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默玉

金默玉

金默玉(1918.9.14—2014.5.26),本名愛新覺羅·顯琦,清朝肅親王愛新覺羅·善耆第十七女,川島芳子胞妹,被稱為是“清朝最後一位格格”。金默玉四歲時父母雙亡,由三位異母姐姐撫養長大。新中國建國後,金默玉致力於教育事業和中日友好交流活動,曾與美術教育家馬萬里有過一段婚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愛新覺羅·顯琦
  • 別名金默玉
  • 國籍:中國
  • 民族:滿族
  • 出生地:遼寧省旅順市
  • 出生日期:1918.09.14
  • 逝世日期:2014.05.26
  • 職業教育家
  • 畢業院校:日本女子大學
  • 主要成就:創辦愛心日語培訓學校
    廊坊東方大學城董事
    日本東京滿學協會總裁
    北京文史研究館館員
    創辦北京東方研修學院
  • 父親:愛新覺羅·善耆
  • 姐姐川島芳子
人物生平,王府格格,青年時期,艱難維生,嫁給畫家,文革遭難,辦校致學,晚年生涯,主要成就,人物評價,家族成員,十一世祖,十世祖,父母,族叔,兄弟姐妹,

人物生平

王府格格

金默玉,1918年出生於遼寧旅順,清朝末代肅親王愛新覺羅·善耆與第四側妃所生幼女,排行第十七,其姐是叱吒一時的金壁輝(日本名川島芳子)。
金默玉出生時清朝皇室已被逐出紫禁城,父親也在東北流亡。儘管沒有趕上肅王府的鼎盛年代,金默玉的家庭生活仍充斥著王室作派。逢年過節一定要拜祭祖宗,見到同族親戚還要請安,不能失了禮節。女孩子的規矩更多,宴會上金默玉和姐姐們不能去夾遠處的菜,這種不雅觀的事通常由奶媽代勞。但奶媽一樣菜只會夾一點,即使吃不飽也不能表露出來,回家了再由奶媽給開小灶。對於王府里的各種規矩,金默玉的兄姐都無條件遵守,而金默玉卻想要更多自由。王府要求格格出門要有奶媽看著,金默玉去上學奶媽也跟著,她覺得彆扭堅持不要,姐姐們因此叫她“革命兒”。

青年時期

金默玉19歲時打算成為一名四處遊歷的女記者或者歌唱演員,王府里的長輩們被嚇壞了:一個王府格格怎能出去拋頭露面做職業婦女?但金默玉顯示出了和父親一樣的固執。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金默玉被迫中斷在日本的學業回到北京。她瞞著家人找到一家日本公司當顧問,薪水很高還不用坐班。
金默玉
那時的金默玉已像個真正的職業婦女,燙著時髦的捲髮,眉毛描得柳細,穿著碎花旗袍。青年時的她喜歡騎馬和打網球,都是當時最時髦的運動。有次金默玉穿著旗袍、剪個短短男式頭髮的照片被照相館放大了擱在櫥窗里,她的哥哥無意中看到,震怒:格格的照片怎么可以隨便掛在外面讓人看!照相館的人嚇壞了,趕忙用相框鑲了送到肅王府里,而金默玉卻不以為然。王府生活不愁吃穿,年輕時的金默玉習慣於隨意花錢,往往薪水還沒發就預支光了。親戚朋友到公司來買東西一律掛她賬上,同事們下班了由她請去吃西餐,到了月底一算她反而欠公司的錢。那時她根本不知道有天她會靠打毛衣來維持一家生計。

