支臀中皮神經分布。主治崩漏,帶下,白帶過多,月經過多,腰骶部痛,痔瘡,脫肛,子宮脫垂,...
兩手研子骨是奇穴名。見《備急千金要方》,《類經圖翼》列作奇穴,名兩手研子骨,《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稱研子。定位:位於手腕部尺側緣,尺骨莖突之高點,當養老穴所在處。主治:豌豆瘡。刺灸法:艾炷灸3壯。附:文獻記載 《...
立命,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位於面部,鼻翼稍外方直下,與人中溝中、上1/3交點相平,鼻孔兩旁微下凹陷處,左右計2穴。淺層有上頜神經的眶下神經分支,深層有面神經頰支等分布。主治驚悸,狂言亂語,鼻塞,...
血愁穴,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別名血見愁、竹杖。位於第2腰椎棘突上方凹陷中,當懸樞穴與命門穴之間,即在後正中線,當與臍相對的脊骨處,計1穴。淺層布有第2腰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有...
血愁是奇穴名。出自《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定位:在腰部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上方凹陷處。主治:便血,衄血,吐血等血症。刺灸法: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壯,或溫灸5-15min。附:文獻記載 《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血...
小趾尖是奇穴名。見《備急千金要方》,原意均指足太陽經井穴至陰,《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作奇穴,名小趾尖。定位:位於足小趾尖端。主治:難產,頭痛,眩暈,消渴等。刺灸法:直刺0.1-0.2寸;艾炷灸3—7壯。附:文獻記載 ...
陵後下,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位於小腿遠端腓側,腓骨小頭後緣凹陷下0.5寸,或髕骨中線下3.5寸處取之,左右計2穴。皮膚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分布,腓骨長、短肌由腓淺神經支配。主治坐骨神經痛,膝關節痛,腓...
1、無名穴位於背部正中線,第二、三胸椎棘突之間下陷中。見於《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云:“無名穴,奇穴。第二椎下陷中。針三至四分。灸三至五壯。主治精神病,配用風府、大椎、屈委陽、中橈、五靈、陰委等穴有佳效。”2、...
《存存匯集醫學易讀》是清代王錫鑫撰寫的一本綜合性著作,刊於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王氏所撰醫書三種,即《存存匯集》二卷、《日月眼科》及《針灸便覽》。版本信息 現存清鹹豐宏道堂刻本及其他清刻本等。
風岩,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位於頸部,胸鎖乳突肌之後緣,耳垂與後髮際中點聯線中點前0.5寸處。淺層布有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深層有枕大神經。主治精神病,癲狂,髒燥,失眠,頭痛,高血壓,神經衰弱等。直...
龍骨,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位於陰阜恥骨聯合上緣凹陷中向下1寸處是穴,即在任脈曲骨穴下1寸陰毛中,計1穴。淺層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經前皮支,深層主要有髂腹下神經的分支。主治黃疸,婦人久不孕,月經閉止,...
前後隱珠,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位於足跖部,湧泉穴前後各0.5寸處,左右計4穴。淺層布有足底內側神經的分支,深層有第2趾足底總神經。主治腿部疔瘡,下肢痙攣,跖神經痛,心悸亢進,高血壓,小兒抽搐搦等。直...
血海穴下1寸處。相關論述 《福建民間針灸經驗錄》:“大輪穴,在膝旁內側。針三寸。治婦人月里風。”《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大輪,奇穴。膝頭上內側。針六至十分(原說三寸)。灸三至五壯。主治月里風;亦治膝關節灸。”
《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五虎,奇穴。位於食指及無名指的第一節與第二節關節部中央,握拳取之。灸三壯,主治手指痙攣。2、現代針灸學者考證 “中魁”“五虎”“大骨空”“小骨空”四穴皆出自竇太師針灸,且分別定位於五個手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