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岩,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位於頸部,胸鎖乳突肌之後緣,耳垂與後髮際中點聯線中點前0.5寸處。淺層布有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深層有枕大神經。主治精神病,癲狂,髒燥,失眠,頭痛,高血壓,神經衰弱等。直刺0.5-0.8寸,可灸。
基本介紹
- 出處:《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
- 隸屬經絡:經外奇穴
- 主治:精神病、癲狂、髒燥等
-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 配伍:配太陽、太沖治療神經性頭痛
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附註,相關論述,
定位
位於頸部,胸鎖乳突肌之後緣,耳垂與後髮際中點聯線中點前0.5寸處。
解剖
穴下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之間→頭夾肌→頭半棘肌,淺層布有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和皮下靜脈,深層有枕大神經。
主治
主治精神病,癲狂,髒燥,失眠,頭痛,高血壓,神經衰弱等。
操作
直刺0.5-0.8寸,局部麻腫感可放射至眼及肩部,每次針一側,左右交替;溫灸10-20分鐘;或按揉此穴每日30-50次。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精神病,失眠,頭痛等。
配伍
配太陽、太沖治療神經性頭痛,配百會、上星、三陰交治療神經衰弱,配巨闕、百會、三陰交等穴治療癲癇。
附註
據傳該穴來自五台山少林寺中的一個手抄本“針灸外科”內若干穴位中的一個。
根據風岩所處的位置和鄰近的斷面解剖,針刺的最佳方向是向下朝向人中穴方向刺入,勿向後正中線(即脊柱方向)斜刺過深,以防將針刺入顱腔,損傷延髓、腦橋及血管。
相關論述
《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風岩,奇穴。耳垂與啞門穴水平線之中點微前五分處。針三至六分(每次針一側,左右交替使用)。主治精神病。據稱針刺本穴比針風府和深刺奇穴過梁針的效果較快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