艱難維生

1949年解放軍進城。金默玉在租來的東單四合院外面當起街道積極分子,向來思想叛逆的她打心裡覺得歡喜,她誠心誠意跟著大家拿著玻璃瓶和竹夾子到各家廁所去打掃。兄長們早已離開北京城,但她沒有跟著去。她覺得家族裡“男人們都太不成器”。父親把兒子們都送到國外,他們讀的是國外最好的軍事院校,但他們中的大部分只學到了一身大爺脾氣,有幾位還抽上了大煙。肅親王的產業就是在兄長們手中敗落下來,到1949年留給金默玉的全部財產只有100塊錢,卻要養活家中留下的九口人。
為了維持生計金默玉開始變賣家中的物品。由於根本不懂市價,一大堆皮衣她用不到一件衣服的價錢就全賣了。昔日的十七格格還織起了毛衣出售,3天織1件,但仍不夠一家人的買菜錢。此後她還開過洗衣坊,用上好的肥皂,結果一個月下來買肥皂的錢比掙的還多,賒賬成了每天的必修課。這樣的日子一直熬到1952年,兄長從日本給金默玉寄回一筆生活費。金默玉在自家院子裡開了間西餐廳,結果沒人上門。後來改開四川飯館,北京當時有40萬四川人,這家飯館一下子火了起來。雖然沒賺多少錢,但至少一家人吃穿不再發愁。兩年後飯店被公私合營,她成為中央編譯局的一名職員,每月拿60元工資,金默玉的生活這才轉好。

嫁給畫家

1954年,36歲的金默玉結婚了。大喜那天旗袍是借來的,請帖則是丈夫馬萬里親筆書寫。金默玉表示那天看著大紅的喜帖,忽然感慨怎么就這樣把自己嫁出去了。要是在過去她或許已像姐姐們一樣嫁給某位蒙古王爺,她們是滿蒙聯姻的重要工具,不過金默玉從小就和她們不一樣。在北京的時候,她拒絕了家裡人的提親,衝著他們喊:“我的事,你們誰都不要管!”這樣的婚禮或許潦草了些,卻是她自己選擇的。
金默玉與馬萬里的結婚照金默玉與馬萬里的結婚照
丈夫馬萬里是當時國內極負盛名的花鳥畫家,他此前曾有過兩次婚姻。遇到金默玉時馬萬里還住在女兒家裡,女兒家很小,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更別提畫畫。他因此心灰意冷,一度產生自殺念頭。金默玉的出現讓他重新有了作畫的地方,也有了一個家。然而沒想到災難很快降臨。

文革遭難

1958年2月,離春節還有5天,金默玉突然從家中被帶走,開始了長達15年的牢獄生活。唯一的罪名就是她的出身:肅親王的女兒,特務川島芳子的妹妹。為了不連累丈夫,金默玉在監獄中申請了離婚,她決定獨自度過漫長的刑期。1973年,刑滿釋放的金默玉來到天津茶淀農場,成為一名農場工人。在天津茶淀農場,一個叫施有為的上海人闖進了金默玉的生活,他將一把自製的小鐵鍬、一本日語版的《人民中國》送給了金默玉。他對金默玉鄭重表示:我沒錢,也是窮人,你的出身我知道,沒關係的。聽了施有為的樸素話語,金默玉心裡有底了,很快答應了他的求婚。施有為向農場的幾個單身漢借了120元錢,簡簡單單地把婚禮辦了。
多年後回顧過往,金默玉表示她這一生做過最正確的事有兩件:一是沒有離開內地去香港,一是在監獄中沒有陷害過任何好人:“在日本讀書時家庭教師告訴我, 高尚的人一年中必須找一天閉門思過,想想有沒有做什麼對不起人的事情。你認為正確的就堅持到底,不要管別人怎么想。”

