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險報告2021

2022年1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共同發布《金融風險報告2021》。《報告》稱,2021年中國金融風險總體可控,但潛在風險點不容忽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融風險報告2021》
  • 頒布時間:2022年1月25日
內容解讀
從總量看,經過三年金融風險攻堅戰,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應對取得階段性成果,2021年中國金融體系整體保持穩定。2021年重大金融風險應對延續前期政策框架,系統性金融風險沒有出現重大衝擊。相對於2020年3-4月全球瀕臨新冠疫情衝擊和系統性風險威脅的悲觀預期,2021年中國金融市場預期相對平穩,金融風險總體狀況有所好轉。
從結構看,2021年國內重大風險環節的應對和處置較為得當,房地產市場、大型網際網路平台以及地方政府債務等重大風險的應對政策總體合理。但是,由於疫情衝擊的持續性影響,外加結構調整深化以及企業投資意願下降,中國金融體系的結構性風險值得警惕。
報告認為,2021年中國金融風險演進主要呈現以下特徵:
一是巨觀槓桿率穩中有降,但資產負債表衰退風險值得關注。2021年前三季度巨觀槓桿率穩中有降,政府部門和企業部門都有去槓桿的趨勢。從三季度企業經營情況來看,2021年企業收入和利潤表現尚可,但是,企業投資意願反而下降,優先償還債務,呈現出主動“縮表”的行為。從經濟總體的角度來看,需要關注“資產負債表衰退”的隱憂。
二是金融部門脆弱性進一步加大。2021年中國金融市場的脆弱性呈現結構性特點。首先,在地方政府風險管控下,政府國有企業違約率有所下降,但民企債違約率呈反彈趨勢。其次,新增違約主體違約的原因較多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營遇困、資不抵債的償付問題,而不僅是期限錯配導致的流動性問題。
三是國內金融市場波動烈度有所緩解。2021年國內金融各市場風險傳染波動性較大,但市場波動烈度有所降低,整體狀況較2020年有所改善。就波動幅度而言,股票市場面臨的風險最高,商品期貨市場次之,債券市場風險最小。
四是外部金融市場波動對中國的外溢衝擊明顯。受主要國家巨觀經濟、債務風險、原材料價格等多方不確定性因素影響,除匯率市場低位震盪,整體較為穩定外,期貨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均受到較大衝擊。2021年國內市場受到的國際外部衝擊相對於2020年有所弱化,但是,國際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對我國工業品價格帶來較為嚴重的“輸入性”成本壓力,也對產業鏈產生衝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