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橋(泉州市金雞橋)

金雞橋(泉州市金雞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位於泉州市南安豐州鎮九日山下的晉江上。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5年),江松、江謹常造船建浮橋。南宋嘉定年間,石亭寺和尚守靜倡建。橋長328米,共31孔(淨跨10米的28孔,8米的3孔),橋面寬8米,橋的下部結構是石台墩,上部為鋼筋混凝土空板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雞橋
  • 外文名:jin ji bridge
  • 建造時間:1119~1125年
  • 朝代:北宋宣和年間
  • 橋長:328米
  • 孔數:31孔
  • 橋址泉州市南安豐州鎮九日山
地理位置,歷史典故,

地理位置

位於泉州南安豐州鎮九日山下的晉江上。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5年),江松、江謹常造船建浮橋。南宋嘉定年間,石亭寺和尚守靜倡建,有石墩17座,架木樑橋面,橋長100多丈(約300多米)。後毀壞,經過幾次重修都沒有修好,行人只好靠船擺渡。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建成金雞攔河壩,長400餘米。1979年11月,修建金雞公路閘橋,至1981年10月通車(接通省道後茅線和圍禾線公路)。橋長328米,共31孔(淨跨10米的28孔,8米的3孔),橋面寬8米,橋的下部結構是石台墩,上部為鋼筋混凝土空板梁,由晉江養路段工程隊施工。
九日山與金雞橋九日山與金雞橋

歷史典故

南安豐州九日山下,流傳著金雞與黃龍的優美故事。
晉江之水清澈透底,直入泉州灣。尤其是九日山巔的一塊巨石,拔地而起,像一枝通天蠟燭,銀光閃閃,挺拔俊秀。每天拂曉,有一隻金雞從石中飛起,停立在石上,引頸長鳴,告訴人們新的一天已經開始了,催促人們早起耕耘。
有一天,從崑崙山上下來一個黃袍道士,雲遊到豐州九日山下,得知金雞在通天蠟燭上亮翅長鳴,認為有利可圖,謊稱只要把巨石打成佛像可保合境安康。於是,他便把通天蠟燭鑿打成佛像。在即將完工之時,石像中突然飛出一隻金碧輝煌的金雞。道士伸手急撲金雞,卻被金雞啄瞎一隻眼睛。道士痛叫一聲,從九日山巔翻滾而下現出原形,原來是一條獨角大黃龍。黃龍發誓要報金雞一啄之仇。它探知金雞宿於晉江下游貧苦農民吳志家中,便興風作浪。這一來,晉江下游經常泛濫成災,晉江兩岸人民不得安寧,所以這段江俗稱黃龍江(今有黃龍大橋)。
吳志見黃龍如此為虐,殘害百姓,決心建一座大橋,降伏黃龍,但又沒有資金。金雞得知後便吃下白米,拉出白銀,吃下穀子,拉出黃金,為建橋降龍備足資金。爾後,金雞展翅飛到蓬萊仙島,請來了神仙李鐵拐呂洞賓。在兩位神仙的幫助下降伏了黃龍。兩岸人民終於建成了橫跨晉江的第一座石橋。
從此以後風調雨順,人們為紀念金雞的功績,便把金雞住過的山命名為金雞山,把剛建成的橋叫做金雞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