辦校致學

1976年,金默玉跟丈夫施有為回上海探親時病倒了,長期的農場重體力活讓她患上脊椎骨髓炎和腰肌勞損。農場給她辦了病退,每月工資降至19元2角,連抽菸的錢都不夠,還要給婆婆寄錢。吸菸是金默玉在監獄裡養成的習慣,腰疼得受不了或者累得撐不住她就吸菸,後來一天能吸一包。生平第一次,金默玉想到了求人,按她以往的性子本是不會求人的。
馬萬里(二排右二)與金默玉全家合影馬萬里(二排右二)與金默玉全家合影
1979年,金默玉寫了生平第一封求人的信,收信人是鄧小平。在信里金默玉不是要求平反,而是要求一份工作:“我如今已經幹不了體力勞動了,但是還幹得了腦力勞動,請給我工作。”信回得很快。告別北京40年後,金默玉終於成為北京街頭市民中最普通的一分子。她唯一的遺憾是沒有孩子,在一個女人最好的繁花似錦的年華,她一個人在監獄裡做貓頭、做鞋、做玩具劍,幹得比其他任何一個人都虔誠。
1992年初,金默玉與丈夫將家中所有存款全部拿出來購買了書桌、教材等學習用品,開辦了“愛心兒童日語班”。為了把班辦成學校,從1993年起金默玉在日本和北京之間奔波了數年,動用了同學、朋友、親戚等一切關係,四處演講,終於籌足了辦學經費。1996年5月,位於河北廊坊市開發區的愛心日語培訓學校正式掛牌,成為當時國內設施最齊全的民辦日語專修學校。

晚年生涯

20世紀90年代末期,金默玉在學校的基礎上建起了廊坊東方大學城。在晚年,她終於在廊坊有了一套完全用自己掙來的錢買下的房子。鄰居們都知道這是個了不得的老太太。然而金默玉卻不覺得自己的一生有什麼特殊,她已經很少回北京,和同族之間也都不太來往。
金墨玉晚年金墨玉晚年
2007年,鳳凰衛視《魯豫有約》節目專訪了80多歲高齡的金默玉,老太太的生活習慣前衛的像藝術青年:凌晨六七點鐘睡,下午兩三點鐘起,開朗得猶如孩童,讓人很難相信有著這樣笑容的老人身後曾有大起大落的坎坷人生。而當這一切過去,她仍然可以說出:“喜怒哀樂這四個字,你那個哀跟那個怒啊,都應該擱到自己心裡,但是喜和樂,可以跟很多人來分享。”
2014年5月26日,“末代格格”愛新覺羅·顯琦在北京因心臟病發逝世,享年95歲。

主要成就

  • 創辦愛心日語培訓學校
  • 創辦北京東方研修學院
  • 創辦益康餐館
  • 任日本東京滿學協會總裁
  • 北京市文史館研究院
  • 翻譯日文著述《清朝初創時期的滿洲民族生活》(柴三九男)
  • 廊坊東方大學城興建人之一

人物評價

魯豫有約》欄目評價:她的奇不僅僅是她的身份和身世,而是在於她那令人稱奇的心態和性格。80多歲的老人歷經一生磨難仍保持豁達、開朗。她的一生大起大落,甚至在人們看來是悲劇人生,但從她嘴裡娓娓道來卻變成一場喜劇:家庭變故、牢獄之災、文革磨難、婚姻變故、疾病纏身......一切的悲情與苦難在她口中變為歡快的鬧劇。生活給了她苦難,她卻微笑著一一化解,保持著童真與樂觀。如她自己所說:人的生活中有"喜怒哀樂"。但"怒"和"哀"應該放在心裡,只有"喜"和"樂"才拿出來與人分享,讓別人開心,人生就是這樣。

家族成員

十一世祖

愛新覺羅·皇太極(清太宗皇帝)

十世祖

愛新覺羅·豪格(第一代肅親王)

父母

父親:愛新覺羅·善耆(第十代肅親王)
母親:肅親王第四側妃

族叔

愛新覺羅·溥儀(清遜帝,清朝末代皇帝)

兄弟姐妹

金壁輝(川島芳子):善耆第十四女,歷任偽滿洲國安國軍總司令等要職,長期為日本侵華做間諜。
愛新覺羅·憲奎(憲奎王):善耆第七子,歷任偽滿洲國司令、省長等職,1940年病逝。
愛新覺羅·憲東:善耆第二十一子,曾與川島芳子一同赴日本接受軍國主義教育,後不堪忍受川島速浪的偽善和日軍的滔天罪惡,從偽滿洲國改投共產黨地下組織,成為一位革命者。2002年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