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體系結構差異與國際收支失衡

金融體系結構差異與國際收支失衡

《金融體系結構差異與國際收支失衡》的一個核心觀點認為全球國際收支失衡本質上是一個結構性問題。外部失衡是結果,內部失衡是原因,外部失衡最終又將反過來進一步影響到內部失衡。從單個國家來講,一國的國際收支經常賬戶與資本賬戶之所以出現不平衡,分別可以從一國國內經濟結構和金融結構上找到原因。當前的國際收支失衡與金融體系有關。

基本介紹

  • 書名:金融體系結構差異與國際收支失衡
  • 作者:丁騁騁
  • ISBN:9787309066401
  • 定價:20.00元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06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精彩文搞,

內容簡介

《金融體系結構差異與國際收支失衡》中作者在金融危機發生的前一年就預言美國長期形成的國際收支赤字是不可持續的,這樣繼續發展下去很有可能演變成金融危機。從短期來看,無論用支出增減型,還是支出轉換型政策都無助於從根本上解決全球的國際收支失衡,而只能通過結構性的政策進行長期調整。

作者簡介

丁騁騁,男,1974年8月生,浙江新昌人。1996年7月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金融專業,獲學士學位。2003年3月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部,獲碩士學位。2007年7月畢業於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獲博士學位。現為浙江財經學院金融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金融。在《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經濟學動態》等國家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2007年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

圖書目錄

代序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一、選題背景及意義
二、研究思路與方法
三、創新要點與不足
四、邏輯結構與寫作安排
第二章 全球國際收支失衡及原因:文獻綜述
一、全球經濟失衡與國際收支失衡
二、國際收支失衡對全球產生的影響
三、全球國際收支失衡形成的原因
四、簡要評述
(一)關於研究文獻的簡要評述
(二)關於分析方法的簡要評述
第三章 金融體系差異對國際收支失衡的影響
一、金融體系分類及十年來經歷的變化
二、金融體系差異與證券資本流動
(一)理論假定及微觀解釋
(二)來自工業化國家的實證檢驗
三、經常賬戶與資本賬戶的內在關係
(一)CAKA模型
(二)來自工業化國家的實證檢驗
四、本章小結及啟示
第四章 法律制度差異對國際收支失衡的影響
一、法與金融:一個文獻綜述
二、法律制度、金融體系和國際收支失衡
三、理論模型
四、在LLSV基礎上的進一步實證
五、本章小結及啟示
附錄:理論模型命題一到五的證明
第五章 國際收支失衡的可持續性及其調節
一、全球國際收支失衡的可持續性
(一)關於可持續性的爭論
(二)美國的“三赤字”分析
二、全球國際收支失衡的調節
(一)調節國際收支失衡的一般政策
(二)調整當前全球國際收支失衡的措施
三、我國政府的選擇
四、本章小結及啟示
第六章 金融體系與我國的國際收支
一、我國的金融體系及存在問題
二、我國的國際收支失衡及結構性原因
(一)經常賬戶順差反映的經濟結構問題
(二)資本賬戶順差反映的金融結構問題
三、龍象之爭:中國與印度之比較
(一)中印國際收支之比較
(二)中印金融體系之比較
(三)簡要評述
四、本章小結及啟示
第七章 國際資本流動與我國的國際收支
一、國際資本流動與我國利用外資概況
(一)全球的國際資本流動
(二)我國利用外資概況
二、外國直接投資與證券投資
(一)外國直接投資與經濟績效
(二)外國直接投資與證券投資的比較與聯繫
三、國際資本流動與國際收支:我國的實證
四、本章小結及啟示
第八章 主要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主要結論
二、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後記
……

精彩文搞

第一章 導論
三、創新要點與不足
在已有的研究全球國際收支失衡的文獻中,經濟學家已經提供多種視角進行分析,但大多僅僅從經常賬戶方面尋找原因(而且主要是貿易收支),將經常賬戶與資本賬戶統一起來思考國際收支失衡問題的文獻較少。另外,這些文獻往往就一個國家來考慮問題,沒有將它放在一個整體中加以探討。本書的創新之處在於:
(1)作者將1950年代發展起來的“國際收支的結構分析法”作了進一步拓展,認為結構性因素導致國際收支失衡不僅可能發生在經常賬戶,也有可能發生在資本賬戶。當前的國際收支失衡本質上是結構性問題,其中經常賬戶的失衡是由於國內經濟結構問題所致,而資本賬戶不平衡則可能由國內金融結構造成。外部失衡是內部失衡的反映,兩者不是平行關係而是因果關係。
(2)以國際收支的貨幣分析法為理論基礎,認為國際收支資本賬戶失衡是由國際資本流動引起的,而國際資本流動首先與各國金融體系的結構差異相聯繫。一國金融體系是以市場為主導還是以銀行為主導決定了一國國際資本流入量的不同,最終造成資本賬戶失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